李慧军
(成都大学体育学院, 四川 成都 61010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生活的丰富,使得营养过剩越来越严重,肥胖也越来越容易出现[1]。现代大学生多不爱好进行体育锻炼,另外饮食上也很难做到合理膳食,因此,大学生容易出现肥胖。肥胖症是由于机体能量摄入大于消耗,脂肪在体内过度蓄积导致的一种代谢紊乱综合症[2,3]。肥胖症对青少年生长发育以及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心理等均可能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并可能成为成年期心血管系统慢性疾病和一系列代谢综合症发生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对30名肥胖青少年进行为期4周的有氧运动减肥, 观察肥胖青少年减肥前后身体形态指标(身高、体重、BMI 、体脂率、腰围、臀围、腰臀比)、血液生化指标(空腹血脂四项、血糖、血胰岛素)的变化,探讨4 周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及有氧运动与力量训练结合的减肥效果,及对肥胖青少年空腹血脂、血糖、血胰岛素的影响,为科学开展肥胖大学生运动减肥提供实验依据。
17-22 岁自愿参加成都大学体育学院不同运动形式对肥胖大学生身体健康影响研究的肥胖大学生,共30 名男生。分为三组:力量练习组(P)、有氧练习组(E)、力量与有氧练习组(PE),每组10人。研究对象身体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肥胖大学生运动前身体基本情况(±sd)
表1 肥胖大学生运动前身体基本情况(±sd)
性别 例数 年龄(岁) 身高(cm) 体重(kg) BMI(kg/m2) 体脂率(%)男20±2.13 171.±10.23 85.32±16.56 28.77±4.56 47.34±6.56
1.2.1 测试指标及方法
1.2.1.1 血液指标测定
运动干预前、后静脉血液的采集时间均选择在清晨、空腹条件下进行。前后两次选择受试者同侧上臂的肘静脉血。具体血液指标包括血脂4 项, 即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空腹血糖(FBG)和空腹胰岛素(FIN)。血液指标在成都大学附属医院进行测定。
1.2.1.2 身体形态指标测定
运动减肥前后由同一测试人员进行身体形态指标的测定,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臀围、上臂皮褶厚度和肩胛部皮褶厚度。身高体重用于推算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 BMI),腰围量取水平站立时脐上0.5 cm 处的水平周长。臀围量取臀大肌最突起处的水平周长。腰臀比=腰围/ 臀围。皮褶厚度的测量采用体星牌皮褶卡钳,然后根据性别年龄,运用长岭公式计算体密度,用Brozek 公式计算体脂百分比。
1.2.2 各组安排
力量练习组除进行膳食营养讲座外,每周进行力量训练,5RM负荷量,每组10次,每天3组,每周5天;有氧练习组除进行膳食营养讲座外,还进行有氧练习,平均每天有氧运动1小时,每周5天;力量与有氧练习组除进行膳食营养讲座外,每周进行力量训练,5RM负荷量,每组5次,每天3组,平均每天有氧运动40min,每周5天。
所有测试指标均表示为均值±标准差( x±sd),采用spss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以P <0 .05 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由表2可以看出,经过4周的运动干预,E组与PE组大学生体重、BMI、体脂率、腰围、臀围、腰臀比显著降低(P <0 .05,P <0 .01),而P组却没有显著性改变。
表2 运动前后肥胖大学生身体形态指标的变化(±sd)
表2 运动前后肥胖大学生身体形态指标的变化(±sd)
指标 力量练习组(P) 有氧练习组(E) 力量与有氧练习组(PE)前后前后前后身高(cm) 171.56±9.23 171.13±10.11 170.23±9.98 170.23±10.74 171.56±10.18 171.81±9.23体重(kg) 85.56±14.56 84.23±17.51 85.87±14.56 82.01±13.27* 85.18±15.57 81.11±13.54**BMI 28.47±4.16 28.71±4.23 28.22±4.12 25.37±3.76* 28.97±4.65 23.17±3.53**体脂率(%) 47.23±5.56 44.54±6.42 48.02±7.11 40.34±6.16* 47.24±6.88 37.55±5.86**腰围(cm) 100.23±6.97 98.83±7.33 100.56±7.33 93.08±6.51* 101.02±7.57 90.03±6.55**臀围(cm) 109.11±9.34 105.51±7.69 110.45±8.76 102.45±6.03* 109.67±10.34 101.32±3.97*腰臀比 0.95±0.07 0.93±0.08 0.96±0.06 0.92±0.05* 0.95±0.08 0.91±0.09*
由表3可以看出,经过4周的运动干预,三组大学生TC、TG、LDL-C显著降低,而HDL-C显著升高;E组与PE组大学生FGB显著降低;FIN指标没有显著改变。
表3 运动前后肥胖大学生血液指标的变化(±sd)
表3 运动前后肥胖大学生血液指标的变化(±sd)
指标 力量练习组(P) 有氧练习组(E) 力量与有氧练习组(PE)前后前后前后TC(mmol/L) 5.25±1.07 3.65±1.11* 5.24±1.27 3.29±1.09* 5.25±1.34 3.35±1.12*TG(mmol/L) 1.36±1.11 0.87±0.66* 1.37±0.98 0.83±1.11** 1.37±0.95 0,82±1.11**HDL-C(mmol/L) 1.56±0.21 1.66±0.18* 1.52±0.26 1.71±0.22* 1.59±0.29 1.69±0.21*LDL-C(mmol/L) 2.57±0.74 1.87±0.78* 2.58±0.73 1.86±0.67* 2.56±0.79 1.88±0.69*FGB(mmol/L) 4.75±0.26 4.25±0.22 4.78±0.18 4.19±0.16* 4.77±0.24 4.05±0.26*FIN(mIU/L) 12.76±7.21 11.79±8.44 12.96±6.87 12.88±7.91 12.98±8.21 11.99±8.03
除遗传因素外,长期久坐缺乏必要的身体活动、饮食中脂肪摄入过多等都会导致脂肪在体内的蓄积,从而进一步引发肥胖症[4]。研究显示,有氧运动可以大量动员脂肪氧化供能,从而减小脂肪细胞的体积[5]。同时, 长期运动可以通过提高机体的静息代谢率增加能量消耗[6]。在本研究中,通过4 周的有氧运动减肥,体重、BM I 、体脂率、腰围、臀围和腰臀比等身体形态学指标均有明显的下降。4周连续的有氧与力量运动和饮食配餐中足量蛋白质的供给促进了肌肉的增长,机体通过肌肉的增长来适应每日体力活动的增加[7]。肌肉的增长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体重, 但是可以提高机体的基础代谢。
肥胖大学生可能发生明显的脂类代谢紊乱,其中以TC和TG的升高较为常见[9-11]。持久的体育运动可以降低血清TG和LDL-C,同时提高HDL -C的水平,有助于改善血脂代谢[12]。
在4周不同运动形式干预下,各组肥胖大学生TC、TG、LDL-C含量显著性下降,HDL-C含量显著性增加;E组与PE组肥胖大学生FGB含量显著性下降;各组肥胖大学生FIN含量没有显著性改变。表明不同的运动形式都可改善肥胖大学生血液指标,但是有氧练习或力量与有氧练习相结合更能够改善肥胖大学生血液指标。
三种运动形式都可以改善肥胖大学生体质,尤其是可以改善血液指标,如TC、TG、LDL-C、HDL-C、FGB等。有氧运动比力量运动更利于减脂,而有氧与力量运动相结合的方式减脂效果最佳。
[1]裴海成.实用肥胖病治疗学[ 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6:270-281.
[2]张坤,王玉.有氧运动减肥处方的研究进展[J].现代预防医学 , 2009 , 36(1):110-111.
[3]李蕾, 戚一峰, 郭黎, 等.运动减肥中运动强度确定依据的实验研究[ 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6 , 30(4):50-53, 69.
[4]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Obesity:Preventing and Managing the Global Epidemic:Report of the WHO Consultation of Obesity[M].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1997:25.
[5]李蕾, 陈文鹤.肥胖症与运动减肥的研究进展[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 2005 , 24(3):72-74.
[6]Volek JS, Vanheest JL, Forsy the CE.Diet and Exercise for Weight Loss:a Review of Current Issues [J].Sports Med,2005,35(1):1 -9.
[7]邓树勋,王健.高级运动生理学—理论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252-259.
[8]李筱雯,艾华.有氧锻炼结合饮食控制减体重对肥胖者血抵抗素及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 2006 , 25(4):399-403.
[9]徐仁应.腰围与肥胖儿童血脂水平的关系[J].临床儿科杂志 ,2008,5,26 (5): 413-416 , 420.
[10]董俊华,雷革非.单纯性肥胖儿童血脂、脂蛋白含量及血压水平的观察[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1999,17(1):32.
[11]万燕萍,徐仁应.体质量指数和腰围与肥胖儿童心血管危险因素关系的研究[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8 ,23(3):206 -209.
[12]张建.代谢综合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7-135,305-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