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中炀
(成都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体育特长生是在体育专业上有特长的学生,又叫高水平运动员招生,是现阶段全国普通高校统一招生的一大对象。从国家的人才战略意义和人才培养角度看,体育特长生的培养具有重大意义。然而中学体育类特长生文化学习氛围低迷,文化教育教学问题成为了一大问题。首先,体育特长生文化学习好坏与否直接影响了体育生科学文化知识内涵的修养和国家体育人才的思想修养。其次体育特长生难以跟上时代科学文化的飞速发展,阻碍体育特长生在社会的生存与发展。
纠正高中体育特长生的学习态度和厌学从众现象,培养体育特长生的正确价值观,对促进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建立健全中学体育特长生的文化素质良性发展的体制,充分保障中学体育特长生成为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以四川省部分高中的体育特长生的文化学习状况为研究的对象,论述高中体育特长生的教学,找寻在高中阶段教育中出现的真实问题和发生的因素,并给予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为高中体育特长生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以四川省兴文县第二中学2016届108名体育特长生为研究对象。
2.1.1 学习基础不牢固
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在这一学习过程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特殊的体育特长生进入高中时大多为自主招生,文化素质较差。伴随着年级的升高,知识面拓宽,知识难度上升,文化学习呈现滑坡趋势。调查了该学校108名体育特长生,发放了108份有效问卷,其中收回102份问卷。
表1 体育特长生文化课成绩
其根本原因是在高中阶段学业负担重,在体育特长生人群中每天都会在体育特长培训上花费两至三小时的时间,消耗大量的精力。在应对文化学习课程时往往会感觉身心疲惫不堪,精神注意力难以集中,久而久之文化成绩就会不断下滑。
2.1.2 未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以课堂作业、笔记、师生交流情况和学习方法为例,高中大多数体育特长生未能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技能学习技巧。对于大多数体育特长生而言,及时完成课堂作业,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积极与教师沟通,是他们提高学习能力的必要措施。
2.2.1 忽视体育特长生的文化学习
教师不重视体育特长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只有学生文化成绩的提高和稳定,才能保障体育特长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才能将体育特长生培育为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加大对体育生文化素质的培养力度,教育工作者应重新审视体育生文化学习问题,促进体育生的全面发展。
2.2.2 教育、教学管理针对性不强
文化教育学习管理与体育生的文化科学习密切相关调查发现:作业完成认真的有14人,占13%,一般的为24%,不认真的65人,占总人数的63%;赛后是否补课,认为有的8人,占8%,认为偶尔的16人,占15%,认为没有的80人,占77%;认为文化课考勤严格的有50人,占49%,认为一般的25人,占23%,认为不严格的65人,占28%。学校对中学体育特长生文化学习管理松散,针对性不强,是导致体育生文化素质较差的原因之一。
文化教育者、体育辅导教练员以及学生本人应该转变思维模式,将文化学习放在首位。把体育专业训练与文化知识学习协调好,处理好两者之间的矛盾。体育辅导教练员和文化教师相互沟通,体育专业教练和教育工作人员共同制定周详的学习计划。
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到体育特长生文化知识的学习,只有通过教育工作者才能让体育特长生获取更为丰富的知识。教育者应正确认识体育特长生的文化学习,以积极的态度引导体育特长生的学习。
加强学生的管理,健全管理制度。健全的学生日常管理规范是保障体育特长生规范训练行为、文化知识学习和形成良好学习风气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要求体育特长生必须遵守的学校学生日常规范制度的前提下,要加强体育教育工作者与文化教育工作者的相互沟通。同时加强对体育生的出勤考核,严肃课堂纪律,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构建高效课堂。
4.1.1 高中体育特长生文化知识水平较差,文化基础参差不齐。
4.1.2 高中体育生的文化学习离不开正确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及牢固的知识基础。
4.1.3 学校对体育特长生的教学重视不够,对体育生的管理不够严格,制约了体育特长生文化水平的提高。
4.2.1 高中体育特长学生要加强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夯实文化基础。做到学、训两不误,成为全面发展的合格特长学生。
4.2.2 学校教育工作者改变以往的观念,积极引导体育类学生更好的发展。
4.2.3 教育领导者建立健全学生日常管理体制机制,对还处于青春期的体育特长学生进行有必要的约束,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
[1] 卓完善.体育高考训练与文化学习之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5):33.
[2] 李松.重庆市中学生体育特长生文化学习的问题及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58.
[3] 包传旭.安徽省普通体育高考生学习现状与对策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75.
[4] 黄三鹏.体育专业生课余训练和学习的研究[J].课外阅读 .201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