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飞
摘 要:在新课程标准改革大力推进的教育背景下,社会和教师越来越关注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教育。课堂教学是教师进行核心素养教育最基本途径,所以建立健全历史课堂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的效率和质量,是历史教师需努力完成的重要教学任务。随着科技发展,不断引入各种潜在的教学资源,可以使学生投入学习,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变得游刃有余。
关键词:新课程;核心素养;初中;历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7)04B-0124-02
在我国推行了长达十多年的教学改革可以说取得了显著效果,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重视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但是很多学校还在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出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和实际教学情况南辕北辙的情况,很多学校仍注重升学率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导致部分学生高分低能。但需要注意的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人已忘记了教育的本质是为了让人们今后更好地生活,教育的目标也是让学生可以通过教学获得成长、进步。因此,核心素养就是在教育的本质被重新思考的背景下提出的,其实现了让学生从知识的学习转向素养的培养,达到文化育人目标的回归。
一、解读核心素养,巧设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这个崭新的教学概念是在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的落实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的,这个概念被预言为“未来教育改革的精髓”,这足以说明核心素养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而对于“核心素养”概念的解读,由于我国正处于研究的初始阶段,所以对核心素养的概念探究还处于萌芽状态,但在本文研究中,笔者引用国外的探究和看法来促进对核心素养的认识。在2005年OECD中指出:核心素养包括了学生的认知程度和对技能的时间运用、价值观、学习生活态度、创新能力等,而反思和行动是其核心。在2006年,欧盟概括出科学、母语、外语、学习能力、创业精神素养等八个核心素养概念。在以后的各国探索中,虽然说法不一,但是中心都是以“怎么培养?培养什么?”来进行讨论。
参照各国对“核心素养”的表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总结:核心素养就是个人能够顺利进入社会,参与社会的发展和适应自己终身成长的能力和品格,是知识、技巧、思想、情感等的高度融合,包括会反思能理解,能合作能包容,能判断会选择等,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它的存在是人们实现优质生活所必备的,是可培养、可塑造的。
核心素质的发展与教育发展息息相关,教学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根本途径,所以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时,要紧紧围绕这一主线进行。首先,教学需要制定一定的目标才能让教育具有高效性和目的性,所以在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历史核心素养的基本概念,深刻体会核心素养教育的内涵,进而仔细了解教材内容和教材学习目标,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和认识程度,把握好历史核心素养的渗透和历史基础知识之间的关系,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深化核心素养教学。但是在历史教育中,不是每堂课都适合进行核心素养教育。教师需要先衡量教学目标,了解目标是否和教学内容贴切,并且是否和学生的认知程度相契合。比如,在对《秦汉统一国家的建立》的学习中,目标就不能定为“在了解秦汉实现大一统的历史后,形成一定的时空观念和历史价值观”,这样的目标太过笼统,没有将核心素养和教学的内容充分融合,教师可以改成“熟悉秦朝和汉朝的疆域图,了解其扩展的范围,了解重要史实,如秦始皇统一疆土的措施、汉武帝的独尊儒术,并且认识秦汉统一的历史意义和作用”。这样的目标增强了可操作性,提高了学生的热情。
二、缔造问题情景,倡议协作钻研
问题情景,即能够根据一定的目标指引,教师提出问题,通过学生的思考、探究、讨论来解决相应的问题的一种学习环境,这种问题情景包含一定的趣味性、创新性、互动性。对于学生来说,创设问题情景可以帮助学生产生自主思考,激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并解决问题的兴趣,让学生从被动学习中解放出来,感受到主动学习的乐趣,促进学生学会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在问题情景的创设中,教师要注意找到创设“问题情景”的切入点,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创立各种丰富多彩的问题情景,提高学生探究问题、分析问题的动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质疑精神。比如,在学习“太平天国的历史史实”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留下一个悬念: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勢如破竹,取得很多胜利,并且在1856年取得一场决定性的胜利后,进入了鼎盛时期,但是也因为一件事情太平天国迅速地灭亡了,这是为什么呢?陈胜迅速推翻秦朝,又迅速走向衰败,这又是为什么呢?在这种问题情景下,迅速激发了学生思考探究的热情,忍不住开始查找资料,找到答案,这样的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获得新的知识点,也提高了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
在上面的讨论中,笔者提到核心素养包括创新能力和技能的实践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合作探究,即教师在教材和生活的领悟中提出一个讨论的主题,在教学中给学生一个探究的平台,让学生通过交流和讨论,以及共同探究等方式,来完成主题思考。在这一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得技能、知识还有学习态度的发展,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充分提高自身的历史核心素养。比如,教师确定了“中国古代地方和中央的关系”,让学生围绕探究的主题,制定探究的方向,通过明确的分工完成各种资料的查找,并且通过组内讨论,完成探究报告,最后组织全班进行交流。
三、领略情感体验,构建多元评价
历史核心素养并不是仅靠创新能力及各种技能和知识的学习培养出来的,还需要依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体验和感悟,并渐渐内化为优良品格,外化为高尚的行为。学习的过程是情感交织的过程,特别是对于历史的学习。俗话说:读史使人明智。在历史的学习中,想要获得核心素养的培养更需要学生通过情感的体验,理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在潜移默化中渐渐形成“情动——体验——理解——内化外化”的过程。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历史教育时,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运用多种方法将正确的情感价值观渗透进教学中,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并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在学习一些比较枯燥却又不得不学的历史史实时,教师可以利用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方法,灌注自己充沛丰盈的情感,利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来再现历史人物的威严,包括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厚德载物的博大胸襟等,让学生在老师绘声绘色的表达中,荡漾情怀,提升精神境界。
教学评价是对教材教学的延伸,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支撑点。但是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难点,所以为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全面素养,在教学评价中要用多元的模式来进行。所谓的多元模式就是评价方式多元、评价标准多元、评价目标多元。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自己的质疑能力、创新能力。教师更要注重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还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不仅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还要进行同学之间的互评。重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更要看重学生是否在历史学习中收获了情感体验和感悟。
总体来说,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感并不是通过一两节课就能形成,教师必须要持之以恒地在教学中灌输核心素养的教育,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升华自己的历史核心素养,并在教学中不断渗透。久而久之,通过培养学生各方面技能和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檀景润.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学周刊,2015,(8).
[2]孙瑞锋.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研究[J].学周刊,2015,(8).
[3]周越,徐继红,张小平.初中历史课程教学内容分类框架的提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5,(2).
[4]袁振国.核心素养对学科中心的挑战——大学变革的历史轨迹与启示之五[J].中国高等教育,2016,(22)
[5]陈超.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与培养[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1).
[6]马绥锋,慕亚成.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的分类和作用[J].亚太教育,2016,(27).endprint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7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