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互联网是现代社会人际交往的重要媒体,在网络交往中,现实社会的文明礼仪在网络的虚拟环境中同样适用。但是,目前的网络交往礼仪情况不容乐观,往往在现实生活中“循规蹈矩”的人,在网络中却“胡作非为”。本文分析了网络礼仪缺失的原因,并提出利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开展网络礼仪教育的依据及实施的方法策略。
关键词:网络礼仪;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网络礼仪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7)04B-0004-02
随着网络的普及发展,在新的时代形势下,青少年的思想认识和生活方式都或多或少地受到网络的影响。如何树立良好的网络风气,提高网民的自身素质,自觉抵制互联网丑陋现象,成为教育界面临的重大课题。在现有的高中课程设置及学校德育活动中,网络礼仪教育成为一项缺失的内容。
一、网络礼仪缺失的原因
中华民族是文明礼仪之邦,有着优秀的文明礼仪传统。传统的思想观点认为,在互联网上交流信息时,被大众嘉许的行为,可以称为网络礼仪,但是随着信息的发展,互联网因为各种商业因素的加入,网络道德责任迷失,傳统的礼仪文明受到践踏和挑战,不少网民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时可能中规中矩,而一旦融入到网络虚拟环境中,在参与者互不认识的情况下,极容易失去自我,网络恶搞和网络暴力被迅速传播和升级。
二、网络礼仪目标的诉求
(一)在“信息获取”主题中要求
能够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合法地获取网上信息;学会鉴别与评价信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知道,在教室、办公室不能随便动用他人的东西,这是基本的公共道德。可是,不少青少年却不懂公共网络的道德礼仪,未经他人允许动用他人的个人电脑,甚至翻阅电脑资料,查看个人邮件,以偷窥他人隐私为乐。目前,网上许多正规的学术数据库资料采取的是收费服务的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规范、正确、合法地获取数据库中的资源,拒绝下载使用盗版软件。
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获得信息,还要学会用正确的观点去分析辨别、去伪存真。在网络中,对网上得到的任何信息都要画个问号。网络上充斥着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的真实性无从考证,不能随便相信,更不能进行传播,要有基本的信息鉴别能力。
(二)在“信息加工与表达”主题中要求
网络论坛、聊天一般是许多人在一起进行,应该注意:不要发表污秽、反动、反科学的言论。如果要和某一个人交流时,要邀请对方到单独聊天室。书写电子邮件时,要求标明主题,语言精练。回复电子信件时,适当附带部分原文,便于收件人识别。在正常的社会生活中,个人为了获得群体的认同,常常不得不遵守集体的规范,放弃自己的一些想法。而在网络上,网民可以充分自由地发挥,使得网络成为发表多种多样意见与呈现多姿多彩人物的最佳去处。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是遵纪守法的,同样在网上也应如此。网络中的道德和法律的遵守与现实生活中是相同的,千万不能认为面对电脑屏幕就可以肆意妄为。
(三)在“信息资源管理”主题中要求
能够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普遍性及重要意义;通过多种途径访问计算机上共享的内容,实现协作资源管理;了解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方法,感受利用数据库高效检索的优势。原始的信息一般处于零散的、无序的状态,要通过信息资源管理对其进行筛选、过滤和分类,达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目的。
网络是学习和交流的良好场所,大家能分享知识是网络交往的乐趣。在向他人询问时,问题要具体,态度要诚恳。在没有得到及时答复时,不能有不满情绪。在填写了个人信息又不想公开个人资料时,可以在编写个人档案时,将个人档案项目设定为“不在检索结果中显示”。对于他人的个人情报,应该更加注意保密,以免给他人带来损失和伤害。
(四)在“信息技术与社会”主题中要求
能利用现代信息交流渠道广泛地开展合作,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认识网络使用规范和有关伦理道德的基本内涵;能够识别并抵制不良信息,树立信息交流的安全意识;学会病毒防范、保护信息的基本方法;了解计算机犯罪的危害性,养成安全开展信息活动的习惯;了解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因素,养成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等。
三、网络礼仪教育的策略
(一)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常规礼仪教育
信息技术课堂既要有其学科特色,也要有常规课堂的礼仪和规范。在课前,要求学生换鞋或戴鞋套,按指定位置入座,检查电脑设备的完好情况。开始上课时,师生互致问候礼节。在课中,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自觉维护课堂秩序,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下课时,要求学生整理电脑软件资源和硬件设施,师生互致礼仪。常规课堂礼仪教育是信息技术教师开展网络礼仪教育的铺垫,要营造一种重礼仪讲文明的氛围。而不是由于电脑机房的特殊环境给学生造成一种错觉,以为在机房就可以不遵守纪律、不注重礼仪,有“为所欲为”的心理冲动和客观暗示。
(二)教师要在教授每一个知识模块时重点强调网络礼仪教育
以使用教育科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材为例,在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中,利用《信息的一般特征》和《合理使用信息技术》的学习,教育学生要正确认识信息的价值和客观对待信息技术的使用。在第二章《信息获取》的学习中,要教育学生通过正当的途径和使用恰当的方法获取有效的信息,能够鉴别信息的良莠,同时开展网络浏览礼仪、网络检索礼仪、网络下载礼仪等教育。在第六章《信息集成与信息交流》的学习中,要强调信息交流的意义和正确的方法,开展诸如网站礼仪、QQ礼仪、论坛礼仪、博客礼仪、帖吧礼仪、聊天室礼仪等教育。在第七章《信息资源管理》的学习中,教师要教育学生有序合理地管理信息资源,并有意识地保护自己和他人隐私,将信息管理礼仪植入学生的脑海。
(三)教师应使用多文化的教学活动开展网络礼仪教育
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活动是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互动活动的结合、任务驱动的融合,使课堂氛围较为活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网络礼仪教育活动。例如,开展二方辩论赛“上网对中学生的影响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计算机真的有智能吗?”;小组讨论课“上网经历大家谈”“网络‘奇遇记”“互联网‘历险记”;网上合作搜索“准备国事访问所需的资料”“网络礼仪规范”;任务驱动课“文明礼仪网站建设”“个人资料管理信息库”等,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网络礼仪的自我教育。
(四)教师要利用课外教育资源保障网络礼仪的实效
教师可以利用技术手段控制非法信息对学生的侵扰,过滤掉一些不良网站,加载“绿色上网浏览器”,同时在“Internet属性”设置分级审查,还可以在“许可站点”里设置任何时候都不可以查看的站点。另外,加强对《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等法律法规的学习,也为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开展网络礼仪教育提供了帮助。在高中生中开展网络礼仪教育的这项重任,并不能全部由信息技术教师来承担。我们还要营造全社会的网络礼仪教育氛围,在校内开展网络礼仪专题教学,通过举办网络礼仪知识宣传、竞赛、表演等活动,促进高中生网络礼仪素质的提高。
高中生必须要树立正确的网络交往道德观,把网络看作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有力途径。让我们行动起来,切实利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利条件,开展中学生网络礼仪教育,让他们成为文明的网民。
参考文献:
[1]卞良.中学生网络礼仪教育策略的研究[D].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10.
[2]张睫,周延新.网络礼仪的构件原则[J].新闻爱好者,2010,(13).endprint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7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