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对教学的影响

2017-05-09 16:23蒋茂凤
速读·下旬 2016年8期
关键词:学习特点小学数学教学小学数学

蒋茂凤

摘 要:小学数学学习具有学习内容的抽象性和形象性、学习过程的系统性和渐进性、学习方式的探索性和接受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对小学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数学学习特点的客观制约性,教学要从学习内容的组织、学习过程的安排和学习方式的选用等方面去适应小学数学学习特点的要求,全面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小学数学教学;影响

小学数学教学要高度关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充分考虑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对教学的客观制约性,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减少教师教学认识上的模糊性和教学实践中的盲目性,从而保证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沿着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向富有成效地推进。小学数学学习是儿童在小学阶段对一门具体学科知识的学习,它是一个比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更狭义、更具体的概念,其实质是小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由于有关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知识经验的习得与积累而引起心理相对持久的变化。小学数学学习作为学生学习的下位概念,它一方面必然具有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的共同属性,另一方面又具有反映自身特殊性的特点。小学数学学习究竟有哪些特点?这是一个很难简单作答的问题,因为从不同的视角审视小学数学学习活动,人们会对它的属性和特点作出不同的解释。

1 小学数学课堂学习特点

1.1小学数学学习内容上的特点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多种数量之间的关系及空间的形态变化等,而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其最主要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对数学学习有基本认识,但由于这一阶段的学生还没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因此其教学模式更偏向于通过生动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对抽象的知识进行理解和学习。

1.2数学学习方法上的特点研究

对于小学数学学习,其主要依靠的是教师的引导及学生对形象事物的自主探索。所谓的自主探索,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课本知识转化成自身的学习经验,因此,对于小学数学学习方法来说,其具有较强的探索性;而教师对学生的引导教学主要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对教材进行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就是接受各种知识,因此小学数学的学习方法具有较强的接受性。

1.3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特点

对于数学教学来说,其不同内容之间具有较强的连贯性和递进性,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教学内容构建学习网络,通过这种学习方法才能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断进行强化。但由于数学知识体系包含的内容较多,且各个知识点较零散,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需要几节课的时间将这些内容讲述完,因此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其还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渐进性,两者之间相互促进。

2 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对教学的影响

2.1学习内容上抽象性和形象性有机统一的特点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

小学数学在学习内容上具有抽象性和形象性有机统一的特点给老师安排教学任务带来了一定的限制作用,它要求老师在强调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的本质特征的同时兼顾小学生想象力缺乏和逻辑思维能力水平低的情况,要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具体来讲,应解决好四个问题。

2.1.1小学数学学习内容既要形象直观又要突出数学的本质。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一方面要尽可能用生动形象的情景去呈现数学知识,彰显小学数学学习内容具体形象的特点,让学生切实获得所学数学知识的表象;另一方面又要突出数学知识的本质,强调学习内容科学性和抽象性的属性。要努力减少那种缺少数学内涵的数学知识表现形式,切实避免因对学习内容表现形式的过度渲染而导致数学知识科学性和抽象性缺失、数学学习思考性严重削弱的做法,小学数学教学要从内容上保证学生的数学思考。

2.1.2及时进行抽象概括。小学数学教学要及时引导学生对感性材料中隐藏的数学知识进行抽象提炼,将材料中形象化的数学内容和情景中处于生活经验状态的数学知识上升为科学的数学知识,学生头脑里最终获得的应该是具有科学性和抽象性的数学知识,而不是有关数量和图形的生活经验。如在“等式性质”的教学中,既要充分利用天平称物品重量的活动过程,让学生在头脑里建立起天平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样重的物品天平仍然平衡的表象,又要及时引导学生对天平两边平衡的现象进行提炼,最终让学生获得“等式性质”的数学原理,而不是天平称物品重量的形象,更不能让学生用天平两边平衡的表象作为依据去解方程。

2.1.3强调学生对数学知识实质的理解。小学生在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原理的学习中,最重要的是结合具体例子理解其内容的实质,而不仅仅是在字面上准确表达数学概念的定义和数学原理的特定规律,更不要去急于将所学数学知识符号化,小学数学教学要避免学生在数学知识的理解上陷入徒有其表的符号把握局面。

2.1.4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尤其是在那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原理的学习中,不必处处模式化地要求学生用教科书上规范的数学语言描述数学知识,应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征数学知识,既符合小学数学学习内容抽象性和形象性的特点,又可以降低学生理解和表达数学知识的难度,还有助于教师更真实地了解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情况。

2.2学习过程中系统性和渐进性互相結合的特点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

小学数学在学习过程中具有系统性和渐进性的特点对教学具有客观制约作用,它要求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既要保证数学学习过程的系统性,又要考虑到上课时间的限制,在前一课与后一课教学内容的设置上保证学习过程的渐进性。例如,在“多边形面积计算”的教学章节中,教师应先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内容开始教学,再通过利用三角形、梯形构建长方形从而学习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最后完成该章节中“多边形面积计算”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学习。

2.3学习方法上探索性和接受性相辅相成的特点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

因为小学数学学习具有探索性和接受性的特点,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上,老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掌握好主动探索和被动接受之间的度,准确判断哪些问题是需要老师讲解的,哪些内容是可以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然后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过程。例如在学习“比例性质”的数学内容时,可以组织学生测量竹竿的长度和影子的长度来开展教学,其中“竹竿长度和影子在同一时刻的比例是相等的”的规律可以由学生自主探索发现,而“比例”的定义和应用等内容则需要由老师讲解。

3结论

小学数学的学习特点对教学过程有很大的影响,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素养,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潘晓燕.新课改下如何预设小学数学课后作业,提高学习效率.文理导航,2014,(10).

[2]许莉.关于应用题在小学数学中的教学策略分析.中国校外教育,2013,(z1).

猜你喜欢
学习特点小学数学教学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的学习特点对数学的影响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提高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