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洁
【摘要】学贵有疑,疑则通,通则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关注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因此,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和善于质疑。然而何处疑?怎样疑?这就需要我们每个语文老师通过平时的教学实践进行不断探索和总结。
【关键词】引导学生 质疑 关注学生 语文教学 自主设疑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5-0106-01
古人云:学贵有疑,疑则通,通则活。而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关注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在交流和讨论,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曾经有幸在扬州的一次中语会组织的全国性活动中听了一节广东的老师上的《拿来主义》,上课一开始就让所有听课老师惊艳了一把,这个老师在投影仪上呈现了很多五颜六色的便利贴,便利贴上的内容就是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针对文本内容所提出的不同的问题,老师按照课文内容分析,语言赏析,语段解读等几个角度把学生的各种问题归类,然后课堂上就针对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其实平时课堂上老师本身所提出的也就这些,但是如果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后能产生疑问,课堂是对症下药,课堂效果将会更加明显。
一、创设质疑情境,促进自主设疑的动力
青少年大部分都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表现欲,“疑”可以激发他们去探索事物的底蕴,寻找正确的答案。但往往到了初中以后,学生上课都不怎么愿意主动积极举手发言了,更不要说自主设疑了,因此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营造一个适合的质疑情境是首要任务。
从教师的自身来说,对学生的有效质疑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不故意刁难、苛责学生。对不成熟的问题给予一定的指導,让学生学会质疑,乐于质疑。学生会提问,说明学生会思考,会表达,其发现力、想象力、创造力得到了激发。问题最多的学生往往是最富潜力的学生。有了来自学生的问题,老师的教学可以有的放矢,少一些想当然的盲目性。
例如,有一次我讲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这首诗,创设质疑的情境:在距离我们无锡不远的镇江,除了有那个神话传说中的“水漫金山寺”之外,还有一座山,它三面临水,地势险要,倚长江而立,名叫“北固山”。在距离我们现在一千多年前唐代,有一个诗人,中了进士后,来往吴楚之间,不得归家,他叫“王湾”。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首《次北固山下》,先看诗题,次:途中停留(住宿),旅次。根据诗题,你会有哪些疑问?学生开始自主设疑:为何在途中?为何要停留?北固山对他来说有什么特殊意义吗?他想通过这首诗表达怎样的情感?
学生的质疑也是需要老师先引领,并且给他一个切入点,才能更好的有的放矢地展开自己的想象,也让学生能更好地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从而由浅入深地探究文本,自主学习和感悟。
二、老师适当引导,规范自主设疑的方法
在自主设疑的方法指导上,可能语文课更加容易操作,每个课题之下,引导学生都会问三个常规问题: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即what,why,how。
例如:在教学《孔乙己》一课中,介绍孔乙己第一次出场时写到:“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经过思索,学生提出这样一些问题:站着喝酒的该是什么人?为什么孔乙己穿了长衫却站着喝酒?他“唯一”在何处?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解决了这些问题,也就把握了孔乙己的身份、地位、性格特点,从而找到了分析这个人物的入门钥匙。
质疑的切入点有很多,可以是词可以是句,当然也可以是段落,怎样的词句才是需要质疑的重点?
第一步:确定关键词语。
关键的词语指:记叙文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词语及一些看似矛盾的词,这些词语是最能突出人物性格特点,表现人物品质的。说明文最能说明或事物特征的词语,议论文中最能论证事理的词语及一般文章中与中心有关的用得好的词语。
第二步:确定关键的句子。
②最能体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句子。
②含义隽永深邃,蕴含哲理的句子
③表达生动、具体的句子
④最能突出中心的句子。
第三步:就所确定的关键词句质疑。可从下列几个角度着手进行:
①所圈的词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要用这个词?它有何表达作用?
②加点的词能否用其他的词代替或能否删去,为什么?画线句在文中有什么表达作用?
③画线的句子与文中哪一句相照应?
以上这些是一般的问法,有时还可根据具体的课文把问题提得明白些。如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关键词句可作这样的质疑:文中这些词句表现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思想品质?与中心有什么关系?……
三、学生读思结合,提升自主设疑的效果
“无疑者须教之有疑”,质疑问难能力是需要培养和训练的。我们的语文课堂不能把世间所有的美文和经典都教给学生,质疑是释疑的基础,释疑是质疑的升华,所以我们需要培养学生自主设疑的能力,激发他们去主动思考,最终内化为自己的感悟。
老师可以安排“每日一问”的活动,让学生在课后把课内或课外的书本上发现的有价值的问题,每天记录一个,写在“每日一问”的笔记本上,教师及时解答释疑,也可组织学生集体讨论释疑。
在阅读课外书籍时,可边读边想,尝试读懂文章,记下没弄懂的问题,画出不理解的句子,旁边及时批注,提出有困惑、有异议的和自己感兴趣想知道的问题。明确的要求避免了自读的肤浅性,促使学生把“读”和“思”结合起来,把读引向深层。探索属于读书,使注意力更集中,思维更活跃,更易发现问题。
总之,培养质疑能力需要教师的激发引导,培养训练,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教师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一方面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做到随机应变,;另一方面必须根据教学中的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造质疑的时空条件与学习气氛。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既乐于质疑,又能够善于质疑,其质疑的能力才会逐步提高。最终达到古人所说的:“学贵有疑,疑则通,通则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