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维霞
摘 要:随着数字化校园的到来,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教育教学,探索实践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已是现代教育教学的发展方向,走在信息前沿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不断尝试网络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
关键词:信息技术;网络环境;师生角色;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14-001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4.010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信息技术课教育教学带来了全新的变化。要想在网络环境下教学,使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更有磁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我们就不能站在传统的“你教我学”的教学模式上,而应努力探究高效能宽领域的课堂教学模式。具体来说,在网络环境下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实效性,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
一、师生角色的转变
传统的“灌输式”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主宰课堂,充当“演员”,把学生当成“观众”,自己演示什么,学生就操作什么,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不能选择、不能自主学习,整个课堂由教师控制,课堂教学机械、沉闷。网络环境下,教师的角色要由“演员”变为“导演”,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变被动的学习为开方、探究式的学习。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扮演指导者、督促者的角色,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困难,鼓励学生去努力探究知识。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中心,也不再是课堂的权威,要“摆正位子,放下架子”,使学生不惟师、不惟书,在学习中活跃思维,学习中发展个性。同时,教师更是个学习者、钻研者,只有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的能力,才能教给学生探索发现的方法,才能把学生的探索发现引向深入。
二、课堂教学观念的转变
网络环境下进行信息技术课教学,可突破时空的限制,给予学生更加灵活的学习方式,使他们养成正确的思维习惯。因此,信息技术教师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不仅要重教,更要重学,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从而引导学生从“学会”过渡到“会学”。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该由被动的知识容器和知识受体转变为知识的主宰,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技能的建构者。教师要做学生的引路人,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钻研,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而教师在网络环境中主要专注对信息教学系统的设计,监控研究和如何评价的研究。
三、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
信息技术课实践性强,课堂时间短,传统教学的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需求,在新的教学理念下,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优势,构建了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其主要分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
(一)课前
教师将课中要学习的内容(教材调整)通过网络平台发给学生,然后根据教学内容录制微视频,视频内容突出学习的要点、掌握的技能、过程的演示。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利用所给的视频和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并完成任务。同时,教师在学习任务的设计上要适当扩展,给水平高的学生留有空间。对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借助班级群或其他交流平台向同学和老师寻求帮助,也可在相关网站上学习得以解决,或者留到课堂中提问解决。(此法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防止了学生在网上因无目标做事而迷于游戏之中。)
(二)课中
教师根据学生课前任务的完成情况以及普遍存在的问题给予解答,经过课前的学习之后,大部分学生已对本节所学内容有了一定的掌握,但是仍然不够熟练,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进一步点拨和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来提高学生的技能。然后安排任务,此时的任务要与学生课前任务难度相当,但还要有一定的梯度设计,让所有学生都有一个“跳一跳摘葡萄吃”的学习欲望。如word中图文混排一节,课前已学习了图文混排的基本方法,而课中要一步一步将任务延伸到电子报刊的制作。课中的所有任务都要求小组以协作互助的方式当堂完成任务。在任务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各个小组,可利用网络资源,可寻求老师的帮助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展现个性。最后,小组之间讨论交流,同时在网络平台互动交流,小组长汇报完成任务的情况。教师对各个小组和学生进行总结性评价,并根据学生的学习任务完成的情况,进行补充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技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课后
课后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并非意味着结束。课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总结,利用网络交流平台和学生积极互动交流,在交流中互动,在交流中解决问题,在交流中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实践。如像课中的电子板报延伸之电子报刊制作后,课中没有那么多时间,那就要在课后通过网络查看一些优秀的电子板报和电子报刊作品,它们之间在技术上是有的区别的,可模仿可创作出个性的作品,从中得以实践并提高技术技能,同时也明白电子报刊、期刊还可用其他软件制作。另外,学生也可将学习成果及经验上传到交流平台,供班级同学共同分享。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在信息技术课上是正常,课后阶段也是对水平差的学生积极补救的重要环节,教师利用教学材料和资源,通过网络交流平臺与学生积极交流,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内容。
四、课堂教学评价的转变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转变的同时也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评价观。现代信息技术课堂评价要全面、整体、积极及有特点。一要从基本的操作技能来看;二要从学习的态度和习惯来看;三要从互助交流协作的品质上来看;四要从信息的搜索、运用、加工筛选、传递能力来看。五要从班级及共享平台上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沟通分享的能力上来看;六要从交流软件(QQ、邮件、移动平台等)的参与运用能力来看;七要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来看;八是从兴趣的独立性、思维创新上来看。总之,要考虑不同学生的差异,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特点进行评定,使不同的学生“各有所得”。网络环境下,教师要善于使用网络,充分发挥网络的功能激励每一个学生使用网络,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其个性发展,这才是教学评价的真正目的。
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大胆地实施能促进学习的教学模式,在继承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大胆改革教学,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做到课堂效率最优化。
参考文献:
[1] 徐国道.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探究[J].科技信息,2010(1):982.
[2] 严莉.多媒体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课程新型教学与学习模式的探索[J].考试周刊,2009(16):151-152.
[责任编辑 房晓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