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分析与预防对策

2017-05-06 21:21荣月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10期
关键词:未成年人预防犯罪

荣月

摘要:未成年人犯罪是我国长期关注和重视的犯罪类型之一,本文以吉林省四平市未成年人犯罪情况为例,在对未成年人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同龄人影响因素、学校教育因素、文化因素等主要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效的预防对策。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原因;预防

一、未成年人犯罪概述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概念

有关未成年人犯罪的专门性研究起步相对较迟,并且长期以来在概念上与“青少年犯罪”混在一起使用。由于青少年犯罪问题在社会整体犯罪形势中较为突出,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之下,广大科研人员与实务工作者均积极地投身于青少年犯罪的研究之中。就整体而言,与青少年犯罪研究的进程相关联,我国的未成年人犯罪研究大致经历了上个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上个世纪90年代、2000年至今这3个阶段。目前,未成年人犯罪已从青少年犯罪中完全独立出来,并在科学研究和实践方面逐渐取代了“青少年犯罪”这一带有深刻历史印记的概念。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介绍——以吉林省四平市未成年人犯罪为例

吉林省四平市是吉林省管辖的地级市,地处吉林、辽宁、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处,松辽平原中部腹地。过去该市长期以来经济欠发达,然而,随着吉林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扶持政策的推进,四平市的经济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各类犯罪案件的发案率也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但是较其他犯罪类型相比,四平市的未成年人犯罪却呈现出了整体下降的趋势。

以下是吉林省四平市中级人民法院2009年至2013年上半年未成年人犯罪具体情况统计:

从表1、表2、表3的数据情况分析,可以了解到吉林省四平市未成年人犯罪近年来所呈现出的主要特征如下:

1.从犯罪人数上来看,近几年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事实上,不仅仅是四平市,整个吉林省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均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据相关统计数据表明,从2008年至2010年,从吉林省全省法院审理的刑事案件来看,未成年人罪犯数量逐年下降,仅3年的时间,未成年人罪犯人数由2008年的871人,减少到2009年的824人,到2010年更是减少到643人。下降的幅度从2009年的5.40%,迅速增至2010年的21.97%。

2.从犯罪类型上,近几年来四平市未成年人犯罪在各种犯罪类型中,以抢劫罪的数量最多,其次是盗窃,再次是聚众斗殴罪、寻衅滋事罪、故意伤害罪等。

3.从犯罪未成年人的教育文化程度来看,初中生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小学生,再次是高中生。小学生犯罪的比例仅次于初中生,这也恰好反映了我国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低龄化的特点。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分析

通过四平市未成年人近年来的犯罪统计表4中可以了解到:未成年人自身的因素是占主要比例的,而家庭因素居其次,再次是同龄人的影响因素,然后是教育因素、学校教育因素和文化影响因素等。这是仅仅吉林省四平市的未成年人犯罪原因。

三、未成年犯罪的预防对策

未成年人犯罪是全世界各国都要面对的社会问题,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全社会的共同积极参与来有效预防和矫治未成年人犯罪,它是一项涉及到全社会的系统工程,需要运用政治、经济、法律、教育、文化等多种手段,实行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才能够标本兼治。具体的预防对策如下:

(一)借鉴德国在学生中开展的“善良教育”,我国应当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引导

德国特别重视从根源上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该国的幼儿园、小学是从儿童刚入学时就對其开展“善良教育”。善良教育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从爱护小动物开始。这种让儿童亲自动手来喂养小动物的“善良教育”已经成为了德国的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此外,同情和帮助弱者是德国对儿童进行“善良教育”的另外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德国鼓励儿童对其身边需要帮助的人都要尽自己所能进行帮助,进而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良好社会公德。

我国目前社会出现严重的“道德滑坡”现象,非常有必要借鉴德国的做法。结合我国的特殊国情,建议我国采取以学校教育为主、家庭和社会教育为辅的教育模式,从每个孩子上幼儿园时起有针对性地开展“善良教育”,宏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例如开展《弟子规》教育,使学生从小就懂得尊老爱幼、同情和帮助弱者、与人为善、充满爱心。

学校应当定期召开家长会,与家长进行引导与沟通,因为家庭是个体成长的第一个重要的环境。家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而且不可或缺的组成内容之一,其对于子女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因为家庭教育的效果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家庭中子女是否能够身心和谐地健康成长。家长应当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其自身的文化素养,从而为子女树立良好的榜样与表率作用。此外,为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长应对其子女采用科学的家庭教育与管教方式,既不专横也不纵容子女。父母亲应当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学习与生活,平时要注意认真观察子女的思想与行为,要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待自己的子女,与子女定期进行沟通与交流,倾听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烦恼并及时化解他们的担忧。不可以随意训斥子女,应当通过正确的科学的教导方式让未成年人能够接受教育。

(二)加强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当前,我国中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中学生已经成为心理健康的“弱势群体”。据刘恒、张建新通过对全国2209名中学生的调查发现,约有21.7%的中学生存在中度或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另外一项调查显示,有22.6%的中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中具有轻度症状的学生占18%,具有中度症状的学生占4.4%,具有重度症状的学生占0.2%。

研究表明,校园暴力犯罪中的犯罪未成年人绝大多数的心理处于不健康或者亚健康状态。因此,从校园暴力犯罪有效预防的角度而言,非常有必要加强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开设中学生心理健康相关课程对广大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进行普及和教育引导,为了让课程取得更加良好的效果,易于被学生接受,建议适当加入趣味心理测试和心理小游戏等多种生动活泼的环节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减压等措施,使已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能够恢复到健康的心理状态,从而减轻心理隐患,有效地预防校园暴力犯罪的发生。

(三)家庭预防

在家庭教育的方法上,身为家长应当采取科学的家庭管理与教育方式,既不能对子女专横但同时也不要纵容子女,努力地营造出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在家庭中,父母要关心子女的学习与生活,要注意观察子女在做什么?在想什么?父母应当像朋友一样与子女谈心,倾听他们的烦恼并及时化解他们的忧虑,如果能够做到的话,相信许多未成年人存在的心理问题都能够得到及时的解决。

(四)学校预防

学校是广大未成年人成长的重要环境之一,总体而言,学校在教育方面应当积极引导未成年人在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制宣传教育。首先,应当转变过去学校只注重追求高升学率的做法,逐步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进行切实地转变,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作为对未成年人在校学生的培养目标,加强对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教育和引导,培养其形成健全的人格;其次,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宣传活动,积极宣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相关法律,使广大未成年学生养成知法、守法的良好法律素养。最后是做好教育转化工作、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对于所谓的“差生”不应当全盘否定甚至放任不管,应当综合考虑到其个性、心理特点及家庭成长环境等多方面因素,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进行耐心教育和帮助。

(五)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暴力、淫秽、恐怖书刊以及音像制品、电子游戏等是广大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根源之一。工商、文化及公安等相关部门要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有效地对学校周边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娱乐场所及文化市场进行清理整顿,对于带有色情内容的游戏厅、录像厅、网吧等场所应当坚决取缔,应当严禁出租、出版或者发行具有不健康思想内容的书刊、音像和录像制品,减少透发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因素。学校应当在课余时间里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其增强辩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同時树立起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学生抵制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同时加大对学生的动脑及动手能力的训练,扩大学生的课余爱好范围,使得学生既能够学好文化知识,又能够在一定的条件下丰富其课外活动。为了陶冶广大未成年人的情操,政府部门应投资建设有利于广大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活动场所,例如少年宫、文化宫等。学校与政府应当联合定期举办绘画展、科技展以及各种知识竞赛活动,用丰富多彩的健康活动和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正能量来吸引并充分调动广大未成年人,使这一群体能够增强自律性,主动远离网吧、游戏厅、录像厅、歌舞厅等娱乐场所,促进广大未成年人健康、茁壮地成长。

猜你喜欢
未成年人预防犯罪
Televisions
环境犯罪的崛起
预防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刑事政策研究
未成年时期阅读推广研究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论思想政治课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
“犯罪”种种
有些行为不算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