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磊
摘 要:从上世纪90年代初超市业态进入我国至今,连锁超市业发展迅速,但与外资连锁超市相比,本土的连锁超市尚处在成长阶段,尤其是中小型连锁超市,在—个城市或几个城市有多个网点,但门店总体数量不多,销售规模不大。在超市管理经验及技术方面有所欠缺,处于学习、摸索阶段,管理上流程、制度不健全,风险管控能力不足,容易出现各方面经营管理问题。连锁超市内控管理,是影响中小型连锁企业由单体向连锁、单一向多元发展的重要因素,完善企业内控,有助于企业持续、稳定和快速的发展。本文通过对中小型连锁超市企业内控现状和存在的风险分析,对内部控制建设提出优化对策。
关键词:中小型 连锁超市 流程制度 内部管理 内部控制风险
一、内部控制的理论概述
内部控制,是一个组织为了保证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确保经济信息的正确可靠,协调经济行为,控制经济活动,规避经营风险,利用组织内部因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使之组成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应用于会计领域最广泛的制度。内部控制理论起源于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后经多次修改和完善,形成规范性的框架和原则,我国于2010 年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在北京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配套指引》,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提前执行。
二、中小型连锁超市内部控制环节现状分析
(一)采购管理环节
商品采购环节是连锁超市一切经营活动的核心,从供应商选择、品牌引进与淘汰、各种费用收取、新品引进上架、库存管控等等方面,极其容易产生舞弊与风险,是内部控制风险管控最难的环节。对于采购内部控制制度化和系统化不健全,没有随着企业发展、经营管理变化而细化调整。
(二)陈列管理环节
门店管理环节是商品最终售出的环节,陈列资源的多少,决定了商品销售的多少,如果对门店对陈列资源缺少管控,或管理不到位,就会对供应商、品牌利益造成损害,从而进一步影响到企业经营。
商品引进后,在门店陈列销售,多数供应商、品牌为了获得较好的陈列资源会投入相应的费用,中小型连锁超市在门店陈列方面缺乏统一管控,陈列资源管理往往下放到门店,门店在实际操作中的灵活性较大,并不能合理分配陈列资源,对品类管理产生影响,造成品牌流失、甚至品类减少,久而久之供应商费用投入下降,导致企业整体利润损失。
(三)存货管理环节
连锁超市在存货管理的关键,体现在商品损耗率,由于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员工素质不高、进销存环节缺乏合理科学的流程等因素,出现诸如进货采购对库存情况实际了解不足,导致多进滞销、长期缺货和适销不畅积压,既不能满足消费需求,又占用资金造成浪费;在收货验货环节,由于内控流程不健全或节省人员,不兼容岗位由一人兼职,容易出现管理漏洞;员工素质不高,利用职务之便内盗频繁、责任心不强造成外盗甚至内外勾结,导致商品损耗率远远大于行业标准千分之三左右的比例。
(四)审批流程环节
由于多数中小型连锁超市是民营资本,考虑到人力成本因素,在职能部门设置相对简化,内部控制流程、制度不完善,对人员管理权限、各岗位之间缺乏必要的相互牵制,以至于出現的管理问题很长时间以后才会暴露出来,无法达到有效防控风险的效果。
在流程、制度审批环节,如具体的一项业务事项,由于同级、层级的相互管控、相互牵制缺乏,很容易出现某个人员、某个经理说了算的情况。对于费用开支,缺少规定的操作流程,甚至没有明确审批权限,无法形成一系列的监督链,会导致费用开支失控,更不要谈预算管理了。
三、中小型连锁超市内部控制环节问题及风险
(一)管理流程、制度的不规范,缺乏系统性
中小型连锁超市在本地区域内具有一定规模,长期经营过程中摸索出一套自有的工作方法,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日益扩大,新业务量的变化,经营的方式的变化,原有的本土化的管理方法逐渐跟不上企业的发展。遇到新业务没有相应的流程、制度加以规范,一定时期内形成的管理真空,发现问题后亡羊补牢,后期又没有系统性梳理,管理上存在诸多问题。
(二)各业务环节相互监督、牵制的不完善
中小型连锁超市由于业务环节的逐步扩张,在采购业务流程、门店操作流程没有科学、合理的管控制度,在库存管理方面、损耗控制方面,人为控制占主导,责任心强的人员很好的控制,责任心不强的员工责不管,从而带来的管理漏洞层出不穷,存在收受贿赂、挪用或盗窃资金、内盗频发损耗率大的情况。中小企业的管理层在公司经营初期,经营理念大多以经营为中心,一切围绕销售,只要销售额上去,一切“条条框框”都可不顾,容易导致管理失控。
(三)部门职能精细化程度较低,跟不上企业发展
中小型连锁超市在规模上达不到大型超市总体规模,人力成本投入以精简为主,相应的部门设置也不健全。在商品管理环节,商品进场、毛利控制、费用收取很多都是一个部门负责处理,对于商品进入超市后经营的状况,没有相应的管理部门跟踪、管控、淘汰,产生管理瓶颈,以至于超市经营的品类品种越来越多,库存越来越大,资金占用、商品滞销带来的潜在风险较大。大多数中小型连锁超市 IT 部门还停留在电脑设备维护、基础的信息处理的阶段,对于信息技术应用在营销促销、物流配送、数据分析、客户维护等方面发挥的功能不足,跟不上连锁经营快速扩张的需要。
四、中小型连锁超市内部控制优化与对策
(一)完善内部管理流程,适应企业发展规模
中小型连锁超市在发展达到一定规模时, 要根据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来完善内部控制的各环节,业务流程管控的各环节的变化,重新梳理制定出企业当前发展规模相适应的内控制度,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如建立健全存货管理制度,在进、销、存环节,采购环节的计划性、验货收货环节的不相容岗位设置、盘点流程的规范,防损管理的监控,部门之间形成相互监督,避免管理漏洞。提高员工团队整体职业素养,通过培训提升内控流程意识、完善制度提高团队执行力。引导员工以业绩取得收入提升,加强廉洁管理意识,树立正确价值观,营造风清气正的管理环境。
(二)管理结构优化,有效实施内控
中小型连锁超市大多采取的传统的“垂直式”组织架构在企业规模逐步扩大已经不利于企业的发展,“扁平化”的管理更有利于监控和决策,如在采购环节,实行集中统一采购,才能真正做到统一陈列、统一配送、统一促销策划、统一核算,才能真正发挥连锁经营的优势。在规范采购行为方面,以单店为主分散的采购模式,门店权利较大,很难实施有效管控,容易滋生腐败,中央采购模式则有利于规范企业的采购行为,不仅可以大大降低采购成本,同时也能创造造良好的经营规则和秩序,更好的规避内部管理风险。
(三)运用信息数据技术,科学管控风险
中小型连锁超市 IT 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与外资超市相比较,无论在资讯系统、业务系统、在进销存环节、客户管理环节、营销促销环节,建立起以信息管控、评估为主,人为修正为辅的管理环境,对品类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顾客服务管理利用数据做出科学决策,减少人为控制风险。
(四)完善内审机制,强化稽核管控
在建立起良好的流程、制度的同时,要建立起有效的内部经济监督、检查机制,这是中小型连锁超市必须重视和加强的方面,也是很容易忽视的环节,采购、门店环节的业务流程纷繁复杂,各環节滋生管理漏洞屡见不鲜,相对管理机制较为健全的外资超市也爆出采购环节贪腐的现象。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预防、检查舞弊行为,培养内审人员团队,加强各部门之间相互牵制、管控的职能,各项工作公开透明,才能堵塞管理漏洞,减少内部腐败问题的发生。
五、结束语
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建设是中小型连锁超市发展到一定规模必须建立和完善的管理环节。从零售超市行业业及外资超市的管理实践表明,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对管理风险全面掌控,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和风险意识,实现向管理要效益。中小型连锁超市向大型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内部控制管理制度随着企业的发展,内部环境、外部环境的变化,是需要不断优化和调整的,从而确保企业经营质量、目标、愿景的最终实现。
参考文献:
[1]黄陈弟.连锁超市行业内部控制的思考[J]. 财经界(学术版),2015
[2]方兴光.民营连锁企业内部控制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3
[3]许玲艳.步步高公司存货内部控制改进研究[D].湖南大学,2010
财经界·学术版2017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