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海英
摘要: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应该通过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课堂教学效率;和谐师生关系;设计策略;控制策略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倍受众多英语教师的高度关注。阅读教学到底是要“授之以鱼”还是要“授之以渔”,值得广大英语教师深思。“教是为了不教”,其目的就是希望学生在离开了教师的指导,离开了英语课堂教学的情况下,也能充分发挥各自的潜能去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获取新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以前,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总是强调教师的教法,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法。现在,“教会学生学习”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正如培根所说:关于方法的知识,是世界上最宝贵的知识。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所以,教师只有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新课标的指引下,积极探索新编英语教材的教法、学法,在阅读教学方面略有收获。现就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学习方法探讨如下:
一、让朗读成为阅读教学的“主旋律”
三分文章七分读,涵咏工夫兴味长。一篇优美的文章,只有反复诵读,才能得其妙处。记忆文章、领会文章、鉴赏文章、写作都靠读。教师对课文的领会、鉴赏,也主要靠读,而不是靠参考书,那么,把这种学习方法教给学生,是义不容辞的。对于小学生学生来说,所学课文难度加大,都毋庸置疑地影响了阅读的速度与质量。这时,快速默读只能简单获取信息,而朗读,视之于眼、诵之于口、闻之于耳、形成于脑,整个过程调动了诸多因素,对课文的体会、理解、记忆会更有利。由此看来,朗读不仅不会耽误时间,反而会提高阅读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实践证明: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朗读,让英语课堂飘荡着朗朗的读书声,使朗读成为英语课堂阅读教学的主旋律。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从朗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二、把质疑当作阅读教学的“敲门砖”
明代学者陈献章说过“学贵有疑”。“疑”之所以可贵,就是因为它是对知识进行分析、思考、综合的结果。一个学生如能在阅读课文时不断提出疑问,说明他一直在积极思考,对句子理解在不断加深。教师如果能在阅读教学中鼓励引导学生质疑,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能力就能不断得到提高。 当然,提倡学生质疑,提倡学生通过自己的讨论深究去体味、领悟,并不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师对学生在学习方法、思维方法上加以引导,体现在教师选择恰当的点拨时机,使用恰当的点拨方法。我认为恰当的点拨时机,一是在学生质疑遇到困难时,二是在学生难以发现问题时。总而言之,质疑如同阅读教学的“敲门砖”,开启了学生的智慧之门。
三、用创新搭建阅读教学的“领奖台”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激发学生的多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去指导学生,就成了问题的关键。在阅读课文中通过讨论、探究,让学生们的思维火花互相碰撞,从而培养和发展创造性思维。 同一个问题,从不同方面思考可以得出不同的答案。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总是喜欢学生按照标准答案回答,大大扼制了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备课时要多挖掘教材中的求异因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逆向思维,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敢于求异的品质,善于求异的素质,使得求异思维得到发展。
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有限,要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光靠课堂教学中阅读篇目的讲解训练是远远不夠的,关键在于让学生以主人公的姿态利用课堂教学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开展大量的课外阅读实践练习。如果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素质后,不从事持续的阅读实践活动,其相应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是不会得到长足发展的。因此,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要经常结合课堂教学向学生介绍优秀的课外读物。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揣摩字词、品味优美的句子,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
老师要本着“教为学服务”的观点,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以心理安全感。学习活动中尽量减少“指令性”的成份,努力促进学生心理环境的开放,实现学生人格的舒展和自由、思维的活跃与激荡、创新潜能的迸发与拓展。让学生有效的张扬自己的个性,自然的表达自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因此,在教学中,优化教师的阅读指导、实施开放的教学策略,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学英语”最终目的是“用英语”。作为英语教师,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能力,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能力和创造性能力,不断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以适应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需要,从而让英语课更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