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荣
设计具有一定挑战性的练习,是挑战性学习任务设计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设计并用好挑战性练习,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进一步理解、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以《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为例,谈谈挑战性练习的设计策略。
在一次《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结束新授部分之后,进行练习训练的结果却让我大吃一惊:全班36名同学,竟然全对。这引发了我的思考,是新授教学完美?孩子们掌握得特别好?还是整个班级的学生水平高?显然不是这么简单。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概念比较抽象的分数,为此,教材安排了借助一些图形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物,通过演示和操作等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本次练习题,根据分数给图形涂上颜色,其目标是检测学生学习这节课后,是否掌握了分数的意义并能表示出简单的分数。不可否认,这样的练习设计,对于巩固新知,检测学生课堂学习的成果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细细揣摩,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1.题目简单,缺乏积极性。
练习的作用,一是巩固新知,二是适当拓展,不断在思辨的过程中,获得对新知的感悟,从而拓宽思路,发展学生的思维。而简单、单调的类型容易产生思维定势,当学生遇到变式时,就显得手足无措。按照分数给图形涂色变成了纯粹的机械操作活动,学生没有机会犯错,不能真实反映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水平,也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类型单一,缺乏层次性。
一个好的练习设计,从内容上要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环环紧扣、逐步提高。既要设计一定数量的基本练习,又要有一些变化式习题,以利于新旧知识的沟通,拓展学生思路;还要设计一些综合性比较强的思考性练习,以利于学生加强实践,促进知识向技能、智能方面转化。虽然本题有一定的层次性,如有的是需要涂一份,有的是需要涂几份,但这样的层次性是不够的。在本题练习中,由于分数与图形的一一对应形式,导致学生只需关注分子,就可以解决问题(分子是几,就涂出几份),这个过程不会犯错,也不能体现学生之间真实的水平差异。而对于分数意义的理解,首先是要关注分母,分母决定了平均分的份数,再看分子,需要表示出几份。类型单一和层次性不够导致练习失去其本质的作用。
那么我们该设计怎样的练习才既能巩固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又能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使认识水平更上一个台阶呢?由此产生了对练习部分挑战性学习任务的设计思路。
1.增加难度,提高积极性。
适当增加难度,变封闭为开放,变单一为多样有助于检测学生的理解水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对原题进行改变,让学生选择图形,去表示分数。而图形与分数不再是一一对应的形式,“逼迫”学生关注分母是平均分成几份,找到正确的图形,再看分子,需要涂出几份。
2.层次鲜明,增强挑战性。
如果单纯用书本练习中的几个分数,还不足以体现鲜明的层次性。从知识的螺旋上升体系中看,还需要让学生感悟不同的图形可以表示相同的分数,同一个分数可以在不同的图形中表示出来,进一步增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为后续分数的基本性质等知识做铺垫。同时,挑战性的增强改变了原有不需要动脑子就可以解决的现状。
基于上述思考,设计如下练习:
选择合适的图形,表示出下列分数。
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采用根据实际情况,分层反馈的方式进行。
第三层次:反馈时提问学生⑦号图为什么没人选择去表示?再次巩固平均分成9份的图形,可以表示九分之几的分数。
第四层次:反馈交流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没有人(或者这么少人)表示呢?由此引发对分数本质意义的理解。教师事先准备两个同样的圆,一个平均分成2份,涂上其中的一份。另一个平均分成6份,涂上其中的3份,让学生观察涂色部分面积是否一样,由此可以判断得出其实就是再通过知识的迁移,发现这8个图形中,很多图形都能表示出
具有挑战性的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重要实践活动,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非单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复。在设计挑战性练习时,力求在练习的非常规性、开放性、层次性、拓展性等方面进行思考,力求使练习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引起“焦虑性”。既能起到巩固新知的作用,又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潜能。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在平时教学中反思、归纳总结,以获得具有挑战性的练习设计,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