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知识慢慢“长出来”
——《认识千米》教学实践与探索

2017-05-05 08:45王学红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进率活菌计量单位

王学红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20、21页。

【课前思考】

相对于毫米、厘米、分米和米而言,“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学生不容易直接体悟和感知。我曾问过本年级数学老师“从我们学校出发,到哪里是1千米呢?”能说得比较准确的并不多。成人如此,更何况三年级的学生呢!

那如何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呢?某教材是这样呈现的:

学生知道了100米的跑道走10次就是1千米,250米的操场跑4圈就是1千米,学生就真的认识“千米”了吗?显然没有。学生仅仅是知道了1000米=1千米,他们的脑海里并没有真正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那怎样让1千米的长度概念深入学生的心田,让它像一粒种子具有不断向上生长的力量呢?于是,我开始了下面的教学探究。

【教学过程】

一、巧借经验,引出对1000米(1千米)的猜想

师:过了一个寒假,同学们长高了不少。知道自己现在有多高吗?

生:我身高1米53。

生:我1米47。

师:刚才提到的1米53、1米47,其实就是1米再加53厘米或者47厘米。这里的米、厘米都是长度单位。我们还学习过哪些长度单位?你能把这4个长度单位排排队吗?还可以怎么排?

(出示: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

生: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排列。

师:无论哪种排法,都是按照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序排列的。伸出我们的手一起来比划比划这些长度单位。

师:10个1毫米是1厘米,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10个……像这样你能继续往下说一说吗?

生:10个1厘米是1分米,1分米里面有10个1厘米。

生:10个1分米是1米,1米里面有10个1分米。

生:太巧了,这里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师:你真善于发现!能接着往下说吗?

生:10个1米是10米,10个10米是100米,10个100米是1000米。

(板书:10米,100米,1000米)

(板书:毫米——10厘米——10分米——10米——1010米——10100米——101000米)

【思考:学生已有的旧知:毫米、厘米、分米、米这4个长度单位,好比是一棵“知识树”,它们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由它不断生长,就长出了10米、100米、1000米,为学生建构完整的长度单位的知识结构织好了网。】

二、亲身体验,建立“千米尺”

1.体验1000米。

师:课前我们从学校出发往东或往西两个方向走了1000米。你是如何记录1000米的?走完1000米有什么感受?围绕这两个问题,请同学们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生:走完1000米我身上都开始冒汗啦,口也干了。

生:出发时我看了一下手表,是12:15出发的,到达时是12:30。1000米的路程,我们大约走了15分钟。

生:只有亲身经历了,我才知道了1000米到底有多远。

2.形成“千米尺”。

易文芝[5]对益生菌发酵技术进行研究,发现菌株在37℃进行培养时,可以得到较高活菌数。张岩等人[6]研究发现乳酸乳杆菌在4℃的条件下进行保存可以得到最佳活菌数,对延长乳酸乳杆菌活力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李志成等人[7]研究发现不同发酵温度下所制得的冻干发酵剂活菌数均有很大不同,其中于30℃条件下进行发酵所制得的冻干发酵剂的活菌数最高。

师:1000米,在数学里也可以说成是1千米,千米也是一个长度单位。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第5个长度单位——千米。你知道哪些关于千米的知识?

生:我知道千米是一个较长的长度单位,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公里。

生:我知道千米用字母表示是km。

(板书:认识千米、1千米=1000 米、公里、km)

师:下面就让我们借助百度地图再来走一走1千米吧。

师:选择你熟悉的道路,闭上眼在脑海里记一记刚才所走的1千米的路程。

3.运用“千米尺”。

师:相信大家的脑海里现在都有了一把“千米尺”。老师要考考大家的“千米尺”准不准!海陵公园、七星湖是海安人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猜一猜,它们到学校的距离大约是几千米呢?

验证:借助百度地图演示距离(略)。

【思考:布鲁纳认为“学习者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经历对学习材料的亲身体验和发展过程,才是学习者最有价值的东西。”教学大的计量单位,不能仅仅局限于告诉和纸上谈兵,要让学生充分体验,帮助学生准确建构大度量的单位概念。课前,我让学生分组,从学校出发,选择不同的两个方向,直线走1000米。让学生充分体验,感知1000米,形成1000米的表象是概念形成的关键。学生以数学绘画日记的形式,记录下自己所走的1000米以及走1000米的感受,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1000米的长度观念,为建立“千米尺”积累了丰富的活动体验。课中,由1000米过渡到1千米,让学生运用脑中已经形成的“千米尺”,以学校为中心去推想、估测两地之间的距离,并借助百度地图中的测量工具加以验证和调整,从而不断丰富和完善对千米的感知。】

三、完善结构,丰富“知识树”

1.知识梳理。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家族里的第5个成员,对长度单位的认识更深入了。我们帮“千米”安个家,把它放在哪里?千米到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生:1千米应该放在1000米这里,1千米里有1000个1米。

2.猜想推理。

师:看着这个结构图,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毫米、厘米、分米、米相邻两个单位之间进率是10,只有米到千米的进率太大了是1000。

生:米和千米之间应该还有十米、百米这两个长度单位。这样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了。

(教师将“10米”改写成“十米”,“100米”改写成“百米”)

生:我觉得千米后面应该还有万米,甚至更大的长度单位。

生:那毫米前面应该还有比毫米更小的长度单位。

【思考:本课希望给予学生整体的眼光,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系列长度单位的“结构链”。以相邻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一般是10,引发学生思考:米和千米之间为什么一下子变成1000呢?这里还会有什么单位呢?有没有比千米更大的,比毫米更小的长度单位呢?课堂中学生创造出了十米、百米、万米这三个长度单位,使得数学知识有了不断生长的生命活力。

回顾整节课,大计量单位正因为其“大”,所以脱离了学生可视或可感的范围,难以直接感受其“量”的大小,为学生准确把握带来了难度。而教材采用数理上的推理,让学生间接感知,并不能帮助学生准确建立计量单位的大小。只有让学生在具体可感的表象支撑下,通过直接体验才能把握其大小;只有帮助学生将新学习的计量单位纳入已有的单位体系中去,才能从局部到整体,连线成网,形成知识结构体系;只有通过情境创设,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大计量单位产生的生活必要,丰富对较大计量单位的感性认识与感性经验。】

猜你喜欢
进率活菌计量单位
疯狂的计量单位
疯狂的计量单位
疯狂的计量单位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腹泻患儿的效果分析
死菌活菌,健康作用不一样
论文写作技巧——计量单位和符号
1 立方分米为啥等于1000立方厘米
进率之家
火箭自己建
童谣K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