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范画的有效运用研究

2017-05-04 10:57许佳莹
成才之路 2017年12期
关键词:范画美术教学创造力

许佳莹

摘 要:范画以其直观、形象的特点,一直被广泛应用于美术教学中。但美术教学重视对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而范画具有单一性、直白性和限制幼儿想象等特点,所以一些教师对范画唯恐避之而不及。教师应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把握好使用范画的度,适时有效地培养幼儿的绘画技能以及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关键词:范画;美术教学;想象力;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2-0069-02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绘画时,不宜提供范画,特别不应要求幼儿完全按照范画来画。但教师发现,幼儿仅仅欣赏图片,其作品往往比较杂乱,没有主次概念、色彩区分和绘画技巧。面对这样的现状,教师们一直在争论范画对于儿童绘画的利弊。有的教师觉得使用范画会束缚幼儿的创造力;有的教师认为不宜使用范画并不代表不能使用范画,合理运用范画可以促进幼儿的学习。本文针对这一现状,论述了如何结合实际情况适当使用范画。

一、“范”而非“泛”,按需取用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形式主要有绘画、手工和欣赏三大内容,不同作画形式有其不同的特点和教学方法,发展目标也各不相同。教师应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标和绘画形式,预设或者去掉范画。

(1)因课而异提供范画。范画主要有幼儿范画、教师局部范画、世界名作范画三种。“幼儿范画”能直接建构幼儿之间的对话互动,“教师局部范画”避免了幼儿对教师范画的模仿,“世界名作范画”的欣赏可以让幼儿积累丰富的表象。如在美术活动“妈妈的画像”中,妈妈作为幼儿生活中最熟悉的人物,绘画的重点应该是刻画妈妈的特征。每个幼儿的妈妈都是与众不同的。这时候如果出示一幅范画不仅会局限幼儿的想法,而且幼儿绘画出的妈妈会感觉不像自己的妈妈。因此,为了提高幼儿的绘画技能,教师可以提供多幅局部范画,有大眼睛、小眼睛;斜刘海、平刘海,柳叶眉、大平眉,直发、卷发等,供幼儿自主选择并组合。这些局部范画可以留存到绘画活动结束后,这样幼儿画出来的妈妈更符合生活,更靠近现实。

(2)调整范画的出示时间。范画的出示时间也是有所不同的,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对画面的理解情况进行调整。例如,绘画活动“我向往的职业”十分贴近幼儿的生活,幼儿可以从现有了解的职业中联想到自己喜欢的职业。教师可以提问:“小朋友们,你们长大后想做什么呀?”幼儿众说纷纭,有的说想当医生,有的说想当宇航员,有的则说想做一名教师。而这些职业人物的特征对幼儿来说是熟悉的,范画比较适合在幼儿想象之后出示,对幼儿的想象经验进行总结和提升。而在幼儿绘画时则应隐藏范画,避免幼儿临摹,禁锢幼儿的思维。

(3)适当摒弃范画。绘画教学的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范画也不是一定要出现的。例如,教师在美术教学活动“春天”中,问幼儿:“你发现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幼儿们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有的说看到草绿了,花开了;有的说穿的衣服变少了,可以去公园散步了;有的说看到人们在公园里放风筝,种小树。幼儿们对春天的理解是丰富的、有创造性的。这时候教师如果出示范画,不仅会分散幼儿的注意力,还会将幼儿满腔创作的激情打断。所以,教师应根据绘画的内容来决定是否出示范画,何时出示范画,出示什么类型的范画,更有利于幼儿的艺术表现和创造。

二、巧思智行,灵活开放

在实际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灵活地使用范画,实现范画的功能最大化,充分发挥范画的引导作用。

(1)有选择性地出示范画。出示范画的方法有“完全开放”“半开放”和“留白开放”,可以综合考量,使范画呈现方式不再单一。完整范画顾名思义就是将一幅完整的范画提供给幼儿,供幼儿学习。其优点是直观、简单、整体,但是同时留给幼儿思考的空间小,想象的范围少,应当谨慎使用。局部范画可以随着教师对课堂的调整而随时变化,其优点是不完整性、可变性。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根据幼儿的设想增加画面中缺少的部分,完善画面,给幼儿思考和创作的空间,扩展幼儿的思维。留白范画是通过提供基础轮廓,借助教师的语言提示,进行创造性的自主添画,其优点是不确定性、创造性。例如,教师在线描画教学活动“蝴蝶”中提问:“你们有观察过蝴蝶吗?今天我们要用这些点、线、面来装饰蝴蝶,你们什么创意呢?”幼儿们通过回忆,就能联想到生活中的点、线、面。教师在此基础上提炼示范,如芝麻点、绿豆点、圆点等,将幼儿的回答形成一定的表象,留给幼儿接下去組合表现的空间。

(2)有目的性地增加动作示范。单纯的范画只能给幼儿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如果加上动作的示范无疑给范画增色不少。如在美术教学活动“蛋宝宝变形记”中,教师与幼儿一起发现小鸡的动态特征,如蹲着的小鸡、抬头的小鸡、伸懒腰的小鸡等。在教师的肢体动作的辅助下,幼儿掌握了绘画小鸡的方法。

(3)有情境性地评价范画。在绘画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将范画与讲评相结合,通过创设的情境延续幼儿的想象。如在美术教学活动“小鱼吐泡泡”中,“小鱼调皮地回到大海里吐泡泡”“小鱼生气,所以吐泡泡”等具有情境性的语言,既能凸显范画的功能,又能使幼儿投入到对范画的欣赏中,调动幼儿绘画的积极性。

三、以幼为本,彰显个性

(1)小班——显性范画明目标。小班幼儿以直觉形象思维为主,形象的范画往往能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有效地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幼儿缺乏生活经验,教师可通过范画来唤醒幼儿的已有经验。教师提供的范画应画面清晰、主体物突出、涂色均匀。如在小班绘画活动“绵羊”中,教师与幼儿一起欣赏了绵羊的图片,并问大家:“小朋友们,绵羊的毛看起来怎么样?”“卷卷的。”“厚厚的。”“很暖和。”幼儿们回答道。“那你们会画羊毛了吗?”教师再提问,很多幼儿说不会。这时,教师可利用完整范画,让幼儿先观察羊毛的特征,随后亲自示范羊毛的画法,让幼儿耳濡目染地掌握羊毛的画法。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多媒体给幼儿欣赏不同卷法、不同颜色的羊毛作品,既开阔了幼儿的视野,又避免了画面的单一。对于小班幼儿而言,贴近画面本身的范画作品更易引起他们的共鸣,使他们产生绘画的兴趣,激发绘画的动力。

(2)中大班——隐性范画助提高。中大班幼儿已逐渐脱离直觉行动性,对画面的构图也已经从“先画后想”变成“先想后画”。这时的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经验,用绘画的形式进行表现。他们不仅能表现事物的外形特征,而且还极具创造力。因此,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半成品范画或想象性的范画,使幼儿根据范画中的特点联想到自己所需要运用的技能,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绘画能力。如在绘画活动“剪刀”中,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大大的剪刀造型,请幼儿对剪刀进行设计。有的幼儿认为,剪刀可以变成小兔子。教师接着问:“可以变成什么样的小兔子呢?”有的幼儿建议可以在剪刀上画上不同形状的花纹,变成一只花兔子;还有的幼儿建议将剪刀转一转,变成一副眼镜,让花兔子带上眼镜。在大家的集思广益下,这幅范画变得既丰富又特别。教师也就自然过渡到让幼儿设计属于自己的剪刀借形想象画。在这一阶段,教师提供的范画应开放而又多样,使幼儿在表现事物的基础上又能体现一定的创造性,让幼儿产生创作的灵感。

四、结束语

总之,模仿与创造原来就不是对立的,范画的价值在于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教师要巧妙地使用范画,把握好使用范画的度,以支持幼儿独特的艺术表现和创造,让幼儿的想象之花悄然绽放。

参考文献:

[1]朱云真.摆脱范画桎梏的幼儿美术教学策略探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08).

[2]王小意.范例对幼儿绘画想象影响的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1(04).

[3]刘蓉.试论幼儿美术活动的误区与反思[J].当代学前教育,2009(04).

[4]许凉凉.发展幼儿绘画创造力的教育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0(11).

猜你喜欢
范画美术教学创造力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智慧运用“范画”,让小学美术课堂更有效
用范画点亮幼儿美术教学的心灯
搞好幼儿美术教学,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如何运用范画提高课堂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