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丽
[摘要]音乐是小学课程教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小学音乐课上,教师可从引入律动、引导倾听、鼓励创编等方面入手,打造充满灵性的音乐课堂。
[关键词]小学音乐;打造;灵性
[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12006601
一上音乐课,学生就浑身是劲,满心欢喜。但是,在音乐课中,一些教师对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总是根据教学进程教学生唱歌,让学生自己唱唱演演就算了事,课堂教学形式单一。这样的音乐教学失去了应有的情趣,严重影响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那么,在当今教育形式下,如何才能打造充满灵性的音乐课堂呢?
一、引入律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所谓律动,就是指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不仅要用耳朵听,用眼睛看,还要善于根据音乐乐曲的特点进行有节奏的跳动。在音乐课堂中,通过律动引入教学内容,能调动学生的全身肌肉系统,使学生在身体的各种运动中真正理解音乐所蕴含的节奏、韵律与感情。另外,小学生天生喜欢模仿,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让学生参与到律动中,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课堂也会显得更具活力。
例如,教学《小雨沙沙沙》一课时,教师并没有急于教给学生歌曲,而是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春天里小雨沙沙沙下的情景,然后和学生一起学习《小雨沙沙沙》歌曲。为了使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致更浓厚,课堂教学更活泼,教师鼓励学生在唱歌的时候,配上自己喜欢的动作。于是,有的学生轻轻地跺脚,有的学生轻轻地拍手,有的学生则轻轻地点头……学生用不同的动作表示着自己对音乐乐曲的理解,整个课堂营造出充满生机的、有活力的氛围,这时的音乐教学也就达到了高潮。在这个教学案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活力,教师主要采取把律动引入课堂的教学方法,这样的学习符合学生认知或者学习新知的特点。因此,学生都能够积极踊跃地参与其中,并在快乐的律动氛围中享受到了音乐学习的快乐。
二、学会倾听,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
对于音乐学习来说,所有的学习活动都离不开一个听字,也只有当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优良习惯时,才能真正欣赏音乐、感受音乐。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根据音乐本身的特点,提出适宜学生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问题,让学生在认真聆听的过程中真正感受到音乐美,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
例如,教学《音乐中的故事》一课时,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乐曲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勇敢的表现力。为了强化学生的课程意识,使学生能够专注聆听音乐,在学生欣赏乐曲之前,教师可先提出以下幾个问题:“你能听出这首交响乐曲是用哪些乐器演奏的吗?你能从这首乐曲中,感受到乐曲表达了怎样的一种情感吗?”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开始欣赏乐曲。在学生欣赏完毕后,教师再提出以下问题:“作品中每个人物和动物的主题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你听出了几种动物的表演?”由于教师设置了不同层次、具有梯度的问题,这样教学有利于学生聆听,并且有助于学生在欣赏乐曲的过程中发展想象力,使学生的学习意识浓厚,学习效果显著。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鼓励学生认真倾听,并让学生说说从音乐乐曲中听到了什么、获得了什么,这样教学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想象思维,而且使音乐课堂更具活力。
三、鼓励创编,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音乐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已经成为音乐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而音乐创编正是可以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真正得到充分发挥的途径之一。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音乐教材为基础,根据乐曲的性质和特点,给学生提供创编的机会。这样教学,学生创编乐曲的积极性更强,学习效果也更好。
例如,教学《童谣》一课,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打花巴掌》这部分时,教师是这样教学的:首先,请学生欣赏《打花巴掌》,并询问学生从歌曲里都听出了什么;然后引导学生学唱《打花巴掌》;最后,带领学生欣赏新编的《打花巴掌》,并让学生说说这两首歌曲与以前学的歌曲有什么不同。在学生答出“只是改变了歌曲的前半部分,后半部分并没有改变”后,教师鼓励学生试着对歌曲进行改编。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创作的兴趣大增。如“打花巴掌呔正月正,小朋友爱看霓虹灯”这类的创作从学生的口中不停地传出,给课堂教学增添了许多活力。与此同时,学生的创造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以《打花巴掌》为例,鼓励学生创编歌曲。这样教学,学习素材来自文本而又超越文本,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而且使学生真正享受到了音乐学习的快乐。
总之,在音乐课堂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进行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还要善于根据音乐课程的特点,调动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打造出充满活力的音乐课堂。唯有如此,学生才能真正喜欢上音乐课,进而为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奠定基础。
(特约编辑木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