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资源,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2017-05-04 07:19谢兰萍
中小学德育 2017年4期
关键词:张载辛弃疾家国

谢兰萍

摘 要中学语文学科有着丰富的课程资源,利用其教材及教学资源、学校资源、传媒资源 、生本资源等,展开以“培养社会责任感”为主题的系列德育活动,对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大有裨益。

关 键 词社会责任感培养;课程资源;途径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7)04-00-02

作为社会人文的基础性学科,中学语文教育有其人文厚重的特殊性,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方面有着天然优势,因此应立足人的成长,指向学生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积极引领学生追求高远的人生理想,确立高尚的生命意义,定位高阶的人生追求。[1]要达到这一目的,中学语文学科就应积极挖掘自身课程资源,并立足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在高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下面即以教学辛弃疾的词作《水龙吟》为例,谈谈如何合理开发运用语文课程资源,立足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一、借助教材资源,创设德育情境

教材资源包括教科书、教学参考书、配套读本、教学挂图、工具书以及教师的教案和学生的学案等丰富的内容资源。可以说,教材资源本身的内容丰富性为教学的成功实施和有序展开提供了最重要的资源平台。

在讲授课文时,笔者抓住其中“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这直抒胸臆的三句,归结出辛弃疾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形象。这时,再给出教学参考书中有关辛弃疾生平的资料让学生阅读。

学生读完后,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总结出对辛弃疾坎坷一生的评价:“辛弃疾一生力主抗战,忠义慷慨。”“在文学创作中写出了对时代的期望和失望、对民族的热情与愤慨,这是失路英雄的悲叹;但他始终把洗雪国耻、收复失地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这更是主动承担民族使命的英雄的壮歌。”“在寻求个人生命的自在与扛起家国的责任这两种生命价值的取舍抉择之间,辛弃疾选择了后者。”可以看出,学生对社会责任感已经有了正向的认识。

二、利用学校资源,展开德育话题

学校资源主要是指馆藏资料、校园建设、各类活动等。学校是课程活动的舞台,是课程资源最为集中的场所,因此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时应充分发挥学校资源的效用。

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不但注意预设,更留下生成的空间,在授课的关键处相时延伸、点拨,引导学生通过阅览资料,走向思维深处。比如,在学生对辛弃疾的一生作出评价后,笔者适时小结:“儒家知识分子的这种担当、责任意识,是在一代代先贤的积极指引下培育出来的,这样的先贤很多,如宋代大儒张载。”

随后用PPT展示从学校图书馆找来的有关张载的资料。一是张载为人熟知的一段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二是对这句话的解释:“为社会重建精神价值,为民众确立生命意义,为前圣继承已绝之学统,为万世开拓太平之基业”;三是对这四句话的通俗解读:“这‘四为里面,不光有自己,更有他人、社会、家国、天下。张载先生在这里为所有知识分子点明了一个共同的追求目标,显现了儒者襟怀,开显了他们的器识与宏愿。”

在学生看完这些资料后,教师随即引导:“老师特别不希望大家只确立‘一份好工作、一辆好车子、一套好房子这样简单的物质化的人生目标,或只以个人财富的占有量来量化自己的成功;而特别希望大家现在就能立下与社会大群、民族家国休戚与共的宏志……扛起个人的责任,扛起家庭的责任,这是应该的,没什么了不起,你要是能去扛起对社会国家的责任,那才是真正的了不起!”

同学们听后纷纷响应、发言,表示坚决不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做敢于承担家国责任的大写的“人”。在同学们慨慷激昂的表态中,教师把张载的那四句话重新呈现出来,大家不约而同齐声诵读,声音铿锵有力,振聋发聩。

三、引进传媒资源,加强德育力度

传媒资源包括电影、电视、广播、网络等。传媒技术的日益发展使我们身在学校也能广知天下大事,因此对传媒资源进行有效开发是开发课程资源最为特别的环节。

为此,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笔者乘势追击,利用校园网络,将北大才女刘媛媛在《超级演说家》中获得冠军时的演讲视频《年轻人你能为世界做什么》播放出来,并对其中的几句话进行了重复播放:“我想问的是,我们年轻人,你能为这个世界做什么?”“当全社会都被90后占领的时候,我想问你们90后们,大家想把这个社会变成什么样?”……刘媛媛的声声追问,在教室里回荡,同学个个面色庄重,现场氛围很是严肃。视频播放完后,我没有再多说什么,而是让同学们课后好好思考刘媛媛的追问。

另外,为了避免空洞说教,笔者给学生推荐了凤凰卫视的《名言启示录》栏目,這个节目每期推出一个杰出人物,讲述其突出贡献与卓越成就,每期只有四分钟,非常适合在课前播放。为了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我首推了顾炎武、梁漱溟等有着强烈家国情怀的几位名人。

四、巧用生本资源,内化德育效果

生本资源包括学生经验、学生习作、学生家庭的资源等。生本资源由于源自学生本身,对学生而言无比亲切、真实,因此如果能把生本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大都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为了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笔者布置了有关这篇课文的周记作业。后来,我在学生周记里看到了这样的文字:“虽然我现在还无法完全回答刘媛媛的提问,但她的演讲和张载的话让我有了梦想,这梦想虽然还是模糊的,却已经有了,这很让我激动。”还有同学写道:“正是因为有辛弃疾、张载这样的人在,中国人的责任精神才不断地得到传承;正是因为有刘媛媛这样的人在,中国的未来才更有希望!”我将这些同学的周记复印下来,张贴在教室宣传栏里,让同学们时时得到激励。

应该说,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富有生命灵性的群体,这要求所用的课程资源形态丰富,在激活方式上尽量有趣多样,如此才能营造和谐自然的教育氛围,巧妙地将“用力”的教育化于“无形”。

参考文献:

[1]蓝国良,桑丽虹.教育是一种生命的关怀[J].中小学德育,2015(10):21.

(作者单位:湖南师大附中

湖南长沙 410006)

责任编辑 余志权

猜你喜欢
张载辛弃疾家国
家国情怀的乡土文化“软着陆”
因为张载
因为张载
因为张载
立足“小我” 彰显“大我”——家国情怀类作文如何避免同质化表达
辛弃疾的抗金岁月
不与他人拼下限
谁咬得更厉害
辛弃疾作词限酒
文武双全的辛弃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