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引领提升思维品质

2017-05-03 20:47许瑾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思维品质阅读

【摘 要】阅读是一个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过程,是一个进行积极思维活动的过程,也是一种创造性实践的过程。阅读理解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就必须在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样的,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又会促进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阅读;思维品质;巧用插图;巧设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27-0019-02

【作者简介】许瑾,上海市市西初级中学(上海,200042)教师,高级教师,静安区学科带头人。

有效的阅读活动是培养个性、发展智力的活动。阅读是一个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过程,是一个充满了积极思维活动的过程,也是一种创造性实践的过程。在英语阅读中,学生不是单纯地接受书面语言信号,而是把这种信号与自己的知识、经验及设想结合起来,追踪作者的思路,与之产生共鸣,积极运用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去解释新信息、预测意义、做出推理判断,以达到吸收并消化新知识的目的。同时学生也会推敲辨析、剔除谬误、补充不足,激发兴趣而产生一种新见解。生成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认为,阅读是思维和语言相互作用的过程,阅读理解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就必须在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样的,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又会促进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那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怎样才能使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呢?笔者结合2016年11月在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颁奖仪式暨全国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中执教的上海版《牛津英语》教材8A U3的阅读课Dealing with Trouble为例,谈谈如何通过深度分析文本,设计深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预测、分析、概括、推斷、评判等思维方式,解读文本,从而达到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目的。

一、预测大意,开启思维

读前预测是重要的阅读活动之一。预测是否正确不重要,关键是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背景知识,并形成阅读期待。如果学生预测将要阅读的内容,自然会把阅读活动当作一种印证活动,在心理上就会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在阅读开始前,教师应充分利用标题、插图、关键词或文本首尾句来预测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预测能力。

如在读前,笔者利用文本的几个关键词“trouble, two women tourists, purse, ferry”让学生猜测这个故事是关于什么的。学生经过两分钟的讨论,回答得非常有趣且有创造性,课堂气氛一下活跃了起来。

S1:Two women tourists went travelling by ferry, but they forgot to put any money or credit card into the purse, they didnt have any money to use.

S2:One of the women tourists lost her purse and she thought the other woman stole the purse. They started to quarrel and called the police.

S3:Two women tourists went travelling by ferry, but one of them was careless and dropped her purse into the sea.

利用文本中的关键词或图片让学生预测文本内容,不但能激发和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而且让学生对后面将要阅读的文本产生“expectation”,当学生带着这种期待去阅读文本时,他们会在“读中”这个环节努力为他们的预测寻找证据。这样,阅读过程变成一个积极主动的思维过程。

二、深读文本,提升思维

1.巧用插图,用图助教。

一般在处理故事类文本时,教师会用“What,Who,Where...”几个特殊疑问句,来帮助学生理清故事大意,但是这样的信息处理往往只是停留在表面,学生直接读文本内容就能回答。为了能增加学生的思维容量,笔者设计了以下图片,图片中有三个和故事文本内容不符的地方,让学生通过讨论和阅读文本,再经过语言的内化后用自己的语言来阐述这些与文本不符的地方。

T:Please find the things that do not go with the story in the picture.

S1: In the story, the women tourists were in the bookshop, buying postcards. But in the picture, they were buying clothes in a clothing shop.

S2: In the story, three young men started to talk with the women tourists, but in the picture, there was only one man.

S3: In the story, one of the thieves stole the purse from one of the women tourists, but in the picture the thief tried to steal the necklace.

通过谈论图片,学生并不仅仅是提取了文本表面信息,还通过联系图片和文本,用自己的语言对信息做出解释,为进一步的理解提供了依据。通过描述这张图片,笔者既帮助学生理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又将提取的信息加以运用,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2.巧设问题,注重质疑。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培养学生良好的质疑习惯,在不断质疑、释疑的过程中获得知识,锻炼思维。一方面教师应充分挖掘文本,从小处着手,巧妙设疑,创设探究问题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问题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利用逻辑推理,大胆推测,开掘思维的深度,从而培养学生的深层思维能力。

在学生了解了文本大意后,笔者设问,学生在回答中深化对文本的理解。

T:Why didnt Pauls father stop the thief in the bookshop?

S1:He was not sure whether the man was a thief or not.

S2:If Pauls father stopped him in the bookshop, he might get hurt.

T:What might happen if Pauls father stopped the thief in the bookshop?

S1:There were so many people in the bookshop, both Paul and the customers in the bookshop might get hurt because the thieves might have knives.

S2: If Pauls father stopped the thief in the bookshop, he might use the knife to threaten people around him and ran away.

這种开放性的设问,没有固定答案,不仅激起了学生的思维高潮,促使学生思维品质和语言知识、技能的同步发展,而且也促使学生详细地阅读全文,在思考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利用逻辑思维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Pauls father正确处理困难的行为,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达到了“教书育人”的目的。

三、读后感悟,深化思维

阅读文本的过程既是理解文本信息的过程,同样也是领会作者观点,然后形成自己观点的过程。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师生共同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在这篇文本中Paul的父亲用聪明的办法解决了这起偷窃案,笔者在读后环节首先问学生“What can we learn from Pauls father?”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表达从故事中得到的启发。因为之前在带领学生阅读时做足了铺垫,这时学生的语言产出非常有质量。

S1:We should help others when they need help.

S2:We should help others in a clever and safe way.

S3:Stay calm in front of danger.

……

除此之外,笔者还出示了一些谚语,如“Think twice before action.”“Happiness lies in rendering help to others.”“ Make hay while the sun shines. ”让学生重读文本,在文本中找出相应的内容来支撑这些谚语。最后的这个重读过程需要学生基于文本信息,结合已有的认知和经历,对文本信息进行再次提取、分析和应用。这是由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过程,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优化阅读教学环节,发展和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品质,应该说是阅读活动的共性要求。只有阅读品质得到提高,学生才能到达更高的阅读境界,即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

【参考文献】

[1]隆恩·弗莱.有效阅读[M].尤淑雅,译.广州:新世纪出版社,2001.

[2]朱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思维品质阅读
英语教学中思维品质培养初探
媒介运营管理者应具备的一种新的思维品质
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度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基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以读促写”与“以改促写”英语写作教学对比研究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