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旨在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的“全面改薄”工程在齐鲁大地拉开序幕。三年以来,全省各地以“全面改薄”项目为支撑,落实政府责任,强化政策保障,加大统筹力度,重点破解“钱、地、人”三方面难题,投入向洼地倾斜,资源向农村下沉,“全面改薄”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走在了全国前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贫先治愚。要把下一代的教育工作做好,特别是要注重山区贫困地区下一代的成长。下一代要过上好生活,首先要有文化,这样将来他们的发展就完全不同。义务教育一定要搞好,让孩子们受到好的教育”。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既是守住“保基本”民生底线、推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有力措施,也是增强贫困地区发展后劲、缩小城乡和区域教育差距的有效途径。
根据《山东省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规划(2014年—2018年)》,山东“全面改薄”工作覆盖全省15个市111个县(市、区)的9765所学校,规划投入420.88亿元,建设校舍2139.47万平方米,运动场2207.7万平方米,生活设施、教学仪器设备等投资80.06亿元,惠及460多万名农村中小学生。为推进“全面改薄”工作,省政府工作报告、全省教育工作会议都把“全面改薄”工作作为重点民生工程进行重点部署,连续两年列入对各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和新型城镇化发展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实施重点监督检查,充分调动了各市、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保障“全面改薄”工程顺利实施,山东不断加大省级财政支持力度。结合中央专项资金支持,省级财政规划投入83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全面改薄”工程。安排5亿元资金补助财力困难、基础薄弱的县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省财政厅、省物价局、教育厅等联合出台意见,对所有中小学配套建设项目,免收24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减收或免收11项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共可降低建设成本15%左右。通过省、市、县三级统筹,着力解决学校建设用地的问题。省国土厅将用地指标单列,2016年“全面改薄”和解决大班额问题工作单列新增用地指标两万亩。
各项目市、县均把“全面改薄”列为重大民生工程,扎实推进。潍坊市统筹中央、省、市资金2亿多元用于“全面改薄”工程,采取“以奖代补”形式,拉动县、镇配套资金投入,县、镇两级财政投入“全面改薄”工程近5亿元。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有39所项目学校通过“PPP模式”融资41.43亿元。采取独资、合资、混合股份制等办学模式,社会融资达24.3亿元。临沂市将“全面改薄”工作纳入对县区科学发展综合考核的重要指标,每年组织一次全面考核,实行量化打分、双月通报制度,并通过《临沂日报》等各级各类媒体,及时向社会公开规划、建设进程和质量监管信息,接受社会监督,有力督促了县区政府积极履行主体责任。
菏泽市出台了“全面改薄”实施意见,市、县、区都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在充分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按照“一校一策”“保基本、补短板”“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科学制定了全市“全面改薄”规划并积极实施。费县科学编制了薄弱学校改造建设规划,建立了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干部包学校、学校教干包项目的“包保责任制”,实行周调度、月总结,确保工程快速有序推进。临清市投入3.37亿元建设校舍30多万平方米;投入8800余万元建设学校配套设施;投入1.49亿元配备教育教学装备。乐陵市两年改造农村学校126所,所有乡镇街道的学校全部實现楼房化,特别是农村偏远中小学全部一次改造到位。全市“全面改薄”项目均高于基本底线要求。
截至目前,山东“全面改薄”工作累计投入资金484.53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115.12%;竣工面积2121.34万平方米,占规划面积的99.15%;完成设施设备购置投资86.38亿元,采购完成率109.13%。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2015年11月,全国改薄办组织10个省份到山东召开座谈会,学习山东典型经验做法,2016年9月,山东又在全国“全面改薄”工作现场推进会上作了典型发言。
一笔笔资金、一项项工程、一个个数据“落地有声”,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山东农村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山东义务教育工作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征程中又掀开了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