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栎君
摘 要:目前,在幼儿园绘画教学中存在着幼儿机械模仿教师范画的现象,严重束缚了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就教师范画的局限性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范画;幼儿;创造力
幼儿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他们的表象还没有完全形成,正处于积累中,还不能生成较完整的表象概念。因此,很多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总是偏向于使用范画,认为绘画活动中示范是必要的。但幼儿教师在范画取舍上把握不住,大范围无限制地使用范画教学,造成幼儿想象力的空洞,画出的作品单调无新意。对于范画的局限性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策略。
一、解放儿童的头脑,激发幼儿想象和创造的欲望
想象是创造活动的第一步,幼儿在想象的过程中,可以打破和超越知觉对象所加给审美感知的某些时空和心理的限制,这使得幼儿可以像亲身经历了一般,如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幼儿在画画的同时还一边说一边手舞足蹈。而传统的美术教育在方法的运用上常常忽略幼儿的内在情感。在绘画的过程中,很多教师采用的是从范例到作品、从示范到临摹的教学方式,幼儿画画就是照着范例画,只要画得像就是画得好。这一观念已经成为幼儿的心理障碍,长期模仿的结果是幼儿不相信自己的艺术表现能力,非得有范画或者老师的范画才敢画。
我们又该怎么做呢?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每个幼儿的独特性。其次,在尊重幼儿个性的同时,支持、鼓励幼儿进行创造。我们要引导幼儿关注自己的内心,真实地表达自己,不再注意他们作品中“程式化”的美,而是引导他们注意发现自己和他人作品的与众不同,让他们渐渐走向自己的内心、表现出独特的创造。如中班幼儿易兴奋、喜欢东张西望,偶尔会表现出心神不定的样子。这个时候,教师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只要细细观察,我们会发现其实中班的幼儿也在发生着变化,如他们对外部世界会发生强烈的兴趣;他们会比较各种事物之间明显的不同;他们开始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甚至较长时间地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也能得出一些抽象的结论。
二、解放幼儿的感官,使创造成为幼儿的“自然流露”
每个幼儿都有创造的潜力。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在幼儿美术发展过程中,幼儿的绘画能力是从涂鸦期开始,该阶段的幼儿会开始乱涂乱画,同时当他们随意图画之后,会给这个你以为的“乱七八糟的东西”进行命名;当幼儿到象征期阶段的时候,他们会为事物象征性地创造出一个轮廓形象,这个轮廓形象往往是不完整或者是粗略的;再下一阶段便是图式期,在这一阶段中,幼儿会用画来表达多种概念或者凭借自己的主观经验加以重新组合、加工,再将自己脑中变形的画面借助绘画展现出来,这都显示出幼儿独特的创造力。
幼儿园主题活动中有着无数艺术创造的题材,教师要创设丰富而充满美感的主题环境,以充分调动幼儿所有的感官去感受。
三、解放孩子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尽兴地“玩”
1.解放孩子的时间,让幼儿尽情画
在幼儿园中,我们在美术活动中通常采用的教学方式是集体教学,而集体教学面向的是全体幼儿,它在活动时间上有一定的规定,如小班是10~15分钟、中班是15~20分钟、大班是25~30分钟,在这些有限的时间中还包括教师的讲解示范时间,由于种种原因影响,活动中常常会很多的幼儿来不及完成自己的作品,与此同时,老师在幼儿绘画时也会不断地去催促和讲评指导个别幼儿,这些有时也会打断幼儿的创作思绪,这无疑是给幼儿的美术创作激情带来了的打击。
因此,我们要解放幼儿的时间,让幼儿在充裕的时间中尽情地挥动他们手中的画笔。让幼儿在充分的时间里在画海中恣意遨游,鼓励幼儿拿起画笔挥洒天真浪漫的童真。
2.解放幼儿的空间,让幼儿尽情“畅游”
陶行知先生称社会即学校,他主张“拆除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高墙,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中去”,大自然、大社会就是最好的活教材,最自然真实的情境是最好的范画。幼儿的艺术创造主要来源于他们的实际生活体验,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挖掘题材,搭建幼儿生活经验与美术创作之间的桥梁。
四、引导幼儿积累和迁移经验,为其创作打基础
幼儿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只是这些经验是零散的、无组织的,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充分“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还要帮助幼儿进行经验迁移,引導幼儿用已有的经验大胆进行创作。
五、注意“两个点”,培养幼儿感知和创造美的能力
幼儿的世界充满想象和创意,只是很多成人并没有俯下身子近距离地去感受幼儿的情感世界。幼儿教师是离幼儿“最近的人”,因此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美术教育的结果并不是作品的效果,而是幼儿感知美、体现美、创造美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张赫.浅谈美术教学中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2.
[2]施玉美.学前儿童绘画活动中示范策略的应用[J].早期教育(美术版),2009.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