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绍勇
摘 要:湖北省的技能高考,使得省内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克服“文化高考”惯性作用,步入“技能高考”正常轨道,以培养中职生职业能力为出发点,发挥技能高考的引领作用,使职业教育回归其技能型自然属性,实现应试教育向应用教育的转变。本文将从技能高考对中职教学改革的促进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 技能高考 中职教学 教学模式 人才培养
自2011年春季开始,湖北省开始进行高等学校统一对口招收中职毕业生招生考试改革试点,率先实施以技能考核为重点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升入高等院校的办法,力图在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搭建起沟通衔接的“立交桥”。经过三年的试点改革,这种以“技能操作考试为主、文化考试为辅”的高考模式逐渐成熟,2015年起,湖北省高校招收中职毕业生将全部实行技能高考和高职单招,高职统考将退出历史舞台。湖北省技能高考、高职单独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深度触动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中枢神经,使相辅相成的技能高考命题与课程开发、国家职业标准与课程开发、职业岗位要求与课程开发应运而生,在无形或有形中直接作用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改革。[1]
一、促使中职教育教学思想发生根本转变
高职统考基本上复制了普通高考等学历教育考试的模式,以理论考试为主,这与职业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发展方向产生了矛盾,造成了考试和教学的脱节,不利于中职教育的健康发展。教考脱节首先给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中职学生普遍希望统一升学和就业模式,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多一条出路。而原有的高职统考模式却迫使他们不得不在升学和就业之间作一个选择,要么升学,要么就业,两者不能兼顾,人为地把学生的就业和升学对立起来,客观上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和就业的难度,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改革原有高职统考模式,促进教、考相长,实现就业和升学的内在统一,推动中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2]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职业教育必须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技能高考的出现,引导中等职业教育自然而然地摆脱应试教育的困境,赢得职业教育的空间。技能高考克服了“文化高考”惯性作用,步入“技能训练”正常轨道,以培养中职生职业能力为出发点,发挥技能高考的引领作用,使职业教育回归其技能型自然属性,实现应试教育向应用教育的转变。技能高考采用“知识+技能”的形式,“知识”是中职学生必备的基本理论素养,体现中职教育宽基础的特点,与职业密切相关,是贯穿整个职业的基本理论知识、相关法律知识和安全卫生、环境保护知识;“技能”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重视实践教学,强化职业技能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动手能力。因此,面对技能高考的新形势,中职学校必须要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思想和观念,教育教学应该由“以知识为核心”转变为“以技能为核心”,要在不忽视知识传授的同时,更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二、促使中职教学组织规范化
1.合理制定教学计划
技能高考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进行招生考试,这样的高职对口招生,显然更加符合中职院校学生的知识构造。发挥技能高考的航向标和指挥棒作用,采取循序渐进、深入浅出的技能与知识考试命题,体现技能高考的设计意图与正确指向,力求通过制定的考试大纲,为中等职业学校制定教学计划提供完整架构。中职学校完善的教学计划要以技能高考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在新的形势下教育教学与技能高考相结合,加强对实践教学的统筹规划,重视实训教学的安排与落实。
笔者所在学校——襄阳市襄城职高,在制定教学计划时,紧紧围绕技能高考这一核心,以知识学习提高学生基本素质,培养个人兴趣及自主学习能力;以技能训练,强化专业技能及知识,培养职业岗位能力及职业道德素养。以技能高考为引领,学校制定了“文化基础够用、专业基础厚实、专业技术强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将课堂与车间、课程与岗位、学业与职业结合,突出职业教育教学的特点;完成职业基础知识学习、专业核心技能学习、专业素养与职业能力学习、顶岗实习四个阶段的学习过程,有效地将教育教学与技能实训、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根据技能高考大纲的要求,制定专业的实训教学体系,融传授知识、技能训练和素质提高于一体,把行业职业资格对人才的要求渗透到人才培養方案中。这样的教学计划,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既侧重了专业技能训练又兼顾了基础知识学习,统一了学生的升学与就业。[3]
2.规范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模式
原高职统考注重理论考试,完没有技能操作考试,而技能高考侧重于中职学生专业学习水平和职业能力的考查,这样使得中职学校必须重构课程体系。结合实际情况,我校对部分课程进行优化与整合,将课程按照基础能力、专项能力、核心能力、拓展能力四层次递进构建课程体系。基础能力着重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安排在第一、二学期实施;专项技能训练阶段与专业理论知识紧密结合,安排在二、三、四学期实施;核心能力训练阶段着重培养学生掌握职业岗位群常用的技术,要求学生在实践环境中能运用一项或几项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安排在三、四、五学期实施;拓展能力以实际或模拟实际对象为背景,安排在五、六学期实施,着重培养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下,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和技术解决综合性实际问题,形成实践能力。技能高考的文化考试只考语文、数学、外语这三门基础课,因为语文、数学这两门功课是一个人一生中使用最广泛的工具,是学习、生活、工作的基础,必须学好;外语是一种语言工具,应该让学生掌握简单应用,保持学生的学习能力可持续发展。此外,开设计算机、礼仪、经济政治与社会、职业道德与法律等课程,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及综合素养。[4]
实行高职统考时,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沿袭普教模式,教学模式单一,文化课、专业理论课占了很大比例,在教学思想、教学内容等方面受着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教师重视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的教学,忽视实作技能的强化训练,这种模式极大的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经过对技能高考的学习认识,从学校领导的指导思想到教师教学观念都得到了根本的改变,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型性的改变,现在我校实行了“宽基础、活模块”的教学模式,“宽基础”是指按现代职业技术要求,所设课程不是针对某一单一职业,而是针对相关职业群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注意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着眼于为学生继续学习打基础,着眼于专业技能的训练,着眼于转岗能力和关键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获得较宽厚的公共基础学科、专业基础学科的知识。“宽基础”主要包括四类课程:公共基础课程类、工具课程类、能力素养课程类、职业专业基础课程类。每一类均由若干课程构成,供不同专业、不同学习基础、不同发展要求的学生选择。“宽基础”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以“适度、适应”为标尺,既不片面追求学科知识的广博,也不片面追求单一职业技能的精深,应尽力在有限的教育教学时间中发挥基础学科的最大效益。“活模块”是指为适应职业群所设计的知识单元和技能单元,而且以专业技术训练为主,以职业资格为导向设置多样化的课程模块,组织教学内容,着眼于能力的培养。“活模块”涵盖了一个职业群中的几个甚至更多的职业所对应的“大模块”,供学校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灵活组合,供学生根据个性特点和未来需求进行选择。“活模块”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课程设臵既要考虑到当前就业实际,又要兼顾到终身发展的需要。
3.创新校本教研,制订校本教材
高职统考时,中职学校所使用的教材主要分为文化课教材和专业课教材,文化课教材如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等教材,国家都有专门的机构去制定、修编,还是较为符合中职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的。而专业课教材虽然也有国家统一制定的教材,但是由于这些教材内容庞杂繁多,理论讲述过于深奥,实训内容很少,不能很好地结合当地实际,致使学生将大量的时间用在了学习课本知识上,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技能高考以技能操作为考核重心,制定了规范的考试大纲,但并没有具体指定考试教材和实训项目。大纲引领了方向,各中职学校必须围绕大纲组织教学,为了适应大纲所提出的考核标准及要求,中职学校就要结合自身特点,立足校本,开发适合自己学校校情的专业课程校本教材。
其一,校本教材要突出技能的核心地位。技能高考的核心是技能操作考试,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应用能力。开发校本教材应当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需要解决学生“喜欢学”和“学得了”的问题。例如电子技术,如果单纯讲理论知识,学生根本了无兴趣,什么也学不到;如果搞实训操作,电路要是太复杂,学生看不懂,也是什么都学不到。我们的电子技术实训校本教材,从简单有趣、效果显见的电路入手,使得学生自己产生兴趣,并愿意为之付出时间和精力去钻研,从实训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训,做了学、学了做,通过反复不断的练习,让学生逐一掌握元器件在电路中的作用,从而理解电路的结构及原理。
其二,校本教材要突出教师特长和学生兴趣。每一个专业老师都有他自己的特长,这些特长不管是人生理念、人文科学方面还是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方面,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很需要的。在开发校本教材中就是要让老师写这些特长的内容,要求老师在某一个领域钻进去,钻深钻透,成为这方面的行家。以自己的专业理念精心编写的教材,必会对学生的专业学习、人生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使得学生愿意去接受、乐于去学习专业知识,这样的学生走出学校,必然会带上本校的特色。
以上两点也从侧面说明,技能高考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技术水平和教学能力。由于要指导学生进行技能训练,老师会主动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企业行业实际,模仿企业的真实环境,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教学能力,从而也促进了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只有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老师学生共同进步。
三、技能高考促使中职的人才培养方向发生改变。
中职学校要想在技能高考中取得好成績,必须要加强学生的技能实训。原传统的高职统考,只是简单地模仿普通高考,所培养的学生只是具备一些并不怎么完善的专业理论,并没有多少技能操作能力,既不是学术型人才,也不是应用型人才。技能高考就是要把中职学生引入到应用型技能人才这一正确轨道上。因此,中职学校必须在专业发展方向的确定、培养计划的制订、人才培养模式上下工夫,要找出与普通高中人才培养的区别。当前,职业教育受传统教学模式和办学经费的影响,培养计划中课程设置与普通高中差不多,只不过是弱化了基础学科,多了门专业课程。而且专业实训课程与理论课程的比例不当,仍然停留在重理论轻实训的状态上。再者由于生源的固有特点,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整体学风不甚理想,培养出的学生理论不扎实,技能不强。
中职教育教学,应当结合技能高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我们的培养目标要适应社会实际需要,做到与技能高考接轨。针对技能高考的新形势,大多数中职学校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调整,我校则提出了“教学内容职业化,课程设置模块化,教学组织灵活化”的课改方向。除了增加实训课时以外,逐步实践“理实一体化”“做学教一体化”教学模式,提高实践教学课时量,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实践、训练和应用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技能实训作为模块化教学的重要手段,有机融入到各专业教学过程中,不仅是对学生掌握技能的考察,更能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习兴趣。技能高考将中职人才培养的重点引领到技能操作上,不仅体现出中等职业教育共性目标要求,而且还规范了职业基本能力要求以及具体职业岗位的工作标准,明确了职业岗位人才规格、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目标定位。
四、技能高考促进了中职教学条件的改善
技能高考迫使中职学校加强技能实训,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而学校的实训设备正是给广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把理论转化为技能的平台,在技能训练中,实训基地是技能训练的惟一场所,所以实训基地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没有基本的实训设备,学生技能训练将是一句空话,要在技能高考出好成绩更是无从谈起。实训基地是体现职业教育质量、特色、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重要支撑,是工学结合、产学研结合的重要载体。根据技能高考的要求和教学的需要,我校充分挖掘各方面资源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训设备更新换代集中爆发,两年期间设备的采购量已超出前十年的总和。新的教学设备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总之,通过“技能高考”招生制度改革,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方式,引导中等职业教育自然而然地摆脱原高职统考的应试教育的困境,赢得职业教育的空间;通过“技能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引导职业教育回归技术技能、注重操作动手能力、重视培养就业能力,从本质上强化职业教育特色。技能高考属于综合性检测手段,具有通行的准则、标准或规范特征,很容易成为中职学校课程开发的直接参照,虽然技能高考命题与课程开发,存在秩序颠倒和时序倒置问题,却有着十分现实的功利性驱动价值,直接作用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雷宇、郭哲 全面实施技能高考 [ N ] 中国青年报, 2014.07.14.
[2]廖君 湖北首创“技能高考” [ N ] 中国青年报, 2014.08.15.
[3]教育部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 2010.03.08.
[4]教育部 普通教育有高考, 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 EB /OL] 中国教育新闻网, 2010.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