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考说明文阅读能力的有效路径

2017-04-27 19:38袁叶荣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有效路径说明文阅读能力

摘要:纵观近几年中考内容,说明文是考查阅读能力的重点文体之一。说明文考查分值一般在18分左右,提高学生阅读说明文的能力尤为重要。

关键词:说明文 阅读能力 有效路径

学生中考考出好成绩,是教师的共同追求。根据自己在一线的探索,实践证明:要想让学生考出好成绩,除了做好平时的教学工作,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一些考试的应对能力,那么,怎样帮助学生提高中考说明文阅读能力呢?[1]

一、明确考查内容

归类近几年中考考试题型,主要有以下考点:

1.整体感知内容,筛选概括主要信息,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2.理清判断说明的三种顺序,梳理、分析结构或结构特点。

3.能指出说明方法并能分析其作用。

4.确把握语言风格,体味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能结合具体语句分析表达作用。

5.准确把握重点句段,分析其含义及作用。

6.能运用说明文的知识具体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掌握文体常识

1.说明文的概念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客观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

2.说明文的分类:事物说明文:其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作客观而准确的说明。比如:《中国石拱桥》。

事理说明文:其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使读者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2]

3.明确说明对象及特性:一个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本质不同点。据此可以初步掌握内容,比如:事物的什么特点,或什么原因。

4.说明顺序:常见的是空间顺序、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大多事物说明文会用时间或空间顺序,而逻辑顺序大多使用于事理说明文。

5.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分”、“总—分—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等。事物说明文一般用总分式或分总式,事理说明文一般用递进式结构。

6.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释明白,就要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常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配图表、引资料、摹状貌,作诠释等。每一种说明方法都是为了具体、准确、清楚地的表明说明对象的特征或事理。[3]

7.说明文语言:准确性是前提,也是最基本的特征。有平实性和生动性两种。

三、提高说明文阅读的有效路径

1.正确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

(1)看题目,说明对象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如《中国石拱桥》 .

(2)抓首括句和中心句;

(3)开头和结尾。

2.筛选并提取有效信息:

(1)正确审题。除了审提干之外,我们还要判断这类题目是属于以下哪一种:

①原文中可直接找答案;②原文中有答案,但需要归纳;③说明文的基础知识题;④对全文把握包括分层和归纳文章中心等题目。

3.可直接找答案的:

(1)问某个词语的指代项;(2)问因果逻辑关系;(3)问某一具体方法或者步骤、过程的。

4.准确定位。审清题目后,接下来做定位工作。定位主抓关键词句,即在原文中找到相同的或者意思相近的词语。

5.精准检索。检索的范围一般都是在关键词句附近,有些特殊的字和标点已经给了我们提示,如“这”,一般暗示我们答案在上文,冒号一般暗示我们答案在下文。

6.优化整合。

(1)完全提取,即原封不动地把信息提取出来。

(2)不完全提取,适用于信息量较大的句子,需要作出归纳。

7.理清说明顺序

空间顺序多用方位词,如《核舟记》,在开头总说之后,便按照中舱、船头、船背部位介绍;时间顺序往往运用表示时间的词,如《扇子》,从东周、汉代、魏晋南北朝、隋唐到宋元后期 ;逻辑顺序常用表逻辑层次的词语:①从主到次。②简单到复杂。③概括到具体。④整体到局部。⑤现象到本质。⑥原因到结果。⑦特征到用途。⑧从一般到特殊。如《大自然的语言》,按“纬度”、“经度”、“高下”、“古今”的次序来说明物候现象出现的因素,便是从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

8.掌握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根据说明方法的概念来判断所使用的说明方法。特别要注意,有些文段使用多种说明方法,分析时先找出主要的方法,再找次要的。

分析其作用时参照答题模式:“这段文字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生动/清楚地说明了××的××的特点”。或者“这段文字运用××的说明方法﹢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

9.语言的准确性

(1)平实性

指出相应词语并分析其表达作用。如:植物花香大多数有益于人类。“大多数”表限定表示大部分,并非全部,还有小部分花香不益于人类。

“大多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和周密性。它的套用格式为:什么词语,表什么,写出了什么,说明了什么东西什么样的特点,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周密性。

(2)某个词能否替換为另一个词?答题格式:①不可以。②释词:原词的意思或内容。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③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不符合实际。

(3)加点词语能否去掉。答题步骤:①不可以。②释词。如“比较”“几乎”等词表程度;“大约”“可能”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③若删去,原来……的意思就变成了……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④……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些、科学性。

(4)生动性

生动说明大多是赏析某句话有何作用或什么表达效果,套用格式: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或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什么东西,什么样的特点。

10.发散思维类题目

解答这类题要由文章内容延伸到现实生活,对现实生活中的相关现象进行解释。做好这类题首先要对材料有准确的把握,然后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如《安全的空中旅行》:上飞机时,有乘客要求发放降落伞。如果你是空乘人员,该怎样向乘客解释?

参考文献

[1]张旭敏;说明文教学的三种方法[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1年02期

[2]刘玉华;中考说明文阅读的解题技巧[J];文理导航(中旬);2011年08期

[3]徐琼;中学说明文教学的一点体会[J];学语文;2011年03期

作者简介

袁叶荣(1972),女,新疆阿拉尔,苗族,职称:一级教师,大专学历,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有效路径说明文阅读能力
说明文阅读专练
财经类高职院校“课证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探析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如何提高自述型说明文的颜值
浅析我国生态旅游管理的现状及其路径选择
说明文中相似、相反与因果联想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