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学困生转化策略探讨

2017-04-27 16:41雷路永蒋嘉惠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47期
关键词:政治教学新课程改革高中政治

雷路永+蒋嘉惠

(沾益区第四中学,云南曲靖,655031)

摘 要:高中阶段后,学生两极分化进一步加剧,“学困生”问题更加凸显。素质教育强调全体学生共同发展,基于此,本研究在分析高中“学困生”产生原因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转化“学困生”的有效策略,以增强学校与教师对学困生的教育能力,以减少新的“学困生”的出现,促进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高中政治 政治教学

一、引言

素质教育倡导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在教育实践中,坚持以学生为本,实现学生主动发展、全面发展。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高中学校中,总会或多或少地存在一部分“学困生”。“学困生”的存在,制约了班级和学校整体教学质量,也影响着全体学生共同发展的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而对于“学困生”来说,由于学习存在困难或障碍,不但其自身发展成才道路受到阻碍,其内心与精神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在强调素质教育的当今,如何转化“学困生”,充分激发“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其全面发展,已经成为高中素质教育过程中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高中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在高中教育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影响教育教学效率与质量的两个关键因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只有充分发挥出自身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真正获得知识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学困生”并非不具有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也并非是大脑笨或反应迟钝,而是其知识结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存在结构性偏离、智力没有得到有效开发、需要通过针对性的教育教学给予补偿或矫治。通过调查发现,高中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智力型学困生,主要是因为智力迟钝、智商偏低而导致学习障碍;二是动力型学困生,其智力、身心正常,只是缺少强烈的学习动机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也缺乏自信心与上进心,这类学生占据了学困生的大部分;三是方法型学困生,其具备较强的学习提升潜力,但是学习方法存在偏颇、思维欠缺灵活,偏重于死记硬背,因而无法有效建构科学的知识结构;四是外因型学困生,这部分学生主要是因为个人、家庭、社会或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导致不愿学习、学习困难,缺少自我控制力,甚至存在与老师、家长对抗的情绪。

三、转化高中学困生的有效策略

1.树立新的学生观,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思想观念是行动的指南和向导,教师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就会体现出与之相适应的教育行为。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热爱学生,才能客观、公正地看待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和“学困生”。与优秀学生不同,“学困生”存在许多不良习惯,如贪玩、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思考问题缺乏积极性等;另外,其接受能力弱、学习方法差、自卑心理严重等,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关心、关注、关爱。教师应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将师爱均分为每一位学生,不管学生成绩是否优异,都要一视同仁,公平公正。对于那些“学困生”,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肯定他们的成绩,知识上做他们的教师,生活上做他们的益友,心理上做他们的依靠。这样就能建立一种平等、和谐、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困生”的转化。

2.尊重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学困生”因学习成绩不佳,极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而且随着自卑心理的逐渐强化,会很容易发展为叛逆,出现对父母、长辈、教师的话一概不听,做事我行我素。其实,这种叛逆的行为,很大一部分是为了引起教师和同伴的关注,寻找自己在班级的存在感,于是就越发要在公众场合做出另类的错事。例如,为难教师、顶撞教师、搞恶作剧、故意破坏课堂纪律,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采取指责、讽刺、挖苦、嘲笑,甚至是带有侮辱性的语言攻击学生,学生就会向更糟的方面发展——对学习逐渐失去兴趣,对自己缺乏进步的信心,放弃学业、离校出走。所以,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学生观,站在人师的角度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困生”,去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接纳、包容、理解和帮助他们。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会有奋发向上的信心和勇气,会逐渐改掉自己身上的毛病和缺点,最终成为教师所期望的人。另外,教师应该充分发挥班集体的力量,开展互帮互助等活动,让“学困生”处于一个团结友爱融洽和谐的氛围之中,使他们得到更快的进步。

3.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开展“结对子”帮扶活动

有些“学困生”学习有积极性,但成绩却总不理想,主要是他们缺乏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学困生”普遍存在压抑感,具有厌学情绪。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多站在他们的立场考虑问题,多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做到优先交流、及时表扬,消除恐惧心理。同时,为了便于辅导“学困生”学习,可安排班上的优等生与“学困生”“结对子”进行帮扶。也可以让“学困生”和教師“结对子”,让教师和同学帮助“学困生”解决思想问题、学法问题,甚至帮助学生协调家庭问题。

4.重视榜样示范,加强分类指导

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社会学理论创始者阿尔伯特·班杜拉在其社会学习理论中,将观察学习分为四个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每个一过程中都蕴含了丰富的榜样教育信息资源。榜样示范是指以榜样的人格力量、非凡成就等引发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给学生以鼓励、教育、鞭策、激发学生模仿和追赶的愿望。高中“学困生”一般在学习上缺乏信心,对成绩要求不高,很少有学习的榜样。主要做法:第一,利用班会、晨会,多讲解励志事例,帮助“学困生”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鼓励他们为自己找一位学习的榜样。第二,发挥“优等生”的榜样示范作用,发挥“学困生”中的“优等生”的榜样示范作用,发挥任课教师团队作用,形成教育合力,对重点培养的“学困生”中有潜质的学生,对他们强化督促,具体学科上补缺补差,推动他们快速进步,发挥他们在“学困生”群体的榜样示范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学困生”也具有很大的潜力与能力,在新形势下,“学困生”教育成为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切实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将“学困生”研究理论与教育策略,运用于高中教育实践中,有效促进和教育“学困生”转变,不仅能帮助不同类型的“学困生”获得稳步、快速的提升,为其在高校的深造与未来职业发展,夯定坚实的基础,也能促进学校教育质量与素质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实现每个学生都全面发展的理想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彩云,罗小兰.教师如何转化学困生[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09:38.

[2]田雪.学困生教育对策优化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6,10:212-213.

猜你喜欢
政治教学新课程改革高中政治
浅析新课改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初中政治教学的改革思路
新课程视野下高中政治有效教学探析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组织研究
浅析“以人为本”理念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多媒体手段的有效应用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错题管理”研究
高中政治互动教学有效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