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玲
【摘要】在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合理地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数学的教学中来,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性、能动性的进行数学认知的构建,是一种以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唤醒记忆中的数学知识、开启数学思维联想的教学艺术。本文主要介绍了几种数学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问题情境 创设 防范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126-0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问题情境的教学,需要教师具有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了解并顺应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方向,从而对问题情境的创设进行合理的优化,营造一种愉悦、宽松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将已经学到的知识以及经验进行积累,并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以及合作交流能力,从而有效的提升学生对数学认知的构建能力。
一、结合生活实践,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
小学生的数学知识的学习,只是和数字打交道,难免会产生枯燥的感觉,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将课本中所讲到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创设出可供学生探索的问题情境。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就越能体现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越能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实践能力。所以,教师应善于探索、观察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的感性认知得到强化,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的重大作用,使其对数学的理解得到强化,并可以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灵活的运用到日常的生活中去。比如,在讲解《圆的认识》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提出“汽车、自行车的轮子为什么是圆形而不是长方形、正方形或者三角形的呢?”这一问题,学生自然就会被这一虽然熟悉但却讲不出答案的问题所吸进,在之后的学习中就会认真的听讲。此外,在引导学生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巩固的过程中,也可以尽可能的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编的应用题也应符合学生的日常生活,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动手操作,生疑求解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思维活跃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发挥学生这一优势,让学生在动手中发现问题、产生疑问,进而解决问题。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产生求解的欲望,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讲授三角形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好长短不同的木棒作为学具,启发学生思考:是不是任意三根木棒都可以组成一个三角形?学生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自己动手操作,通过摆、拼、观察,他们得出结论:不是所有的三根木棒组合在一起都能构成三角形。然后教师就又可以启发学生:那么能够组成三角形的三条木棒有什么特点呢?这个问题更具有深度,学生又在自我动手中发现规律: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只有这样的条件下才能构成三角形。又如,在讲授圆锥和圆柱体积时,有的学生往往会得出:“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个笼统的结论。所以教师让学生用纸板制成两对等高等底的圆柱和圆锥体,而其中一对的圆锥与圆柱的底和高与另外一对是不相等的。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圆锥的体积只与它等高等底的圆柱体构成明显的体积比例关系: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高等底的圆柱体的三分之一。通过学生自我动手,验证事物的规律性,这个过程既是知识积累的过程,也是加深学生印象的過程。
三、复习式问题情境
复习是课堂学习的继续,也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一部分。数学教师可以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巩固、理解所学的知识,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便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知识点的缺漏部分。目前,许多的小学数学教师都对这一教学方法运用的较为娴熟,利用学生学到的数学知识,采用问题的方式将数学中的新、旧知识点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比如,教师在检查学生对“两位数乘法”的运用时,就可以创设以下这两个问题情境:一个足球63元,王老师买了22个足球,请问他需要付多少钱?若是一个足球58元,那么他需要付多少钱才可以买到26个足球?这种问题情境的创设主要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运算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数学运算的定理以及公式。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小学生在面对复习式数学问题情境时,由于审题的时间或者思考时间过长,往往会将问题中的数字按照要求去套用公式,而忽略了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这种复习式问题情境的创设虽然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但是长此以往,将严重制约学生对问题情境的理解能力,阻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四、通过设疑问难,创设悬疑化问题情境
疑问是思考的开始。小学生的好奇心往往都比较强,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这一特点,提出一些可以吸引学生的问题,从而带着探疑、释疑的思维进行学习。比如,在讲解“分数化成小数,即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特征”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告诉学生:“老师已经掌握了分数能否转化成有限小数的秘密,不信大家可以说出一些分数来考考老师,老师能够很快的判断出这些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并可以让学生在下面运用计算器进行验证,让学生了解到分数能否转换成有限小数是有规律的,就会激发学生对这一秘密、规律的探讨。通过悬疑的方式创设出的问题情境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迫切感,在提高教学效率方面具有极大的作用。
五、小结
在进行小学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其一,问题情境的创设其本质是让学生学习数学,教师不能过度的追求情境外观的精美化、现代化等,不可本末倒置;其二,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应是学生能够理解的一些问题,可以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以及经验进行解决,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三,问题情境的选材以及其呈现方式应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认知情况,通过刺激学生的感官或是引发学生认知的冲突,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参考文献:
[1]姜夫浩.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中国校外教育,2014,01:49
[2]周茂利.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学周刊,2014,3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