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商行理财业务的挑战与出路

2017-04-26 20:59王腾跃
财经界·学术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子公司资产管理

王腾跃

摘 要: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理财业务在面临重要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业务转型的压力和挑战。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设立资产管理子公司有助于推动理财业务向资产管理业务转型,可以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国家战略,对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探索意义。

关键词:银行理财 资产管理 子公司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自2005年《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发布以来,在监管部门呵护、理财需求旺盛的作用下实现了快速发展,对服务实体经济、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实现社会财富的保值增值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理财业务的快速发展背后引发的如刚性兑付、银行承担隐性担保等问题也显得日益突出,理财业务面临向资产管理业务转型的迫切需要。

尚福林主席在《2015年全国银行业监管管理工作会议》上要求:“探索部分业务板块和条线子公司制改革。条件成熟的银行可以对信用卡、理财、私人银行等业务板块进行子公司改革试点,实现法人独立经营”,这是继完善理财业务事业部制改革、实现理财业务专营之后的又一重要政策举措。商业银行设立资产管理子公司有助于推动理财业务向资产管理业务转型,可以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国家战略,对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探索意义。

一、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理财业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我国理财业务经过十年的发展,实现了年均50%以上的快速发展,截至2015年底,理财资金账面余额23.50万亿元,较2014年底增加8.48万亿元,增幅为56.46%。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国际国内大局,对经济形势做出了正处于“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重要判断,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

在此背景下,我国银行业面临“贷款增速回稳、存贷利差收窄、社会融资方式转变、不良贷款反弹、监管‘宽进严出”五大趋势。传统银行依赖信贷规模扩张、以存贷利差为主的经营模式面临转型,需要寻找新的主营业务和盈利模式。银行理财业务有望为传统银行提供新的盈利模式和动力引擎,在面临重要发展机遇同时,理财业务自身也面临业务转型的压力和挑战。

(一)经济新常态下理财业务的机遇

资产管理市场空间广阔。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社会财富不断积累,居民的理财意识逐渐兴起,理财产品需求旺盛,2015年底全国个人可投资资产总体规模达到112万亿元。

银行业转型的历史机遇。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化的大背景下,银行必须对自身的运行模式进行深刻变革,资产管理业务将为转型过程的传统银行提供新的盈利模式和动力引擎。未来几年随着我国逐步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加速利率市场化,资产管理业务将迎来“第二春”。

市场条件成熟。伴随着监管部门对理财业务创新的鼓励和支持,资产管理业务的规范,市场可投资工具的丰富,销售模式的不断创新,理财业务面临可快速发展的市场和政策环境。随着《关于完善银行理财业务组织管理体系有关事项的通知》(银监发2014年35号)的发布,商业银行大都已根据文件要求完成了理财业务事业部制改革,为理财业务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经济新常态下理财业务的挑战

传统业务模式面临转型。经济增速下降、利率市场化加速、金融脱媒加剧,对银行的经营效益和资产质量形成双重压力,传统经营模式难以为继,面临转型。另外,理财业务仍存在法律主体地位不明确,隐形存在刚性兑付的问题。在统一监管规则背景下,理财业务在产品形态、制度流程、投资运作、会计核算、风险管理、系统建设等面临挑战。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随着大资产管理时代到来,银行、信托、基金、券商、保险等金融机构同台竞技,全面竞争与差異化竞争同时存在。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突破,金融服务需求逐渐生活场景化,传统金融行业面临来自互联网金融的竞争。

人才竞争日益激烈。随着业务竞争的加剧,具有复合背景、国际化视野的人才较为紧俏,留住自身骨干和引入优秀人才成为资产管理业务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二、设立资产管理子公司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商业银行设立资产管理子公司有助于推动理财业务向资产管理业务转型,具有重要的创新和探索意义。

(一)有利于实现风险隔离,化解“刚性兑付”隐忧,降低银行经营风险

商业银行设立资产管理子公司,有助于进一步明确理财业务的法律主体地位,有助于实现银行资产与客户资产的破产隔离。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子公司以全部资产对外承担责任,母行以全部出资额度对资产管理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通过法律主体明确了承担责任的范畴,设立了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防火墙,确保将资产管理业务的经营风险控制在资产管理公司层面,有效预防风险传导,从而化解“刚性兑付”、“ 隐性担保”的隐忧,降低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和声誉风险。

(二)有利于推动理财业务向资产管理业务转型,实现”卖者尽责、买者自负”

按照《公司法》、《商业银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等的有关规定,资产管理的经营方向和业务定位更为清晰,公司将围绕客户资产管理需求,更为专注于提升运营效率,提高专业投资能力,拓展综合渠道建设。通过建立相对完善的前、中、后台管理架构,构建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内部控制体系,以更加专业化的运营机制促进更加专业化的风险管理,更有效落实“单独管理、单独建账、单独核算”,有利于推动理财业务向资产管理业务的本源回归。投资者根据产品的信息披露和收益表现,可以在不同的投资管理人或产品之间做出判断和选择,将会对投资管理人形成市场化的自律约束和竞争淘汰机制,从而真正实现“卖者尽责、买者自负”。

(三)是实现理财业务专业化、国际化经营的必然选择

当前我国已进入“大资产管理”的时代,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竞争者主要包括信托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的深入,我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将进一步提高,商业银行参照国际经验设立资产管理子公司将是应对国际竞争和混业经营挑战、进行专业化运作的必然选择。

通过资产管理公司的运作模式,不仅可以通过共同的利益目标、灵活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人员积极性,在产品创新、投资研究、营销推广、客户服务等方面不断加强,促进各项业务的良性发展,还可以赋予品牌一个更明确的行为主体,可以通过创新的股权结构、激励机制吸引到专业人才,培育我国银行业有品牌、有资源、有核心竞争力的优秀资产管理机构。

(四)可以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随着居民财富的不断积累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人们对于财富的保值增值、海外资产配置、家族财富传承、财务规划、养老保障等需求越来越大。商业银行设立资产管理子公司,可提供的理财产品更丰富,投资范围更广泛,可以更好地满足日益多样化、复杂化的财富管理需求,让更多的投资者分享金融服务的“雨露甘霖”。

银行资产管理业务连接投、融资两端的核心环节,在满足财富管理需求的同时,商业银行作为金融工具的创设方,通过主动创新金融工具和产品,可引导社会资本向实体经济聚集,既能服务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又能参与重大工程项目和新兴产业,有效支持国家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银行资产管理子公司可探索设立股权投资基金,将有效支持“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战略实施;通过产品创新,在满足居民海外资产配置的同时,可以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海外金融服务,为加快实施我国走出去战略保驾护航。

大资管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均在监管层面的鼓励下,成立专营子公司,对资产管理业务进行独立的专业化运作。该类子公司由于法律地位清晰,激励机制到位,創新动力十足,专营业务突出,自成立以来已取得了爆发式的增长。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根据监管政策的变化已进行了金融控股和混业经营的尝试。自2012年至今,随着监管政策的逐渐放开和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我国金融业有向深层次混业经营探索的内在需求和趋势。

综上所述,总结现有商业银行子公司多方面的成功经验,不断完善提高、开拓创新,将有助于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管理子公司迅速步入规范化、专业化的运作轨道,有助于制定差异化的竞争策略,准确地做出战略定位和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商业银行设立资产管理子公司有助于推动理财业务向资产管理业务转型,可以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国家战略,对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探索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小腊.城商行如何抓住大资管业务发展的新机遇[J].中国银行业,2015

[2]张吉光.新常态下城商行的发展趋势与特点[J].北方金融,2016

[3]刘津,赫然,王瓅学.新常态下农村商业银行发展资管业务策略研究[J].西南金融,2016

猜你喜欢
子公司资产管理
子公司视角的国有控股集团管控模式选择研究
跨国公司跨境迁移的法律适用问题
浅析财务公司风险的控制及管理在企业集团的应用
论基于内部控制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
浅析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绩效角度下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研究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及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方法探讨
集团企业对子公司的财务管控
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结合
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管理和控制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