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优化科研事业单位薪酬体系的研究

2017-04-26 00:41林敏晖
财经界·学术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薪酬体系科研事业单位

林敏晖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政府在科研事业单位中的财政投入也不断增加,致力于新技术的开发和现有技术的优化,另一方面也更加重视科研事业单位中薪酬体系的进一步优化,最大限度的调动所有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虽然在近几年来已经逐渐开始优化其薪酬体系,并加强了对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借鉴,但是实际的效果却并不是十分的明显,因此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真正的实现科研事业单位中薪酬体系的优化。本文主要针对当前科研事业单位中薪酬体系的现状,以及能够采取的优化措施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对其薪酬体系的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科研事业单位 薪酬体系 现状优化措施

随着不断深化的事业单位改革,国家政府对事业单位中的工资改革方向、法人治理结构以及机构编制等方面做出了明确的指导,其中明确的规定了薪酬分配,这对促进收入分配机制的进一步完善、更加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体系、更好的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事业单位中收入分配的规范化和科学化都发挥出了积极的指导作用。因此,科研事业单位根据当前薪酬体系的现状,应该积极的提出有效的优化、改进措施。

一、当前科研事业单位中薪酬体系的现状

(一)现有的薪酬结构不合理

就目前科研事业单位中实行的薪酬结构来说,仍然是沿用原先的岗位工资形式,虽然在单位自身的组织结构出现了相应的改变,但是从本质上来说,人力资源部门并没有进行岗位价值分析和岗位评估,而仅仅只是直接用原先的岗位工资形式,其合理性和科学性大大降低。由于岗位工资与员工的实际工作之间的关系不大,这样相互之间的工资差异不大,自然也就难以起到激励和调整的作用。

(二)内部的公平性严重缺乏

由于不合理的工资体系,这样对于同一工作岗位上的员工来说,即使相互之间的能力差别比较小,但是工资的差异却很大,这样一来单位中的员工,特别是一些能力较强但是报酬却较少的员工来说,在心理上就会产生严重的不平衡感。另外就现行的岗位工资来说,衡量的依据主要就是员工的职位,而并不是自身的能力,虽然员工相互之间的薪酬差异不大,但是公平性却严重缺失,对部分员工来说是十分不公平的。

(三)不健全的绩效考核机制

对于科研事业单位中的绩效考核来说,其实效性比较差。所谓的绩效考核主要就是对某一时期内的工作成果进行综合评价,对时间期限的要求比较高,不能用其他时期的工作成果来代替,也不能够在该考核中接入前期的工作成果,这样就表示考核时段和绩效数据之间必须是对等的。因此,科研事业单位中的绩效考核机制是不健全的,必须及时的转变原先的错误观念。

二、科研事业单位中薪酬体系的优化措施

(一)进一步完善薪酬结构

为了加强对薪酬边际成本的有效控制,更好的适应新时期的法律环境,增强薪酬支付弹性,就必须加强对薪酬体系的优化,比如转变原先劳动力和薪酬的交易模式、有效的结合绩效和薪酬、增加绩效工资比重、基准薪酬约定水平降低等方面,最大限度的保持绩效与薪酬之间始终处于平衡状态。

(二)有效的保证科研事业单位中的薪酬公平性

对于薪酬公平来说,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需要保证科研事业单位内部的公平性。如果单位内部的薪酬出现不公平问题的话,不仅仅是各个部门之间会出现矛盾,即使在同一个部门中不同的员工之间也会有一定的矛盾,这样就会导致员工心理失衡,工作积极性大大降低。为了使内部薪酬的公平性,科研事业单位就必须对各个员工的价值、重要性以及贡献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加强内部工作评价,比如责任承担、工作难度、工作技能、员工自身努力等各个方面。另一方面是保证科研事业单位外部的公平性。这主要指的是科研事业单位中员工的薪酬与其他单位或企业中员工的薪酬比较差异,因此科研事业单位在制定薪酬水平的时候,就应该充分的考虑到市场中的薪酬水平,与市场相比较来说,应该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竞争性,这样才能够吸引到更多的优秀人才。

(三)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绩效考核体系

首先对于绩效考核体系中的考评内容来说的话,应该对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单位人员中职位输出成果与员工自身的贡献是不对等的,而且在短期内有些员工的工作成果是很难直接表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通过具体的能力、表现等各个方面做出间接的反映。总的来说,在进行绩效考评的时候,应该将原先仅仅只看结果的方式转变成综合考虑员工的个体性质、行为以及结果等各个方面,这样最终的考核结果才能够体现出一定的兼容性和合理性。其次是需要保证考评主体的合理性,随着团队型、项目组、自主管理、授权等各种工作组织的出现,原先传统的“单一化”考评机制中的考评主體已经缺乏了必要的合理性,因此在考评主体中应该逐渐体现出“多方参与型”、“多源化”的特点。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当前科研事业单位中实行的薪酬体系还不够完善,缺少必要的合理性,对员工自身能力的发掘和培育还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忽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调动。因此,科研事业单位必须加强对现有薪酬体系的转变和优化,提高其合理性和公平性,这对促进科研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国惠,王艳萍,黄永胜.事业单位员工薪酬激励体系优化研究——以教学型高校教师为例[J].经济问题,2016

[2]王意,孙彦玲.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方案设计——以A单位为例[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3

[3]马君,山鸣峰.科研导向下绩效工资的“倒U”效应——高校陡峭型薪酬结构的影响及优化[N].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猜你喜欢
薪酬体系科研事业单位
关于科研事业单位内控现状及改革发展的解析
科研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工作的电子信息化状况浅析
新《旅游法》实施后对导游影响研究综述
军人激励性薪酬体系优化设计
科研事业单位借助互联网+强化全面预算管理的对策
科研事业单位经费内部控制研究
ERP系统使用提高事业单位管理效率初探
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外人员薪酬体系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