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湖北武汉)
支持京津冀一体化的区域金融协作研究
王红婕
国家“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这标志着京津冀地区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研究金融协作在京津冀发展中的支持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别从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结构三大方面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亟须金融支持,通过“引力模型”分析得出京津冀存在各地之间联系不紧密、金融资源分配不均、监管不善等缺乏协调与合作的问题。要想充分发挥金融的作用,不仅需要政府的努力,也要发挥市场作用,在建立顶层设计的基础之上,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发挥信贷市场、证券交易市场以及金融创新产品的作用,加强监管并规避风险,使金融协作多视角、宽领域地发挥为京津冀一体化支持作用。
京津冀一体化;金融协作;区域联系
随着京津冀地区近几年的飞速发展,京津冀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第三大增长极将是必然趋势。“十三五规划”将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要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京津冀地区在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和经济崛起中担负着重大使命,其发展直接关乎未来华北区域的整体竞争实力。
1、缩小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需要
京津冀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一个历史遗留下的重大协调问题。多年来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一直呈现扩张式发展,而河北反而因京津的虹吸作用过大,形成了“环京津贫困带”。2015年北京人均GDP为106847.86元,天津为109032.71元,而河北仅有40367.16元,不到京津人均GDP的1/2,可见河北与北京天津的经济水平差距巨大。金融的中介功能与服务功能够促进生产资料逆向流动,从京津流向落后的河北,对解决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的差距引发的公共资源配置不均、产业转移出现断层的问题有显著作用。
2、优化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的需要
通过统计可以看出,北京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超过了50%,呈现“三二一”型产业结构;河北省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京津而言较大,第二产业在地区产值中所占比例最大产值是天津的2倍,北京的4倍,而且其中工业产值就占了将近90%;天津市与河北省呈现“二三一”型产业结构。农业占比大及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较多不仅造成经济落后,而且给环境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可见第三产业对经济发展重要性。
3、解决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需要
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污染严重。以大气污染为例,2014年北京污染天数是175天,河北石家庄高达264天,严重阻碍了人民的日常生活、生产及社会的发展。同时,随着人口的增加,水资源出现短缺,土地资源使用分配也是矛盾重重。京津冀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严重阻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需要金融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淘汰落后产能,引导资金支持绿色产业建设缓解资源问题和大气污染问题。
4、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推动公共服务建设的需要
金融业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部门的资金投入存在着众多的不足和时滞性,而金融业的信贷支持是快速提供所需资金的重要途径。这需要金融市场加大对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快医疗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务建设的推进,缩短河北与北京天津的差距。
1、城市间联系不紧密导致金融协作乏力
区域内城市间的相互作用强度是确定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重要指标,也是最终确定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重要依据。区域经济学中通常使用“引力模型”对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的密切程度进行量化,所以本文选取了三地人口数、距离以及金融业产业增加值计算三地的金融联系程度,将数据代入“引力模型”公式。具体过程如下:
通过查询《中国统计年鉴》《国家数据库》《中国知网统计数据》我们筛选出以下数据:
表1 2014年京津冀金融业增加值及人口统计
表2 京津冀任意两地之间的距离(单位:千米,其中河北按照地理中心位置计算)
将两个表格中的数据对应带入上述引力模型公式,我们得出以下结果:
表3 京津冀区域金融联系程度
从表3我们得出,京冀和津冀的密切程度远远低于京津的密切程度。联系程度越差,金融资源在大范围、长距离内的跨区域流动的障碍也就越大,这直接导致经济之间得联系程度系数也就越小。所以京津冀区域金融协作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区域协同发展还任重而道远。
2、京津冀发展差距过大且金融资源分配不均
通过选取三个指标:金融业法人单位数量、金融业就业人口及人均工资,反映三地金融资源的分布状况。从中可看出金融业之间的差距很大。总体趋势上,京津冀三地的金融均有发展,但是北京市金融从业人数及平均工资水平增长最快,天津次之,河北最慢;北京虽然仅为一个市,但是金融从业人口最多,河北地广人多,平均工资水平远远低于京津,可见金融资源的严重分配不均。
3、行政区划阻碍金融协作
区域金融合作必然有金融资源的跨区域流动,但是目前京津冀三地金融机构仍各自为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行政规划设置所造成的行政壁垒给金融资源的跨区流动与协调整合带来了较大的阻碍。从博弈论的角度而言,如果两地政府均选择合作,才能从中获益,否则均不能或获益,两地政府选择合作和不合作的概率相等,两地政府都选择合作的概率为1/4,至少有一个不合作的概率为3/4,可以看出京津冀三地政府为了自己的利益更倾向于不积极地进行区域合作。
4、金融监管不完善
第一,监管机构监管制度不统一。不同地区甚至同一地区不同监管机构的监管目标和监管手段存在差异,所用的指标体系和参照标准也各不相同,对机构设立分支或者产业转移带来困难。第二,多头监管导致交叉监管和真空监管的存在。第三,对于新兴的金融创新企业和开发的金融创新工具未及时跟进配套的监管措施。第四,当前金融监管试行按行政规划属地分地监管,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跨区金融监管协调难度大、成本高,阻碍了区域内的协调监管。
1、建立统一发展规划并完善配套经济政策
京津冀发展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分析各地的比较优势合理定位,制订统一的发展规划。北京应该强化自身政治、金融、文化、科教的核心地位,将落后产业迁出北京;天津各开发区依据本区的特点承接相应的产业;河北首先应对各地未来产业发展建立全局性的科学谋划,此外要制订一个持续的针对人才、管理、招商等的培育规划,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提供后勤保障。
2、建立完善的证券交易所市场
应建立多层次的融资市场。首先相较于深圳、上海,北京已经具有建立中国第三大证券交易所的实力,建立场内交易市场,规范京津冀区域证券市场,同时与国际接轨,促进国际资金的融通;其次应完善场外交易市场如新三板、创业板,建设三板股权市场,积极支持“新三板”扩容,鼓励京津冀各类企业,特别是科技、文化企业在“新三板”、四板市场挂牌交易,公开转让股份,进行股权融资、资产重组等,鼓励风险资本投资;充分利用地方国有金融资源,通过融资市场发挥国有金融资源杠杆作用和资金引领作用。
3、加快区域金融创新
当前“互联网+”理念的提出为京津冀金融创新提供了契机。京津冀三地市场应建立专门的互联网信息交流平台。三地根据自己的资源、人才以及信息优势,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融合,形成一个完整流通的产业链;其次,金融机构应加快金融创新产品的研发,尤其是找到适合京津冀区域产业特点的网络金融创新产品。
4、建立统一的金融风险防控机制及监管制度
(1)建立京津冀区域统一的监管机制。首先由地方政府、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和京津冀三地龙头金融企业探索适合京津冀区域特色的金融制度,统一京津冀的金融行业标准和产品;加快金融企业跨区域设立分支机构的审批进程,降低不同区域间企业并购重组以及金融企业跨区域建设的成本。
(2)加强互联网金融的监管。面对互联网金融日渐繁荣的现状,加强互联网监管也变成了防止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必要措施。应成立专门的京津冀网络金融监管机构,实时监控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运营状况,严厉打击涉嫌不规范交易、不诚信经营的金融企业;加大对大型实体企业发展互联网金融的支持力度,在满足生态圈普惠金融需求的同时,发挥互联网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协调发展的积极作用。
[1]Masahisa Fujita,Tomoya Mori.Frontiers of the New Economic Geography[J].Papers in Regional Science,2005,84(3):377-406.
[2]郑志丹: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金融聚集的溢出效应——基于长三角、珠三角空间面板的对比分析[J].经济管理,2016,(3):33-44.
[3]张娟娟:京津冀协同区趋同类型探索[J].中国流通经济,2015,29 (12):12-17.
(责任编辑:王瑞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