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秋珍
摘要:贫困生在各个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我们国家为高职院校贫困生提供了很多助学方式,如助学金及助学贷款等,帮助贫困生在家庭困难的情况下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可以说这个帮助对贫困生在经济上提供了很大的援助。但是,在各个高职院校的助学金评定过程中,反映出了一些贫困学生的心理问题,因此,将从贫困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隐患以及解决办法角度进行探讨,并提出个人的观点,以帮助解决各高职院校在助学金评定中贫困生出现的思想问题。
关键词:心理隐患;形成原因;疏导对策
在大学校园里,贫困生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为了学业勤劳俭学、生活简朴,有的贫困生甚至为了学业省吃俭用,一日只吃一餐。面对贫困生的生活现状,我们国家制定一系列贫困生资助政策,上从国家,下到省、市及各高校都制定了许多贫困生资助方式和政策,很大程度帮助解决了高校贫困生的生活问题。但是,各高职院校在各项资助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在贫困生助学金名额的多少、贫困生助学金的申请程序、贫困生的评价标准、贫困生助学金的获得公示制度等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由此而引发了助学金评定过程中出现的学生心理问题。笔者经过认真的调研,发现贫困大学生在助学金评定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有自卑心理、畏惧心理,甚至没有获得助学金的贫困生觉得评定过程存在不公平等心理问题。总之,贫困生心理很敏感,所以,贫困生除了需要物质上、生活上的帮助之外,还需要高校从事学生工作者在心理上的疏导。
一、贫困生心理隐患的产生及其形成原因
(一)助学金的评选过程中,部分贫困生不愿说出实情
贫困生虽然在高校普遍存在,但是很多贫困生还是不想让同学知道自己的家庭情况,不愿意把个人生活对外张扬。然而很多高职院校制定的贫困生助学金评定政策中,需要贫困生在班级里以演讲的形式说出自己的家庭生活状况,然后再从演讲的同学中选出排名靠前的学生,最终由老师确定贫困生的名额。可以说这一方式存在很多问题,如贫困生的自尊是否得到尊重、贫困生以后如何面对同学等。贫困生绝大多数来自于落后地区或者偏远山区,本来就敏感,这样的助学金评定过程,往往使贫困生产生自卑心理。显然,助学金的评定让贫困生容易产生矛盾心理,助学金对他们很重要,但是在他们的内心认为“自尊”比这份助学金更重要,从而面对助学金的评定无所适从。
(二)助学金评定环节存在缺陷,公示让一些贫困生产生畏惧的不良心理
一般情况下,很多高职院校对贫困生助学金获得的,最终认定结果通常采取公示的方式。但是,实际生活中,贫困生并不愿意学校采取这种方式使自己获得助学金情况公开,他们害怕去面对这类公示,就像暴露自己的个人隐私一样,产生畏惧心理。尤其在一个宿舍、一个班级、一个系部,大家都很熟悉,许多贫困生碍于面子和自尊,担心这种公示会影响他们的人际交往,影响他们与同学的和睦关系,担心同学和朋友们知道他们是贫困生后故意疏远他们或者讨厌他们,所以,有些贫困生采取宁愿自己受苦受罪,也不愿参与助学金的评定,对贫困生助学金评定过程产生强烈的畏惧心理。
(三)申请标准不严格,部分非贫困生也可能获得国家助学金
贫困生助学金国家设定的目的很明确,是专门为贫困生提供帮助他们完成学业的措施,而不是为每位同学设定的奖学金。但是,在助学金的评定过程中,目前的申请条件相对宽松,只要学生拥有国家助学金申请表和学生所在地村委或区委会开具的贫困证明,就可以申请国家贫困生助学金。我国高校目前还没有所有大学生家庭信息的信息库,这样一来,一些非贫困生因贪财乘机而入,自己通过给他人好处等方式,让村委或区委会给自己开具贫困证明,拿到证明来参与学校贫困生助学金的评选。这些非贫困学生,受拜金主义影响,他们认为助学金是获取钱财的一个方式,贫困生可以申请,自己也想申请。这种助学金的评定方式滋长了他们不劳而获及贪婪的心理,歪曲了他们的价值观。如有些同学家境可以、父母健康,为了拿到助学金买自己需要的奢侈品,编造家庭不幸、捏造父母车祸身亡等不存在的事实和理由。
(四)助学金名额分配,使评定结果有失公平
高职院校贫困生虽然普遍存在,但是也不是平均分配在各个班级之中,学生入学时,学校也不知道学生的家庭情况,都是根据录取分数来编排班级。所以,很多高职院校把助学金的指标平均分配给各个班级,显然不公平。由于各班级同学的贫困程度不可能一样,所以就会存在有的班级贫困生贫困程度高,有的班级贫困生的贫困程度相对比较低,而两个班级的贫困生助学金名额一样的情况。这样就有可能造成部分相当贫困应该获得助学金的贫困生,没有机会取得助学金的帮助。同时,在助学金的评定过程中,难免有些老师会偏向成绩比较好的同学。因此,在高职院校贫困生助学金评定过程中,一些学习成绩比较好但家庭并不是非常贫困的同学就会得到助学金,而一些成绩并不优秀但家庭条件确实比较差的贫困生却失去了评选助学金的资格,显然,这是有失公平的,有悖于国家设置贫困生助学金的目的。
二、贫困生助学金评定过程中心理问题的疏导对策
高职院校助学金的设立,可以说给高职院校贫困生开了一扇阳光之门,通过这扇阳光之门,贫困生可以顺利完成大学求学之路。但是,针对以上助学金评定过程中贫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对学生,尤其是对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加以疏导,解决貧困生助学金评定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帮助贫困生健康成长,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一)高职院校从事学生工作者应及时了解大学生的生活状况,掌握哪些学生是家庭有困难的贫困生,及时关心贫困生的心理问题
一般来说,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交流相对多一些,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辅导员、班主任通过与学生交流,就会获取一些学生的家庭信息,就会掌握哪些学生生活确实存在困难,属于国家制定标准的需要帮助的贫困生,老师平时要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老师还可以通过与同学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及其情绪、情感等心理健康状况,及时掌握学生是否存在的心理问题,根据学生心理问题制定具体方案,及时做好疏导工作。这样一来,辅导员、班主任就可以对助学金评定工作的开展掌握客观的一手资料,可以使贫困生的助学金评定工作更加公平公正。
(二)学校应对贫困生进行家访,逐步完善贫困生信息库
部分高職学生,由于受到不良思想影响,面对金钱不能自制,没有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而是在金钱面前不择手段。部分高职学生中存在拜金主义,生活铺张浪费,痴迷奢华,为了钱财,虽然自己家庭条件不错,还要通过不正当手段来获取贫困生助学金。对于这种行为,贫困生和老师都非常痛恨,因此,各高职院校应该严厉打击此种行为。每次对于申请贫困生助学金的同学,辅导员、班主任应当进行不定期的家访,客观实际地了解申请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及时建立贫困生信息库。对申请的贫困生进行多方面筛查,一经确认有同学(非贫困生)采取不正当手段得到了助学金,学校应当追究学生的责任,处罚措施要重,不但索回其不该拥有的助学金,而且还要给予严厉惩罚,让不择手段取得贫困生助学金的非贫困生产生畏惧心理。这样一来,助学金的评定工作就会更好开展,贫困生助学金评定工作就会更加公正、公开、透明,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就会更少一些。
(三)建立完整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金跟踪及反馈机制
国家设立贫困生助学金的目的是为了帮助贫困生解决生活困难,让其顺利完成学业,而并非其他目的。所以,要求高职院校从事学生工作者应从国家设立助学金目的出发,深刻领会国家政策的精神,认真开展贫困生助学金的评定工作,让真正经济有困难的学生得到国家的帮助,并且不能只让部分经济困难学生获得重复资助,而其他一样经济困难的学生却得不到国家政策的资助。若有些贫困生获得一定资助后生活仍有困难,应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通过适量勤工俭学来补贴,而不应当永坐“助学金”的宝座,以便给其他更困难的学生提供获取贫困生助学金的机会。此外,学校还要制定一整套跟踪反馈机制,学校学生管理资助部门应当及时了解经济困难学生的日常消费,做好后续的跟踪服务,坚决杜绝用贫困生助学金经费铺张浪费现象,对于获取助学金后荒废学业的学生采取停发助学金等措施,最大限度实现国家助学金资助贫困生的目的。
(四)加强综合关怀,关注贫困生的全面发展
贫困生在所有高校,包括高职院校都是敏感词语。这部分学生是大学校园的弱势群体,他们不但经济生活上处于弱势地位,而且心理压力也非常大。心理问题常常伴随经济困难而产生使贫困生成为物质上和精神心理上的“双贫生”。因此,各高职院校除了落实好国家贫困生的助学金政策,解决他们的经济问题外,还应该更多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需求。所以,高校辅导员、班主任老师应深入细致地对贫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及时解决他们在精神层面存在的心理问题,引导贫困生敢于直面生活,提升贫困生的自信心。同时,由于贫困生助学金名额有限,有一部分学生不能获得助学金帮助,应做好这部分学生的思想疏导工作。此外,各高职院校学生工作者应该在勤工助学岗位及下一年度贫困生助学金评定时,优先考虑这部分学生,以避免这部分贫困生因心理压力过大而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从而构建对家庭贫困大学生全方位的综合关怀体系,使贫困大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结语
高职院校助学金的评定工作确实是一项看似简单其实很复杂的学生管理工作。助学金的评定和发放不但重要而且工作有难度,各高职院校要切实做好助学金的评定工作。因为做好贫困学生助学金的评定工作,有利于帮助经济上真正贫困的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也有利于推进我国高职教育和谐校园的建设,更有利于我国高职院校培养身心健康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及合格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