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声水
摘 要: 在大多数学校里都存在一定数量的数学“学困生”,了解其存在的原因,并转化这类“学困生”,是每位数学教师的工作重点。虽然不同老师有不同的尝试,但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却是每位数学教师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 数学学困生 形成原因 转化策略
有人曾说:“如果孩子天生就是优生,那教育还有什么功能?又谈什么基础的素质教育呢?”我任教的学校是一所农民子弟工学校(又称“进城务工子女学校”)。学生的素质不理想,不仅基础不好,而且态度不端正,目的不明确,父母的文化程度不高,对子女的教育不重视,平时对子女缺少关爱。因此,不可避免地碰到相当一部分数学“学困生”。如何转化“学困生”不仅是我们这所学校的工作重点,而且是每位数学教师的工作重点。这些数学“学困生”严重影响了我校数学教学的成绩。下面我就如何转化数学“学困生”,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谈谈自己所做的尝试。
一、了解形成原因,做到有的放矢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姆认为:“造成学生学习差异的主要因素不在于遗传或智力,而在于家庭和学校环境不同。”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1)学习习惯不好,自控力差,贪玩好动;(2)兴趣不浓,积极性低,缺少学习热情;(3)作业不能独立完成,遇到难题不想办法解决,抄袭了事;(4)师生情感不够融洽,对教师的信任度很低;(5)家庭教育重视不足,缺少关爱;(6)思想和心理不够健康。总之,在他们的身上缺乏独立性、自信心、目标性,久而久之,先是厌学,而后干脆放弃不学,自暴自弃。数学教师只有明白了其形成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转化工作。
二、加强思想教育,树立学习信心
加强思想教育,是转化“学困生”的关键;而树立“学困生”的学习信心,又是转化“学困生”的根本途径。首先在数学教学中应结合所教内容向“学困生”进行思想教育。例如,介绍张海迪顽强学习的事迹,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逆境成才的故事,等等;其次要树立“学困生”的自信心,让他们明白自己不比任何人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将一些容易回答、容易操作问题让“学困生”解答。对“学困生”要优先提问,优先辅导,优先检查评价。评价时,我都会写上:“你是一个聪明的学生,相信自己的能力,你一定能够成功。”特别应注意“学困生”的进步处和闪光点,及时予以鼓励,耐心激励“学困生”上进,增强“学困生”学会的信心。
三、大力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
“学困生”认识能力差、思维能力差,因此根据教材的不同特征,教法上要不拘一格,灵活多变。讲课时要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尽量降低学习坡度,分散难点,给予模仿性练习的机会;加强变式训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得到反馈;讲授速度要适合“学困生”的接受情况,必要时应该放慢镜头;讲课语言应尽量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特别应加强直观教学,凡能用直观教具的应尽量使用。例如:在讲“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时,可以通过几组不同长度的铁丝,让学生自己动手,问哪几组铁丝可以组成三角形,能组成三角形的三条铁丝之间有何关系?从而推导出上述性质。
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热情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要注重培养“学困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困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热情,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创设情境,提高“学困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热情。例如,在讲数的乘方时,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位国王为了奖励发明了国际象棋的大臣,答应满足这个大臣的一个要求,在棋盘上放米粒,第一格放1粒,第2格放2粒,第3格放4粒,第4格放8粒,然后是16粒、32粒……一直到第64格。接着设计这样两个问题:(1)请你估算一下64格中需要多少的米粒,大约有多重?(2)按我国人口13亿、人均每天吃1斤算可以吃多久?一下子,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国王可以轻而易举满足。”有的说:“可能会很多,但怎么计算呢?”最后我把数据一讲:2300亿吨,全班一片哗然,都感到不可思议。从这些学生常见又感兴趣的事物中提出他们没有想到或解答不了的问题,能有效激发其求知欲望,以及学习兴趣和热情。
五、尊重关爱学生,融洽师生关系
我努力做到“五多”:多个别谈话;多沟通家长;多表扬鼓励;多正面疏导;多指明方向。首先,“学困生”的自尊心是很脆弱的,经受不住打击,渴望老师对自己“以诚相待”,不歧视,不讽刺,不打击,不揭短。教师应该抓住学生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予以表扬。只要“学困生”接受了教师,就会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自主进行学习。其次,“学困生”有一个怕遭冷落的共同心理,只有对“学困生”抱有诚挚的爱,平等的尊重,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尊重、信任继而接受教师的教育及传授的知识。教师在课下应当平易近人,在合适的时机和他们谈谈心,和他们交朋友,满足他们心理需求,消除他们的自卑感。课间与他们聊天,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面临的困难,当他们遇到问题时,很愿意向老师请教。在数学课堂上营造和谐气氛,决不居高临下,让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在赢得了“学困生”的信任,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之后,转化工作就容易多了。
总之,融洽的师生感情是转化“学困生”的思想基础。只有老师心中有“学困生”,“学困生”心中才会有老师,师生感情上的一致性,会引起双方信息的共振,此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强,教学效果最佳。理想的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交往表现在师生心灵上、情感上的融洽,这种心灵的交往可促使师生产生相互感知、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相互吸引的互动效益。
六、降低作业要求,勤于个别辅导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以课本为主,题量要适中,可以结合“学困生”能力,要注意难易程度,要注意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转化,督促他们认真完成布置的作业。我采取了两种办法:一是提前渗透,把要讲的内容提前告诉“学困生”,并且提出1—2个小问题引导,使其在预习时目的明确;二是课后辅导,这一工作每天都做,有时是学生主动提出,有时则是我主动询问,力争使学生把当天所学的新知识消化吸收。对待“学困生”,要放低要求,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循循善诱的方法,从起点开始,耐心地辅导他们,一点一滴地补习功课,让他们逐步提高。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的体会是:玉璞需雕琢,铁杵可磨针;浇树要浇根,育人须育心;转化“学困生”,全靠献爱心;“一心”唤“四心”,顽石变成金。既要抱着满腔热忱,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反复、耐心的教育;又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共同形成一体化的教育网络,才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转化“学困生”需要一个过程,转化“学困生”的经验千条万条,核心就是多给“学困生”奉献爱心,让爱的阳光温暖“学困生”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学困生”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数学杂志.
[2]福建教育.
[3]数学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