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红
摘要:“学困生”及“学困生”的转化是我们教师要永远面对的问题。学困生转化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把握原因是前提,关心爱护是基础,全程管理是保证。对于那些“学困生”,我们要有耐心,要有责任感,要极力去转化,而绝不能放弃。只有这样,才能挽救他们,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生”。
关键词:学困生;形成原因;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8-0113
笔者在一所偏僻的乡村小学任教多年。这里的学生基础薄弱,学习习惯差,学困生占有很大的比例。笔者通过分析研究,认为学困生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原因
1. 由于我们这里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欠发达。绝大多数学生家庭都比较贫困,导致父母文化不高,对孩子的教育心有余而力不足;再加之父母整日忙于农活,对子女的教育考虑较少,对孩子的教育更是无暇顾及,导致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脱节。给孩子的教育留下了巨大空白,任其自由发展。
2. 溺爱:现在家庭中孩子越来越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六个大人围着一两个孩子转,孩子成了家庭的中心或主角。这种社会现实造成了家长对孩子溺爱有加,百依百顺,养成了孩子怕苦、怕累、怕难、贪玩、依赖性强、骄横、任性、惟我独尊的性格。
3. 放纵:农村家长工作时间不固定,经常是披星戴月早出晚归,没有时间和精力关注孩子的学习;再加上部分家长意识不正确,认为学习无用,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孩子的吃、穿、用上。以上原因都造成了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过于放纵。
二、自身原因
1. 适应性差:学生在升入小学后学习环境和内容都是崭新而陌生的,他们在面对突然增加的众多学科束手无策,而谁能很快适应,谁就学得轻松,反之就形成学困生。
2. 行为习惯差:通过调查了解,多数学困生过多地依赖他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独立的学习习惯。有的学生难以约束和克制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学习效率很低,长久之后变得无责任心,不肯承认错误,无所谓成绩好与坏,甚至扰乱课堂纪律。时间一长逐渐变为学困生。
3. 智力欠缺:有一部分学生智力发展低于同龄其他学生平均水平,他们记忆困难,理解缓慢,对于知识不能变通;他们愿学、乐学,但结果往往是在学习上花的时间比其他的学生多,而成绩却远远不如他们,在学习上处于持续困难的状态。久而久之,变为学困生。
三、社会原因
目前,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大。首先是不适宜青少年成长的书籍、影视作品、网络视频及网络游戏等对他们造成的不良影响。其次是由于经济困难而逐渐形成的打工热,受其影响,小学生大都成为留守儿童,中学生也不能安心学习,想出去闯一闯,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健康发展。再次是近年来大中专学生就业难使得“读书无用论”沉渣泛起,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学校原因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学校的管理、校风、教师的素质等,对育人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特别是部分教师的教育理念不够新,与素质教育的实施相悖;教学中采取“填鸭式”“管束式”“保姆式”等落后的教学方法,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主动性全无;有的教师对于犯错误的学生严厉训斥和指责,甚至有体罚和变相体罚的现象发生;有的教师对学生表扬得不合理,批评得没理由;有的教师对全体学生不能一视同仁等。所有这些都会导致师生关系的不融洽和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久而久之而形成后进生。
由于笔者所在学校学困生所占比例大,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就成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下面,笔者就自己多年转化学困生的经验简单谈一谈做学困生转化工作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1. 积极与家长沟通,加强指导,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教育对子女身心影响巨大。在对学困生的研究中发现,学生家长在外工作的多,离异的多,做小生意的多,文化程度低的多。他们大多忙于工作、生意而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而一旦发现自己的子女学业荒废或行为差错,往往不反思自身原因,却一味打骂子女乃至对其丧失信心,放任自流。落后的家庭教育观念、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这种家庭教育环境下的学生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甚至自暴自弃,逐步沦为学困生。学校要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家长进行指导,以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为防止学困生的产生和学困生的转化创造有利条件。
2. 保护学困生的自尊心
学困生有着极其敏感的自尊心,他们往往非常在意别人对他的评价,所以在做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时切忌用刺激性语言评价他们,如“你真笨”“朽木不可雕”……所有这些语言都会使他们对教师产生怨恨,不但不利于他们的转化反而有可能是他们走上极端,即使批评也要因人而异讲究方法。然而,保护学生自尊心并不等于放纵学生,在教育学生过程中要做到严厉、有度、抓教育时机,不能因为怕伤害学生自尊心而不敢指出学生的缺点。否则,就会弄巧成拙,树立不起教师的威信。
3. 找准原因,挖掘“闪光点”
事实上每一位学困生身上都有闪光点,如热爱劳动、关心集体、乐于助人、擅长体育运动……在找准病根后因人而异挖掘其身上的闪光点,给他们创造适当的发光机会,以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
4. 耐心细致,坚持不懈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的后进也不是一天造成的。因此,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由于他们原先的发展不平衡,思想不稳定,在走向前进的道路上容易出现反复。这是很正常的事,绝不是徒劳无功。教师明确了这一点,就应该在帮助学困生时做到耐心,要给他们改进的时间,坚持不懈地做好教育工作。当他们出现反复时要有耐心和坚定的信念,不能因他们出现反复而放弃教育,要知道任何对学生的武断评价都是错误的。
5. 用爱心去感化学困生
为师之道,须严中有爱,如果只有严而没有爱,严就变成了压。严不是爱的对立面,对学生的爱,尤其是对学困生的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是至关重要的。
6. 利用社会环境,加强引导,优化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环境无所不在,时刻对学生产生影响。社会向学生传递的信息鱼目混珠,夹杂着大量对学生具有毒害作用的消极因素,影响了学生的学业。怎样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社会环境积极的一面,消除社会环境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呢?
首先是加强引导,提高学困生分辨能力。
学困生相比其他学生而言,受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更大,但我们不可能因此而将其与社会隔离。我们只有想办法帮助他们认识各种社会因素的本质及其影响,提高其分辨能力,增强其免疫能力。如在学生中普及法制教育;经常利用班会举办社会公德知识讲座等。
其次是开展寓教于乐的社会实践活动,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力。
为了充分利用社会环境中的积极因素,防止不良社会风气、丑恶社会现象的消极影响,学校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多种活动,吸引学困生积极参与,在帮助学困生远离不良社会影响的同时,开阔了他们的眼界,丰富了他们的社会知识。
7. 运用合力,做好帮教工作
教师在教育学困生的工作中,扮演着医生的角色,病人是学生,医生在了解病因后给病人开的处方,只能给病人的康复提供方法,病人的完全康复还要靠家庭、社会这个“康复环境”。病人康复的快慢与环境密不可分。因此,把教师、家庭、朋友等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联合起来,形成合力,正确加以疏导,这样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才会更有成效。
总之,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但要有渊博知识为学生答疑解惑,更要以高尚的人格感化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要清楚地认识到:有教育存在,就有“优秀生”和“学困生”,他们只是相对而言的。因此,“学困生”及“学困生”的转化是我们教师要永远面对的问题。学困生转化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把握原因是前提,关心爱护是基础,全程管理是保证。对于那些“学困生”,我们要有耐心,要有责任感,要极力去转化,而绝不能放弃。只有这样,才能挽救他们,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