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昊辉
摘 要:体育一直都是所有学科中最能使学生得到放松的科目,体育教学本该以快乐轻松为主,只有在快乐中学习体育,才能使得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才能发挥体育课应有的作用。快乐体育教学是以情感教学为导向,对学生进行以健全的身体教育和人格教育为目标的一种体育教育思想,是深层的心理快感或成功感,是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体验到参与、理解、掌握以及创新运动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参加运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本文针对快乐体育,笔者提出自己浅显的感悟。
关键词:体育教学 快乐体育
一、快乐体育的意义
1.快乐体育能够发挥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在探索和尝试中进行学习,强调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得学生能够依靠自己的能力从事体育运动,体会体育运动中的乐趣。
2.快乐体育有助于师生之间以及同学间建立深厚的友谊。快乐体育强调师生之间以及同学之间的互动,强调在互动中进行体育学习。师生关系在这一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中介”作用。快乐体育十分强调建立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师生关系。
3.快乐体育有利于体育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快乐体育强调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把握知识,学生通过自我操练和相互观察,能够更加透彻的把握体育知识和体育技巧。这样不仅能够顺利的完成体育课的教学,还能使得学生在自我学习中获得快乐。2.4快乐体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快乐体育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教学目标实现和完成是双向的,并不是教师一味的进行灌溉式教学就能实现教学目标,只有学生能积极主动的配合,才能更高质量的实现体育课的教学目标。快乐体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兴趣的引导下,积极配合教师,实现教学目标。
二、实现快乐体育的有效办法
1.要情感先行,以情感为纽带,首先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并且能够通过体育课学习到专业的知识,并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上达到双重效果。因为体育教师作为教育者和实施者,必须具备良好的情感基础,以达到快速沟通、快速与学生建立起师生感情,教学就会事半功倍。其次,情感就是对外界刺激的心理反应,如喜欢、厌恶、愤怒、恐惧、悲伤、忧郁等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产生更好的教学成绩,不单单表现在体育课,在其它教学内容上也有许多成功案例,并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再次,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从微观来说,是体育教师的一门教学艺术,能够使教学艺化,学生更加喜欢。从宏观来讲,能够使教学工作者不断提高自身综合教学水平,为今后更好发展自身教学创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除此之外,通过带有艺术色彩的教学方式,不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有实效。还能够通过体育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和鼓励,这种影响和鼓励将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的身心成长上,改变学生学习的观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所以,在体育教学中,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思想水平,关心爱护学生,建立正常的、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情感的推动下,认真积极的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全面学习的目标。
2.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要富有新意。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方法。所以,体育教学者要不断创造性地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变化多样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和手段,在课堂上适度让学生“自主选择和自由掌握”让他们多动脑筋,边想边练,比如:为了让学生们觉得有新意,可把游戏名改为“飞翔的小鱼”,再加上精心对场地进行设计:创设 “蓝蓝的大海”的景象,将跳箱作“沙滩”。将小岛做为小鱼的家。并在游戏中暗示他们通过智慧,如何不被渔民网住,然后游回到快乐的小岛。如此一来,气氛活动、学生动了,最主要的是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在收获中学,培养了他们的主动性、自觉性,发展了他们的创造能力,从而达到了“我想学”、“我要学”、“我爱学”、“我会学”的快乐式体育教学目标。
3.分层施教,让学生想所学且有所学。分层施教,是体现学生有所学、能所学的关键因素,快乐体育十分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有最大限度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施教,积极引导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方法,容易造成部分身体素质好的学生 “学不够”和部分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学不了”的现象,所以,在教学中应采用分层施教的方法进行教学。比如,将学生按身体素质分为A、B、C三个组,根据每个组学生的身体素质,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身体素质好的可以增加加学习内容和学习量,身体稍差点的則适当降低学习标准和学习量,依此类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自身能够完成的练习内容。同时给予每个学生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施展才能的空间,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都能学有所得并获得更多的成功感。
参考文献
[1]余梅英,新形势下我国校园足球运动的发展与思考[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6(4):69
[2]毛振明,刘天彪,臧留红.论“新校园足球”的顶层设计[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3):58-62
[3]袁静.论校园足球回归育人本原之思考[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6(1):41,
[4]张彦斌,郭娇.发展校园足球困境分析与出路研究[J].考试周刊,2016(6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