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市沁县中学作为一所偏远地区的县级中学,在学习课改先进校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和实践经验,总结出一套简单、易操作的“421·六环节”高效新课堂教学模式。
“421·六环节”模式中,“421”是对课堂空间和时间的直观的安排布局,即四人一组,体现两多、一少。“六环节”是对课堂教学流程的设置,即导、学、做、议、展、评。
四人一组。为方便学生进行合作和探究学习,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的和谐发展,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作为学习共同体。划分原则: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性别、性格、家庭背景等,在遵循组间均衡、组员自愿的原则下,将班级进行分组,四人面对面团坐,每组一块小黑板,以供展示交流。小组建设:首先,每组推选一名成绩优异、具有一定感召能力的学生任组长,负责组织小组的各项活动。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了解学生在学习上、生活上和思想上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帮助解决。第二,每个组员担任一个或两个学科代表,发挥自己的强项,带动并帮助其他同学,做到人人有职责,人人是主人。第三,每个小组发挥组员的聪明才智和想象力,取一个独特的、响亮的名号,加强小组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同时张扬小组个性。第四,以组评价,量化积分,每日公布,使得组与组之间展开激励的竞争,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实现高效课堂。
两多。指学生多自主学习、多合作交流。新课程改革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传统的“接受式、吞咽式”为自主、合作、探究式。为了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将六个环节在时间上进行剥离。
一少。指教师少讲、精讲。既然学生的学习方式需要转变,自然就要从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做起,变传统的“填鸭式、演讲式”为导学交流活动式。学校将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时间限制在15分钟内,旨在通过外在的约束纠正教师的传统理念和固有习惯,从而真正将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
六环节。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很多教师感到迷惑、茫然、不知所措,甚至从“满堂灌”走向“放任自流”的课堂。为高效落实课改,让每位教师在课堂上做到有章可循、心中有底,学校制定了具体的课堂教学流程,即导→学→做→议→展→评。(1)导:一个导字,包含了双重含义。首先,导即导入。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新课改更注重授人以渔,因此,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发挥想象力和创新力设计导入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用自己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导即导学案。传统课堂要求教师有教案,而新课改要求学生有学案。教案上记录教师教什么和怎样教,而学案上写明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2)学、做、议、展:这四个环节都是指学生的课堂活动,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在课堂上的具体表现形式。“学”是指学生研读教材、查阅资料、信息共享,从而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做”是完成学案任务、检验学习成果、生成新问题、发现难点的过程。“议”即合作交流,小组内就上一环节发现的难点和疑问进行分析讨论,寻找解决方法。“展”即展示交流,组间就一节课或一章节的问题、难题、感悟进行展示。(3)评:评价是新型课堂模式下教师调控课堂的指挥棒,是保持学生学习热情的兴奋剂,是确保学生学习过程不偏离轨道的方向盘。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评”,运用多种多样的评价手段、方法激励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
1.易操作性。“421·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是将新课程改革从理论层面落实到实践应用的阶梯,是大量新课改实践活动的概括,反过来能指导和规范教学实践。这套教学模式将抽象的新课程理念用简单的形式反映出来,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具体的教学活动流程图,便于教师理解和应用。另外,“421·六环节”揭示了新课改在教学活动中的普遍规律,没有学科限制,适用于各学科的教学活动。
2.完整性。“421·六环节”从课堂的空间和时间安排到课堂教学流程的设置一应俱全,有始有终,是一套完整的课堂教学模式体系,为教师揭开新课改神秘的面纱,提供了一条践行新课改理念的捷径。无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都能在了解了这套课堂教学模式后,很快熟悉并掌握其方法。
3.灵活性。教学模式不是武功秘籍,照着上面的一招一式苦练就可以成为武林高手。如果把备一节课比作建一所房子,那“421·六环节”就是这所房子的框架结构,教师需要运用自己的知识技能去添砖加瓦,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对房子进行装修,建造出舒适的、宜人的、实用的房子等待学生入住。然后根据学生入住后的反映和建议,对房子进行改造。因此,这套教学模式给教师留出了充足的空间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1.创新子模式。没有一套课堂教学模式是完美无缺、适用每一种课型的。同样,“421·六环节”模式也不是万能的,在实际教学中不能本末倒置,以牺牲教学的实效性为代价去套用这套模式。相反,教师应灵活运用这套模式,以新课改理念为准绳,以提高教学效果为目标,摸索出更具科学性的、更具体的课堂子模式,如社会实践课模式、试卷评讲课模式、生物实验课模式等。
2.时间剥离。课改开展之初,很多教师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已有的教学习惯无法一时更改,把自己的“满堂灌”曲解为是在导,认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在自己的指导下进行的。为帮助这部分教师尽快转变观念,学校强调实施“421·六环节”模式时,规定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引导必须分离,在无声的环境下进行。
3.导学案的编写要科学合理,为生成性问题预留空间。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而“421·六环节”又要求教师少讲,那是不是给教师减负了,他们的工作量减少了呢?其实不然。经历过并积极投身课改的老师们都有感悟:新课堂需要老师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对教材更深入的研究、对学情更细致的分析和对课堂活动更准确的预测。教师大量的准备工作最终以导学案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可以说,一堂课的含金量高不高,学生思维是否被调动起来,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导学案编写的质量。所以,编导学案时首先要科学合理、符合学科特征,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第二,导学案设置的问题要有层次性,针对所教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认知水平,设计有启发性、趣味性、语言精练准确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体现由易到难、环环推进,使每位学生能体会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成就感。第三,导学案要留白,为生成性问题留出空间。新课改下的课堂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通过交流合作的方式探究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的动态的教学过程,在课堂上自然会出现智慧碰撞的“火花”,生成新的问题,产生意外的收获。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精心预设问题,为课堂上生成新问题提供肥沃的土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欢迎生成、鼓励生成,而不能僵硬地、按部就班地完成学案。我们倡导学生带着问题进教室,带着问题出教室。面对超出预设的生成性问题,教师应善于捕捉利用,将其纳入课堂,积极引导,使课堂更灵活生动、充满魅力。
4.评价要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评”,运用多种多样的评价手段和方法激励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首先,利用评价表。若评价表自身能吸引学生,让学生爱上它,那么评价本身也会更容易被学生接纳。评价表不仅要能反映学生自主学习的成绩,更要记录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促使每个成员都要有集体意识和责任感,从而增强小组的凝聚力。第二,使用口头称赞。对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我们应把握不同的称赞尺度。同一个班的学生无论知识水平还是性格特点都存在着差异,若用同一评价标准,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称赞过于频繁会失去其激励意义,但对于另外一部分学生来说,因为称赞标准过高无法实现而失去促进作用,这两种情况都会使称赞失去效力。第三,运用体态语言。用手势、眼神、面部表情、人际距离和自身动作等,向学生传递关爱的信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节课堂氛围,创造温馨的学习环境。总之,适当评价学生,呵护学生的上进心,是教师评价时必须注意的问题。
“421·六环节”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有效地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也得到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