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府营中心小学:绿色同行 和谐发展

2017-04-24 01:07
山西教育·管理 2017年7期
关键词:理念绿色活动

(作者系太原市晋源区五府营中心小学校长)

五府营小学是太原市晋源区一所偏僻的农村小学,其办学特色为“绿色同行,和谐发展”,是山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山西省农村特有资源开发与利用”课题研究的实验基地校。

一、特色办学的定位背景

五府营小学确定“绿色同行,和谐发展”的办学特色缘于学校服务的三个自然村的实际情况。占地300余亩、年产纸量达15万吨的太原市齐兴伟业造纸厂就坐落在五府营村旁。企业前期缺乏较好的污水与废渣处理措施,导致污水横流、垃圾遍地,浑浊焦黄的工业废水臭气熏天,村民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老百姓怨声载道。周家庄村属移民村,原来所在的风峪沟采矿区从1936年以来就开始煤炭开采,再加上后来有人私挖滥采,村民生活居住的地方成了采空区,出现房屋裂缝、耕地开裂,生态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老百姓有家不能归、有田不能耕,只得背井离乡,移民到现在的居住地。而北河下村一个仅仅只有几百人的小村子,却有个大型的化工企业炭黑厂,厂区高大的烟囱就有三个,滚滚的黑烟不断向外排出,还有残余的废气,使周边空气中到处弥漫着黑色悬浮颗粒,周围的农作物表层披了一层厚厚的黑油,衣物都不能正常晾晒,村民苦不堪言。

面对这些现实问题,学校领导班子一再思考:作为农村小学,我们能为改善周边环境做些什么?环保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更应该是全民的事。几经斟酌,创绿教育活动在我校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而我们服务的三个自然村本身就是很好的环保教育反面素材,现身说法说服力强。活动刚开展,我们就得到了家长们的大力支持。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开展环保教育,创建绿色学校,做好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更是新形势下生态环境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

学校办学特色的定位其实也是一个必然的选择。在人类面临严重生态危机的今天,强化环境保护意识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学校教育承担着为明天培养优秀人才和合格公民的任务,环境教育自然也是重要的一项教育内容。

“绿色同行”不仅仅是我们面对残酷的生态现状提出的教育思路,更体现了我们改变家乡面貌的决心和付诸的行动。与绿色同行就是要营造美丽自然的校园环境,让孩子们幼小的生命健康成长;与绿色同行就是要积极践行绿色环保的理念,从身边小事做起,在培养学生环保习惯养成的同时向社会传播绿色生活理念;与绿色同行就是要积极倡导科学发展的理念,无论是学生的成长还是教师的发展,无论是学校的发展还是社会的进步,都应该追求可持续性。

二、特色发展的行动策略

1.注重更新观念,确立绿色环保思想

2004年,我校“绿色同行,和谐发展”的办学特色正式启幕。为使学校的特色化发展之路能够走得更加稳健,也为了使这项有着深远意义的工作不至于流于形式,我们认真学习相关知识,深刻理解绿色发展的文化内涵;通过多种形式培训教师,引导教师全面准确把握办学特色的行动要求;通过制定方案和建章立制,理顺和规范各方面的工作。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认识到位了,具体行动才能落实。

2.注重课程实施,渗透绿色环保理念

学校引导各科教师依据学科特点,有效挖掘富有学科特色的环境教育素材,让各学科泛出“绿意”、渗透“绿色”、折射“绿光”。各科教师积极行动、认真研讨、大胆实践、巧妙设计,绿色课堂初见端倪。

一是从校本课程入手,加强国学教育,挖掘国学精髓,渗透环保教育。二是在新课标的引领下,结合晋源区整体推进的“四环节”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彰显生态课堂理念,创造性地将环保教育与学科课程教学相结合,适时向学生渗透环境保护意识,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创建绿色学校。各科教师不断挖掘学科教材中的环保素材,补充、丰富教学内容,从不同角度渗透环境教育。三是倡导“无纸化”教研,教师们综合进行网络教研,充分利用电子邮箱的作用,进行模板批注、一模多批,教学设计反复使用、不断完善。

3.注重养成教育,体现绿色环保精神

学校坚持从日常学习与生活的细微处着手,促进学生绿色环保行为的养成,通过建立班级“绿色银行”,形成节俭之风;通过践行“垃圾分类处理”,彰显环保精神;通过开展“变废为宝小制作”,体现循环经济理念。

学校倡导学生以班为单位回收废旧纸张、饮料瓶等,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这项收入达3000多元;举办废物循环利用的模拟“跳蚤市场”,学生们将家里闲置物品,通过降价销售、以物易物等方式,让旧物废物发挥余热,所得费用当做班费或帮助本班贫困孩子;“图书漂流”让学生们的旧图书在校园流动起来,从而减少了重复购买的浪费现象,实现绿色朗读的创想;“开放书橱”既营造了浓郁的书香墨香气息,也体现了充分利用图书资源的环保精神;班级、学校的橱窗中处处可见学生们变废为宝的手工制作,有一部分制作已经蕴含了科技成分。

4.注重文化熏陶,强化绿色环保意识

为营造环保教育的浓厚氛围,学校将绿色理念融入每一块墙壁、每一个角落。通过“校园环境”的设计,营造绿色教育氛围;通过“楼廊文化”的展示,强化绿色环保理念;借助“班级文化”建设,凸现环保精神的落实;通过开展“多彩文化活动”,传播绿色环保思想。

走进五府营小学,处处可见与绿色同行的痕迹,那一盆盆学生自己栽种、自行管理的“盆景”装点着教室,那一簇簇翠绿的校园创意小盆栽绿意盎然、别具风格。花盆虽没有高大上的气派,但充分彰显了环保的理念。

5.注重主题活动,倡导绿色环保行动

学校每年都会利用“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节点,开展以环保为主题的校园大型文艺展演、读书演讲活动和主题手抄报展示等活动。系列化“环保与创绿”主题活动的开展,持续强化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同时带动社区、带动家庭,甚至带动周边更多的社会公众参与到保护环境的行动中来。

每年,师生都要走上街头,开展“手拉手环保与你同行”立誓签名活动,扩大环境保护的影响力。

6.注重综合实践,践行绿色发展思想

“快乐星期三,课程自助餐”活动有效地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锻炼了学生自主成长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科技制作、葫芦丝演奏、舞蹈合唱、儿童绘画……这些自主课程分门别类,精彩纷呈。2016年暑假,全校教师赴山东晏婴小学等学校参观学习,聆听了王思悦教授的讲座,实地考察了索亚敏老师的科技工作室。老师们将所学方法运用于教学,指导学生自主合作,利用废旧物品有创造性地制作自己喜爱的物品或学具。近几年来,学生先后用废旧物品自制的作品达1000余件。

“阳光一小时,低碳抖空竹”活动经济实用,适合各个年龄层次的孩子,能有效地促进人体全身均衡运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因空竹制作简便、节约资源,我校于2006年将民族体育抖空竹活动项目引进校园,以拓宽阳光一小时活动内容,做到人人都学抖空竹、人人都会抖空竹。2010年,学生在河北保定举办的第三届空竹艺术活动中获得二等奖,在晋源区的大型活动中多次进行空竹表演,受到好评。

为拓展学生视野,丰富环保体验,我们带领学生走出学校,参观大型企业(齐兴伟业造纸厂和太钢渣山),学习企业治污举措;步入森林公园百鸟园,与动植物零距离接触,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走上街头、走进科技馆参观学习,感受科技创新的魅力,播撒创新的种子;走进蔬菜大棚,感受生态农业、绿色植物的生机勃勃……这些体验活动使得学生们在获得丰富课外知识的同时提升了环保理念,在实践中感受到了成长的快乐。

三、特色发展的成效

从2004年至今,我们一路摸索、一路思考,经历过挫折,也体验了快乐,可谓十年磨一剑。回望一路走过的路程,看看今天的校园和学生,我们深深感到:付出就会有回报。

今天的五府营小学校园里,绿色环保理念已深入人心,绿色发展的思想处处体现,绿色生活的精神在师生的血液中流淌。校园内的每一个地方,都散发出浓浓的绿色气息,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折射出绿色发展光芒,师生们的一言一行都彰显出现代人应有的环保精神。孩子们把这些精神带回家里、带给家长,使得更多家庭的生活观在悄然改变,绿色家居、绿色出行渐成风气。从2015年至今,学校连续三年带领学生去省科技馆参观,去台骀山宣传环保,开展游人签名活动;去牛驼寨烈士陵园举行“继承先烈意志,保护绿水青山,创建绿色家园”的综合实践活动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怀。

2016年10月,学校又一次启动了“垃圾减量,变废为宝,利用厨余垃圾制作环保酵素”活动,同年获得了“国际生态学校垃圾减量项目”的国际认证。我校在积极推进这一活动的同时,踏踏实实做好学校教育教学的每一项工作,积极营造“全科育人”“全员育人”和“全程育人”的良好工作氛围,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铺路搭桥。2014年12月,学校获得了“国际生态学校”绿旗,获得此殊荣的,山西省仅有两家,而我校是唯一一所农村绿色生态学校。2015年4月21日,省市区环保部门的领导来到学校,举行了隆重的授旗仪式,多所学校领导前来观摩。2016年,学校获得“全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示范校”“全国节约型校园示范校”。如今,五府营小学的上空,高高飘扬着国际生态绿旗,这是学校每个学生、每位教师的骄傲。

作为山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山西省农村特有资源开发与利用”课题研究的实验基地校,学校将把原有的工作内容和活动项目继续做强做实、完善细节、充实内涵,以更好地发挥其教育价值;尝试开发系列校本课程,实现办学特色的课程化;强化学生社团活动,体现学生自我教育、自主发展的全新理念;创办“环保志愿者联盟”等具有时代特质的学生自治组织,弘扬现代志愿者精神。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每一个学生一生与“绿色同行,和谐发展”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猜你喜欢
理念绿色活动
绿色低碳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