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量的积累到质的提升
——太原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管理与研究工作的实践探索

2017-04-24 01:07
山西教育·管理 2017年7期
关键词:十二五研究成果太原市

“十二五”期间,太原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工作在山西省教科院与太原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以“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兴师”为基本理念,以解决教育实践问题为基本导向,以科研管理机制的创新为基点,致力于全市教育科研工作的普及、推进以及对教育难点、热点问题的研究与探索,既追求教育科研成果的数量,更追求教育科研的规范过程和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追求教育科研的品质提升,充分发挥了教育科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一、实践性导向——教育科研的目标定位与有效引领

“十一五”期间,虽然一线学校与教师的教育科研热情高涨,但在研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脱离实际、盲目跟风、研究虚化等,因此,“十二五”伊始,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工作性质与目标定位,即中小学校、教师的研究一定是以课堂为现场、以教学为重点、以学生为关注中心,立足于教育教学实践基础并最终指向教育实践的。“解决教育问题、改进教育实践”是一线学校、教师研究的基本特质。正是在这样的价值取向的引领下,我们研制出《太原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研究工作指导意见》及课题管理办法,明确提出“十二五”时期的研究目标与要求,发布了基于一线学校、教师研究需求的选题指南,落实以服务为本的科研管理机制,狠抓研究进程的规范化、科学化以及研究成果的总结提炼与应用推广,以切实激发教师开展研究的“内在驱动力”,真正实现“以研促教”。

二、精细化管理——管理机制的构建与有效运行

(一)建立金字塔型课题研究体系

“十二五”期间,我们将原有的教育规划课题细分为招标课题、一般规划课题和教师“个人课题”,积极构建了由下至上的金字塔型的三级课题研究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在全市掀起了群众性教育科研活动的高潮。三类课题,每一类课题都研制出一套相对独立但特色鲜明的管理办法、选题指南、评审标准以及指导策略等管理体系,每一类课题又相互联系、彼此制约,激发不同层面不同类型学校、不同学段不同学科教师的研究热情与参与积极性,共同影响着全市教育科研质量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实施三级联动课题运行机制

在“十一五”管理机制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完善了市—县(市、区)—校三级联动的课题管理组织体系,实行统一管理、分层负责、三级联动的运行机制,有效实现各级教科研机构之间的职能对接,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市级教育科研机构对基层科研的组织、引领和服务职能,有效推动了全市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

(三)强化基于实证的课题论证管理制度

“十二五”期间,在以往“申报立项、阶段推进、中期评估、结题鉴定”四环节课题常规管理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课题管理制度,增强基于证据的“课题论证”环节,使“课题论证”成为课题管理的基本形式,贯穿整个管理与研究过程,以此提高课题研究的规范性、科学性与有效性。

在论证主体上,我们倡导高校教育专家全程指导与深度参与的合作研究机制,组建了由高校教育专家,省市教科研人员,县(市区)、校科研骨干等各类人员组成的专家评估队伍,力图通过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融合,破解教学改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引领课题研究真正为提升教育质量服务。在论证形式上,结合各阶段的研究特点,采取了匿名评审、会议论证、现场评估等多元化的论证形式。2014年,又开发了太原市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系统,实现了网上论证,为课题论证插上现代化、信息化的双翼。在论证流程上,灵活运用了听、查、观、议四个步骤的操作流程,以全方位了解与评估课题研究的质量。在论证依据上,建立课题研究评价体系,严格落实评价先行策略。“十二五”期间我们先后研制了各类各阶段评价标准共计11项,为科学论证提供了依据和保障。

(四)形成研训导一体化专业服务模式

“十二五”期间,为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我们坚持对各类课题全程化精细化的指导制度,形成了“面上宏观引领+点上跟踪指导”的研训导一体化专业服务模式。在面上,实施培训在先与全程全员培训策略。即在课题研究的每个阶段开展前,我们都会面向全体课题研究者,组织有理论引领的针对性、实操性强的全方位培训。在点上,坚持每周三到校课题指导制度,对各类、各项、各校的课题开展个性化跟踪式的指导和服务,就学校和教师在开展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的困惑、问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探讨,提出修改建议。

三、显性化成效——研究质量的凸显与有效提升

在精心精细管理下,太原市“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工作呈现出积极健康的发展态势,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一)课题研究数量不断增加

“十二五”期间,我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总计立项2392项,与“十一五”时期相比,实现了9.5倍的增长。申报、参与太原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的学校、教师数量越来越多。全市参与研究学校共391所,参与研究教师5422人,几乎占到全市中小学教师的12%,覆盖面也越来越广。量的积累与增长首先标志着我市教育科研工作在面上完成了教育科研活动的基本推广任务,为质的提升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主动研究意识逐步增强

从一线学校、教师申报课题、参与培训、主动要求课题指导等方面来看,无论学校,还是教师个人,参与研究的主动性、积极性逐步提高,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识逐步增强,以往自上而下、布置任务式的研究逐步向自愿式的主动研究转变,研究正成为一线教师的一种常态。

(三)研究的规范性稳步提升

在精细的课题管理与指导下,“十二五”时期的课题研究,无论是研究方案的设计与撰写、课题研究的组织与实施,还是研究成果的总结与提炼都越来越规范。许多课题研究思路清晰,研究目标定位合理,研究理论依据充分恰当,研究措施与方法科学可行,研究过程扎实有序,形成了丰富的课题研究成果。

(四)课题研究的质量逐步提高

从整体而言,太原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水平逐步提高。在三类课题研究优秀成果评审中,总的优良率为56.7%。从1546项结题的课题研究来看,绝大多数研究课题紧密结合当前新课改的理念与实践,特别是能结合本校教育教学实际,扎实有序开展课题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实践效果明显。如:大营盘小学的“家校联合构建小学生综合评价体系的研究”,研制出1-6年级整套《金桥家校联系册》、手册使用说明、操作流程,及完整的德育(育人)量化体系,课题研究规范,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实践意义和推广价值。该成果现已在山西省、江苏省、辽宁省等省(市、区)的50多所学校、50多万学生中推广使用,并在2014年获得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五)对教育改革的推动作用日益凸显

课题研究质量的提升更体现在对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的推动作用上。从三类课题研究的选题、实施到成果的获得,可以看出,每一项课题研究都以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从而使学校科研进入了教育实践的深层领域,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的特色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与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如太原市第五实验小学的“‘五味’体验式教学研究”,面对地处城乡结合部的校情与学情,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直接变革教育教学实践,形成了“155”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及相应的“133”体验式课堂评价系统,研发出丰富多彩的“1+X”体验式校本课程,不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体验教育文化氛围,课堂教学质量、学生的综合素养、办学满意度等更是显著提升,2015年被评为太原市首批特色学校。

四、深度反思——研究与管理问题的反思与有效改进

研究的实效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十二五”期间,以解决问题为取向的课题研究的态势令人惊喜,但也出现了研究过程设计不科学、研究成果缺乏高度总结与提炼等问题。因此,“十三五”期间,我们将在继续加强研究的规范性与科学性的基础上,重点引导一线学校、教师“做实”课题研究,重视研究成果的总结与提炼,加强研究成果的应用与推广,促使科研成果在教育实践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服务教育决策和教育发展的能力有待增强。“十三五”时期,我们将立足实际,对太原基础教育发展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全局性、深层次的科学研究,为教育决策提供新思路、新办法,当好参谋和助手。

课题研究的创新性需要进一步激活。教育科研的生命力在于其创新性。从“十二五”研究情况看,创新性、高水平以及能有效推广的研究成果还较少。因此,“十三五”期间,一方面要大力提升科研成果的“含金量”,力争取得一批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实践价值和推广价值的研究成果,使成果更富有创新性和区域特色;另一方面做好科研成果评价工作,大力传播和推广科研成果,突出本土化的辐射应用效益。

课题管理与指导还需进一步精细完善。“十二五”期间,我们实行了三级科研管理网络,但对各级科研管理网络缺少精细的制度上、组织上以及过程管理上的细则方面的明确具体的要求。“十三五”期间,我们将进一步完善课题网络管理系统,细化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强化培训与指导的有效性等等,以实现区域课题研究与管理的高质高效。

猜你喜欢
十二五研究成果太原市
太原市为农村寄递物流补“短板”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延长石油集团研究院十大基础研究成果
太原市园林绿化植物选择及分析
《实用医药杂志》专栏展现军事医学研究成果
太原市六家药茶企业获省级授权
节水灌溉技术研究成果获ICID肯定
古代汉藏文化交流研究成果(1979-2011)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