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云芳
摘 要: 在小学语文唐诗教学活动中,情景教学法可以经常使用。本文以诗歌《静夜思》和《游子吟》教学为例,阐述情境教学法在小学唐诗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 情境教学法 小学古诗 教学运用
古诗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尽管只用了短短几行字,却传达出了丰富的情感。小学语文教材收录了许多以情感为主题的古诗。在此,我们选择唐代的《静夜思》和《游子吟》来介绍小学古诗教学的基本情况,再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应当培养学生理解诗歌的能力,还要引导学生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本文针对小学语文唐诗情感教学的状况,以这两首诗歌为例,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以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诵读·带入情境
诵读不仅要声音响亮,快慢有致,还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所读作品之中,从诵读中体会音韵、节奏,品味古诗的情趣和意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小学古诗实践教学中,教师应该按照“先求熟读,不急求懂”的原则,组织学生反复诵读[1]26-28。
(一)名家与教师的示范诵读
先说一说《静夜思》。《静夜思》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英英学古诗》中的一首古诗。这篇课文采用对话的形式组织语言文字,意在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2]46-51。在学生熟读课文之后,教师可以选择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相比以前,现在的教学设备已经完善了许多,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施,以使教学显得更加生动、活泼。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名师的诵读音频或者视频,让学生学习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这样的方式既高效又便捷,何乐而不为呢?也可以教师本人诵读,给学生做示范,为后面的教学活动做好铺垫。
(二)班级学习小组内的诵读
《游子吟》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母亲的恩情》中所包含的一首古诗。实际上,这篇课文就是诗歌意境的一种展现,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又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诗人敬爱母亲、不忘母恩的思想感情[3]57。教师可以把本班所有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各自在组内完成学习任务。首先,分角色诵读。对于思乡和母爱的主题,不同的人物带有不同的感情色彩,这就需要学生在诵读的时候格外注意。在每位同学都诵读完之后,小组内部可以互相交流意见,给同学的诵读情况提出建设。其次,轮流诵读。每位同學都有机会在组内一展自己的风采,借此机会互相学习,提高自己的诵读水平。最后,情景表演。以小组为单位,诵读与表演相结合,不仅学生的诵读能力有了提高,而且发展了学生其他各方面的能力。
(三)任课教师指导全班齐读
当代语文大师庄文中曾说:“诵读是一种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情,意会其理的综合阅读活动;是从字、词、句到段篇,从文字到语音、语义,从表层意思到深层含义、潜在情味的全面感知。”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应该以情境教学法为主,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在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之后,学生更深入地掌握了课文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趁热打铁,让全班齐读课文。教师可以先开火车,让学生依次诵读,同时加以点评。接着,教师领读,全班跟着读。最后,请几位读得比较好的学生带领全班学生一起读。经过了几次反复诵读,学生基本掌握了诵读的要领,从而能够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这些古诗篇目了。
二、想象·优化情境
古诗的讲授应以情境教学法为主。然而,情境是需要通过手段去创设、去再现的。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指出,可以通过生活展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表演体会情境和语言描绘情境这些方法对情境进行优化处理。因而,情境教学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读写的能力,促进了心理品质的协调发展[4]22-47。
(一)让学生联系生活想象
诗的意境就是诗的灵魂。入境,是读古诗的根本,也是难点。在古诗学习中,教师应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领悟古诗中的意境美。学生理解了古诗的大致内容,就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之下更加深入地体会诗人所要传达出的思想感情。学习离不开生活,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感悟其深意。结合自身的经历,学生会有不一样的身心体验,有助于教师更快更好地进行古诗教学。尤其是《游子吟》,可以启发学生具体描述自己的母亲是如何关爱自己的,对《静夜思》,可让学生描述家乡的风景。
(二)联系唐诗篇目中的内容想象
对于有一定故事情节的古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作品所给的内容展开想象,让他们眼前浮现出一幅诗中所描写的画面[5]126-127。每个学生都可以在理解诗文的基础之上,创设出不一样的情境,自由地发挥想象力,优化情境。这既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深入感受诗人独特的情怀,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对于《静夜思》和《游子吟》,启发学生想象具体的画面,用口语表达出来。有些课文的形式比较特殊,可能是以“文包诗”的形式,也可能是单独的一首唐诗。不同的情况,教师要以不同的方式去看待。前者,教师需要联系课文的全部内容进行教学,因为这时的古诗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与课文是一个整体。后者,教师可以从整个单元的设置来看,联系相关的课文,便可更加清晰地进行教学。
(三)教师对学生的表现予以总结归纳
教师可以选择从整体上对学生进行指导,为学生解答疑问。然后,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学生的情况做总结。不仅仅从古诗本身出发,更重要的是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得到全面的提高。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对《静夜思》和《游子吟》的想象情况进行评述和总结,肯定好的地方,指出改进之处。
三、探究·领悟情境
叶圣陶先生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只有真正进入古诗的意境之中,学生才能体会到诗人所想表达的情感。但是,这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教师采用不同的方式更加深入地带领学生进行探究,真正地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一)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在唐诗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会产生一些疑问,教师在课堂要鼓励大家提问,例如:李白為什么会写下这首诗?“明月光”与“地上霜”为何联系起来?孟郊的母亲为什么要“临行密密缝”?用“三春晖”形容母爱的妙处是什么?学生有问题是件好事,就怕学生沉默不语,一节课就这样恍恍惚惚地过去了。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提一些有创新性的问题,这样既可以让学生积极思考,又可以让学生对唐诗产生新发现,从而更全面地了解古诗,领悟和感悟唐诗的美妙。
(二)教师巧妙进行解答
韩愈曾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应该为学生解答疑问,但是最好不要直接告诉学生。好的教师应该要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巧妙地启发和引导。只有靠学生自己解答出来的问题,才能永远地被记住。当然,如果有问题,学生自己实在不能解决的,就可以向教师提问,语文教师要认真回答。到底什么对学生的发展更重要,是应试成绩还是学生素质的提高?教育的目的在于育人,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因此,教师不应该只看到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应有意识地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包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学生知识的内化,提高自身修养,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三)联系现实生活的古为今用
古诗中蕴含的情感丰富,虽然是古时候流传下来的,但是有些东西放在当今,我们依然不能舍弃,而应更好地传承下去。《静夜思》教会学生无论身在何时何地,都不要忘记家乡。《游子吟》让学生明白了母亲的伟大,要学会感恩。其实,不只是这些,还有很多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需要学生传承下去,把这些精神发扬光大,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对于古诗教学,教师应该着重让学生体会其中蕴藏的情感,充分挖掘其内在的东西,而非浮于表面。因为《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教学目标应该是三位一体的[6]60。我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实现教学目标,并丰富学生的情感,促使其全面发展。例如:可以让同学举出现实中的具体例子,如热爱家乡、回报家乡的人物和事迹;孝顺父母、懂得感恩的优秀子女。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不只是培养学生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等学习的能力,这仅仅是教学的部分目标,还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看来,小学语文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无论是唐诗教学还是现代文教学都是如此。这就要求教师树立教学促进发展,教学发展统一的思想,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实现教育真正的价值[7]36-37,培养出为祖国的事业不断奉献的一代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冯婉莹.诵读法在中小学语文课堂上的运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7).
[2]仲秋荣.语文教学参考用书(苏教版·第三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3]仲秋荣.语文教学参考用书(苏教版·第四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4]戴汝潜.李吉林情境教学——情境教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5]黄艺雪.诵读 想象 入情 作画——小学古诗教学的“四部曲”[J].新课程(中旬),2011(10).
[6]孙素英.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模式[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7]蒋丽珠.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5.
指导教师:齐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