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时期的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对于学生在某些艺术领域的科学引导,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对于学生主观能动性以及综合素养的提升都有着积极的意义,而对于小学生国画教学欣赏导学实效性的研究,更让笔者坚信在国画的艺术浸润之下,学生的能够全面提升素养。本文从四个方面来阐述关于小学国画教学欣赏导学时效性的探究,主要表现在:激发学生兴趣;陶冶学生性情;启发创作兴趣;体验审美愉悦。
【关键词】小学 国画教学 欣赏导学 实效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J905;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7-0209-01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到美术课程的价值包括:“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总目标:“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性去;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由此可见,小学美术课程肩负着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而关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浸润,更是美术作为一门艺术类学科的责任和义务,国画起源于中国古代,以山水画、动物画、人物画、写意画等,国画的题材概括了宇宙和人生的多个层面,表现人与人的关系,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大自然的各种生命、大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和谐相处,三者之合构成了宇宙的整体,相得益彰。尽管小学阶段的学生,其动手能力还比较有限,但是如果教师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将国画教学欣赏融入到课堂中,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审美愉悦和艺术修养。具体来说,关于小学国画教学欣赏导学时效性的探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出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如果能够有意识的去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会非常有助于他们走进国画之门,兴趣的驱动下,会引导他们走进国画艺术的境界。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认识到课堂導入是非常重要的,也总结了几套课堂导入的方法,其中包括故事导入法、生活导入法等等。所谓故事导入法,就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引入课堂教学的素材,比如在欣赏齐白石的名画《龙山七子图》时,我首先给学生讲了关于齐白石的故事,早年如何学习诗文以及生平的绘画经历,通过讲故事,让学生了齐白石生平,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更好的去欣赏这幅画,探究其背后更深层的含义。所谓生活导入法,就是通过引入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元素,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美术欣赏当中,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通过这种方式自然而然将学生引到作品欣赏中来。
2 陶冶学生性情
国画是一门传统的艺术,一般来说,国画的创作和欣赏需要一定的艺术功底,而小学阶段的学生还处于入门阶段,所以教师可以通过陶冶学生性情,来促进学生对国画的感知、对国画的兴趣度,通过欣赏来陶冶学生性情。
苏轼有一首诗叫《题西林壁》,诗中有两句是这样写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仅形象的描绘了庐山山峰的特点,而且富有理趣,告诉我们,欣赏一个事物,可以有不同的角度,也可以有不同的收获。其实国画欣赏也是如此,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对国画作品进行欣赏。国画欣赏大体可以分为四类,即感悟式欣赏、社会学式欣赏、比较式欣赏,形式欣赏。所谓感悟式欣赏,指的是完全从欣赏者的角度,抛开一切客观因素,去解读你眼中看到的作品;社会学式欣赏,寻找作品中的社会烙印,理解创作的社会背景;比较式鉴赏,顾名思义,通过对作品进行比较,寻找作品的异同,发觉作品独有的艺术魅力;形式欣赏则偏重于对作品艺术形式的感知,包括色彩、构图、线条等等。作为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利用不同的欣赏方式,去挖掘和感知国画作品的魅力。
3 启发创作兴趣
除去欣赏,教师也要适当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小创作,作为国画创作的入门阶段,教师应该注重评价改革。评价改革是新课标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传统教学中所欠缺的,笔者认为教师应该积极改革评价的内容和方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开展活动引导,才能让学生在创造性思维的道路上畅通无阻,通过教师对效果性评价方式的改革,有助于学生激活美术课堂的学习兴趣,并充满信心去开拓进取。
对于学生的制作效果和课堂表现,我大多数时候都采用积极引导的方式进行,特别是针对一些学困生、后进生,他们自身就有着一些悲观、消极的情绪,在我的效果性评价改革之下,他们会有所改观,从原先的不积极参与美术课堂变得积极、向上起来。此外,通过改革评价,有助于营建出和谐、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学生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有助于激活自身的想象力和内在潜力,积极参与教师开展的活动。
4 体验审美愉悦
国画欣赏是一种视觉的盛宴,美术欣赏同样需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但是有的时候,教材由于受印刷质量所限,很难展示出美术作品的精妙所在,因此需要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对美术作品进行全方位的展示。然而不少学校的教学条件大都较为简陋,很多地方都没有配备多媒体教室,缺少多媒体技术,因此作为学校,应该想方设法为多媒体教学创造条件,引进多媒体设施,确保国画欣赏教学的效果。
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善于利用课本,同时也要善于抛开课本,寻求更多的教学素材,唯有如此,才能给学生更多的欣赏体验,锻炼并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对于小学国画欣赏教学来讲,课外素材也许并不丰富,但是,作为美术教师,要善于寻找课外教学的素材,让学生跳出教材的限制,欣赏到不同的国画作品,积累国画作品欣赏的经验。比如,在学习某个时代画家的作品时,作为教师,可以搜索课本中没有的、同时代画家的其他作品,丰富学生的欣赏实践。笔者认为,国画欣赏关键在于实践,看的多了,欣赏的多了,学生的欣赏能力自然而然会得到提升。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的美术课堂改革迫在眉睫,目前来说,小学美术课堂应该改变以往的教师“一言堂”的局面,教师要勇于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道路上积极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发挥自身的优势,引导小学生在国画教学欣赏导学中感受艺术的浸染、得到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周礼娟,童真童趣让小学国画教学更有效,[J],广西教育A(小教版),2012年7期
[2]詹逸然,简笔式国画教学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年21期
作者简介:
张于(1975.8)女(汉族),大庆市第一中学附属第二小学美术教师;研究方向:小学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