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鑫
摘 要: 文章通过对书籍、杂志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数据库资源进行整理分析,把对斯霞老师的研究分为教育理论工作者对斯霞老师的研究,一线小学教师对斯霞老师的研究和对斯霞老师其人其事的介绍、宣传三个方面,综述前人对斯霞老师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 斯霞 教育理念 文献综述
一、选题依据
斯霞是我国小学教育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教育家之一,她以“母爱童心”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对小学教育而言意义非凡,对其教育理念进行一次比较全面的梳理和系统的分析,既可以丰富我国小学教育教学理论,又可以指导一线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
二、文献综述
1.教育理论工作者对斯霞老师的研究
(1)斯霞老师教育思想的研究。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关于斯霞老师教育观的研究,斯霞老师最令人敬重的便是数十年如一日的爱学生的精神,具体有:《一片爱心,献给孩子》、《育苗人》、《记斯霞老师》、《斯霞和孩子》、《斯霞的爱》、《斯霞谈爱生》、《斯霞对孩子的爱》、《由斯霞和学生一起跳橡皮筋想到的》等诸多论文,以生动具体的事例让我们零距离地感受到了斯霞老师的伟大的爱。有学者以斯霞的“童心母爱”为依据研究她的儿童观和教育观,认为“斯霞在工作过程中提出的‘接近儿童、观察儿童、关心儿童的观点是现实的、客观的,同时是与时俱进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1]。有人评价斯霞童心母爱的教育精神:“童心母爱是儿童最需要的纯朴自然情感,它是儿童发展最宝贵的教育资源;斯霞的童心母爱是教育爱的专业品质,它是小学教师职业最重要的专业特质;斯霞的童心母爱,是爱的哲学,是精神性的大爱,是当前中国社会迫切呼唤的教育文化。”[2]还有人评价说:“每一个人都有过学习的感受,而引导着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启蒙老师,常常和亲爱的母亲一样,永远铭刻在最美好的记忆里,往往影响着一个人的一生,斯霞就是这样一位善于引导幼小心灵天天向上的灵魂工程师。”[3]②关于斯霞老师教师观的研究,有人对斯霞教师观的发展历程和内涵进行分析,认为“斯霞将教师与国家、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从教师、人才、国家发展三者关系中形成了对教师作用的认识”[4]。③关于斯霞老师师德观的研究,杨林国在《追寻教师美德:斯霞教师德行解读》中说:“斯霞的爱表现为斯霞的尊重、平等、宽容和关怀。”[5]他认为斯霞的教师爱具有本体性的特征,在斯霞身上,爱就是一种自足的存在,没有任何自私的目的;斯霞的爱更是一种给予性质的爱,这种给予是对教师内在利益的给予,也是对学生的一种回报;斯霞的爱是坚定性的爱,不论是在人生中最困顿、最窘迫的时期,还是在人生中最激越、最辉煌的时期,她从未改变自己的爱,此为一种延续和放大的师德大爱。有人认为“信念之坚钿、探索之执着、关爱之拳拳”就可归纳出斯霞的师德人生[6]。也有人对斯霞老师和霍懋征老师的语文教学思想进行了比较研究,解读两位名师不同的教学艺术风格,挖掘其背后不同的教学思想,有利于我们不断深化对斯霞与霍懋征教学思想与实践的认识和理解[7]。
(2)关于斯霞的语文教学的研究。这部分研究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关于斯霞老师语文教学经验的研究,如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介绍斯霞语文教育事迹和教学经验的《斯霞文集》[8],南京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及南京师范学院教育系联合选编的关于斯霞三十年间教育心得体会的书籍《斯霞教育经验选编》[9],是最早对斯霞教育经验进行系统总结的著作,分为“斯霞积累的教育工作经验”、“有关斯霞教育工作经验的介绍”和“有关斯霞同志小学五年制试验工作总结”三个部分,总体上关于斯霞教育教学工作的具体经验。崔峦和陈先云合著的《斯霞、霍懋征、袁瑢语文教育思想与实践》[10]中对斯霞教育教学思想做了细致的研究和介绍,书中对于斯霞主要介绍了她对自己教学生涯的回顾,还有袁微子、高惠莹、崔恋、田本娜等专家对其语文教学思想与实践做的精彩评析。一类是关于斯霞老师分散识字教学方法的研究,如《“随课文识字”的实践和认识》、《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心理探讨》、《回答一个问题》、《分散识字很快进入阅读写作的原因》,等等。还有一类是关于斯霞老师教学艺术的研究,如《于质朴中见真功夫》、《成如容易却艰辛》、《让学生勤动脑多思考》、《斯霞的教学实践给予的启示》、《根据课文讲深讲透》、《教师的镜子》、《生动的一课》、《斯霞教学经验的启示》,等等。可以看出,理论工作者对斯霞的研究文献数量很多,但大多数只是对斯霞老师进行直观描述或情感上的表达,只是在表层上讨论斯霞老师,而没有将之上升到理论、理念的高度,对斯霞老师的教育思想的研究还不够全面、系统和深入。
2.一线小学教师对斯霞老师的研究
经过对文献的梳理,发现研究斯霞老师的一线小学教师并不多,研究成果的数量比教育理论工作者少了很多。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斯霞老师“母爱童心”教育思想的研究。如李镇西在《永远的斯霞》中写道:“无论教师的观念如何‘更新,斯霞所倡导并用全部生命去实践的‘爱心是永远不过时的,因此,斯霞永恒。”[11]有人对斯霞老师的“母爱教育”进行了总结:“爱,要多给调皮学生,爱,要善于抓住机会,爱,要钻研教学业务,爱,要正确地实施,爱,要来自社会大爱。”[12]有人总结了斯霞老师童心母爱教育思想的几个特征:“面向全体学生的平等的爱的教育,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爱的教育,给予性的不求回报的爱的教育,春风化雨般的爱的教育,是奉献,更是享受的爱的教育。”[13]童心母爱是斯霞老师教育精神的实质,斯霞老师用爱谱写了教育的篇章。
(2)关于斯霞老师语文教学的研究。具体可分为两类,一是关于斯霞老师分散识字教学方法的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有:曹海永将其“随课文分散识字”作为一种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总结了其创新之处在于,“让识字伴随着快乐的体验,让识字交织着语言的熏染,让识字刺激着心智的发展”[14],得出现实的启示是“识字是一个永远的学习活动;识字学习需要一个优化的环境;识字教学离不开课程资源的开发”[15]。吴兴林从斯霞具体的教学案例出发解读其识字教学背后的思想内涵:“注意音、形、义的紧密结合,注意词与词之间的比较,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意随机渗透思想教育,注意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16]另一类是对斯霞老师课堂教学案例的分析,如《朗读首先要“入境”——斯霞老师教学《刘胡兰片段》评析》和《自然而纯粹的语文——“李闯王渡黄河”课堂实录及评析》。一线小学教师对斯霞老师的研究較少,多数研究者都是对斯霞老师教育事迹的颂扬及教育经验的总结、师德的歌颂,只是停留在感性层面,没有真正深入具体的理论层面,说明实践界对斯霞的研究还没有进入到学术层面。
3.关于斯霞老师其人其事的介绍、宣传、歌颂
如《风雨园丁路》、《永远做老师》、《她的心灵永远活泼像清泉》、《爱,使你永远年轻、《永远做老师》、《斯霞仍然与孩子们在一起》、《斯霞名人档案浸透母爱芳香》、《永远做老师——斯霞近况》,等等,通过这些研究,我们了解了斯霞老师平凡而伟大的教育之路。储继芳的《斯霞之路》[17]采用传记的形式对斯霞老师的成长经历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分别介绍了斯霞的早年生活和求学的经历,新中国成立的颠沛流离和艰难困苦,小学五年制试验,童心母爱的提出与批判,等等。储继芳为写《斯霞之路》着实花了很多精力,与斯老师及她的同事进行了长期的、大量的访谈,寻访了斯老师曾经工作过的许多地方,去档案馆查找当年的重要材料,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储先生的《斯霞之路》这本著作为斯霞研究奠定了材料基础,其后关于斯霞研究的很多材料和叙事都来源于这本著作。《一代宗师——斯霞》、《缅怀敬爱的斯霞老师》、《斯宅.斯民.斯霞》主要是对斯霞老师崇高的教育精神的追忆和赞颂,以及这种精神对新时代教育的价值引领。
综述前人的研究成果,使我们可以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分析斯霞的教育理念,正是这些研究使更多的人了解斯霞,了解她宝贵的教育教学经验,同时为全国的小学教师树立一个光辉的典范,这些研究多以感性的表达方式描述了斯霞老师师德之崇高,更容易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为人们进一步学习斯霞的教育思想,传承斯霞的教育经验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为人们系统学习和研究斯霞的教育教学思想打下了扎实的文献基础。然而从整体上看,有关斯霞老师教育思想方面的研究仍存在不足:大部分文献都是以宣传斯霞其人其事和介绍其教育教学经验为主,而对斯霞教育思想的形成原因、形成过程,以及当代的学术价值等理论研究的较少。从理论工作者的研究成果来看,一些理论工作者对斯霞老师教育思想的研究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有些内容反复强调,有些要点却被忽视。从教育理论工作者的研究成果来看,教育理论工作者对小学教师的关注不足,不能从理论的高度有效地指导小学教育实践。从一线教师的研究成果来看,一线教师研究斯霞老师的文献极少,而且大多只是在表层上讨论斯霞,并且只停留在对斯霞老师的学习层面,未从理论、理念的角度深入探究斯霞老师的教育思想对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的重要指导意义。
斯霞作为一名坚守在教育一线近70年的教育实践者,其丰富的教育教学理念对我国中小学教育有重要的价值。她以“母爱童心”为核心的教育思想潜在的前瞻性和创造性不仅对当代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有着切实可行的指导意义,对当今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是影响深远。本文以斯霞老师的“母爱童心”为切入点,并将其上升到教育理念的高度,从斯霞老师教育理念的形成过程、教育理念的具体剖析等方面对斯霞老师的教育理念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对其教育理念在实践层面的具体表征进行深入探讨和总结。
参考文献:
[1]王佳艺.论斯霞的儿童观与教育观[J].现代教育科学,2011(10):16-17.
[2]朱小曼.童心母爱:永不熄灭的教育精神——纪念斯霞诞辰一百周年[J].课程·教材·教法,2011(2):24-28.
[3]范平.斯霞对孩子的爱[J].人民教育,1976(06):28-29.
[4]杨娟.斯霞教师观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5:13.
[5]杨林国.追寻教师美德——斯霞教师德性的解读[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54,55,56.
[6]王红艳.诠释师德:斯霞的世纪人生[J].思想教育理论,2009(18):33-35.
[7]张敏.斯霞与霍懋征教学思想比较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55.
[8][9][17]褚继芳.斯霞文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87,92,111.
[10]崔峦,陈先云.斯霞、霍懋征、袁瑢语文教育思想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2,68,135.
[11]李镇西.永远的斯霞[J].江苏教育,2004(5A):38-39.
[12]苗建尔.爱的魔力——学习斯霞老师母爱教育[J].教育在线,2014(02):127-128.
[13]马多秀.斯霞老师的“童心母爱”及其教育启示[J].现代教学,2016(3B):34-35.
[14][15]曹海永.斯霞老师“随文分散识字”教学模式研究[J].江苏教育(小学教学版),2010(02):13-14.
[16]吳兴林.从教学案例中解读斯霞识字教学思想[J].小学教学研究,2012(04):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