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飙 王燕飞
摘 要: 本文在分析高校人才培养中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慕课价值的基础上,从课前、课堂和课外三个层面进行设计,探索慕课视域下高校人才培养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慕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高校人才培养
高校人才培养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慕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近几年以破竹之势席卷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教育领域,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或正在被其改变。如何应对慕课带来的挑战,抓住发展机遇,抓好意识形态的教育,成为当前高校人才培养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人才培养中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慕课价值
1.慕课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变得主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分为三个层面:认知、认同和践行。这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认知是基础,认同是内在,践行是自觉,由低到高,由浅入深。高校人才培养虽然一直强调思想政治教育,但是囿于教育形式和内容的局限,老师引而不发,学生学而不思,师生对核心价值观理论的认知、认同和践行存在被动、应付、实效性差的问题。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没有成就感和幸福感,学生为了拿到学分没有充实感和价值感。慕课运用到高校思政课之中,学生的自主性得到有效调动和发挥。慕课中“通关”、研讨等环节的设计,使得学生必须经过认真思考并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后才能通过课程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慕课有利于让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变得主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有效拓展,有利于将意识形态课程变得富有趣味。
2.慕课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易于接受。
网络化时代各种新媒体的产生给高校人才培养带来重大挑战。部分大学生对手机、网络等新媒体比较依赖,且对各类信息辨识能力弱,因此极易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和牵绊,若不及时引导,则会对整个国家一代人的培养产生不良影响。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具有思辨和抽象的特征,学生不易理解,慕课与传统课堂相结合,将视(音)频播放与教师讲解相融合,将会达到情景教学的效果,让学生深刻体悟到善恶,明辨是非,辨识主流社会思潮。慕课可将课程内容按其内在逻辑分成若干片段,通过线上线下研讨、师生互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丰富学生的体验经历,让学生易于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同时,优质教师资源的共享有利于解放教师,发挥教师某一领域的研究特长,实现教学研一体,从而不断增强教学投入的热情和激情,提高教学质量。
3.慕课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困境得以突破。
大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教师的正确引导在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思政课是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阵地,但是其面临的现实困境影响着教学效果。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邰丽华教授认为高校思政课当下面临三个困境:“一是在课程设置上存在逻辑性差、课程逻辑不一致、教学内容重复的问题;二是在教学改革方面存在重形式、轻内容的弊端;三是在教师队伍坚实方面存在自我认同度下降、师资力量流失的现象。”[1]慕课作为互联网与教育相融合的产物,提供了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和学习行为。它打破了学习的时空界限,强调了学习的体验和互动,适应了大众化教育对人才进行个性化培养的需要,有助于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慕课让师生互动成为一种常态,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并掌握学生的最新思想动态,并及时予以解答。教师的陪伴和参谋角色让学生有一种安全感,有助于学生坚定信仰和价值,避免迷失方向和走弯路。
二、高校人才培养中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慕课路径
在高校人才培养中核心价值观教育如何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更好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主动借鉴慕课教学模式,探索建立混合式教学(Blending Learning)的慕课路径:所谓Blending 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2]。
1.课前:慕课解决“是什么”,提出“为什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虽然只有24个字,却包含了三层内涵:一是在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二是在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三是在公民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三个层面层层相扣,连为一体,为个人发展明确方向和目标。核心价值观不是完全自發生成的东西,而是人们在客观条件提供了可能性和必要性的前提下自觉构建的产物[3]。大学生要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对其有所认知。这种认知架构搭建得越牢固,对各种社会思潮的辨别能力和取舍能力就越强,坚持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的思想根基就夯得越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慕课设计要将应知应会的知识点制作成微视频,让学生在课前先“听课”,完成相应的课程要求。微课程、小测验和实时解答是慕课具有的三大技术优势,基本能够解决学生在课前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麻烦。微课程短小、精炼,一般只有10分钟,符合注意力集中规律,也是学生视觉驻留时间的最佳长度。同时,微课程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需要,随时暂停、回看、快进、反复播放等,满足个性化学习节奏。小测验一般隔几分钟就嵌入一个,学生只有回答正确才能继续听课。这种类似游戏关卡的设置,增强了学习的挑战性、刺激性和趣味性。实时解答,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问题可以即时在慕课平台上提问,并得到老师或学习伙伴的解答。慕课平台的学习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真正让学生愿意学、乐于学。通过慕课平台,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知应会点提前认知,还可以根据自身兴趣,查阅其他资料或观看视频、影像。这样当学生进入课堂时,是有所准备的,而不是空着脑袋。同时,为了防止部分学生的“小聪明”,提高课前学习的质量,可以借助分组的形式,定下组长,由小组长统筹协调小组的各项活动;分配任务,把小组的整体表现作为课程期终考核的其中一项参考。
因为慕课课程具有规模效应,同时也可以满足成千上万学习者的需要,所以并不需要所有的思政课教师都制作慕课,只需要选出优秀的教师组成慕课团队专门制作,即可供全校学生学习使用。这样一方面使得资源共享,另一方面解放教师。
2.课上:解决“为什么”,提出“怎么样”。
在课堂上,慕课教师的角色较传统课堂应有所改变,由原来的主讲转为聆听、辅导、答疑;学生由原来单纯的听和接受变为说、问和分享。
学生把自己在课前学习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说出来,谈谈自己的理解,提问有疑惑的地方,和老师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学习体验。通过一说、一问、一分享,一方面,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会更全面和系统,另一方面,会让学生不断丰富认知,在别人分享的过程中找到共同感受。这同时是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变“把真理交给学生”为“我要学”,从而更具有主动性和长效性。在分享学生对“是什么”的认识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共性需求和关注点制定教学目标,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通过情景模拟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融入大学生熟悉的日常环境中,让学生意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是“高大上”和遥不可及的,而是融入平常生活中的。老师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只是国家、社会的事,还是个人的事情;不只是党员、学生干部要做,每一个人都要做。
教师可以发挥小组的作用,通过小组完成项目化的任务。如可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12个词分给各小组,让他们进行探讨,发掘其内涵,找出其现实表现,并结合大学生实际提出建议。让每位学生在参与中真正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知道为什么要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小组成员间通过分工合作,把任务完成得更加系统和全面,从中也能够切身体会到个人和集体的关系,进而上升到社会和国家层面。展示和分享的过程,也是学生的价值观相互撞击的过程。大学生都是有辨别能力的,他们能够在多元价值中确认主流价值,并理解其中的原因。
在解决“为什么”的问题后,老师应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课堂内容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带着问题和尝试的心态走出教室。
3.课外:践行“怎么样”,实现知行合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终极目的在于高校人才都能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落实到自觉行动中。
中共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要求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深化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理论和实践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课外,学生一方面通过慕课继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学习,加强认知,另一方面学生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道德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等,如“我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言”主题团日活动,在丰富的实践中进一步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认同,实现知行合一。实践活动可以以宿舍、班级、社团为单位,也可以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鼓励学生深入社会生活,在实践中真正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无所不在,发现其可操作性,将无形变为有形,进而成为一种习惯,最终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念。
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造性,教师可鼓励并帮助学生制作慕课,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阐释,通过学习和实践自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知识经此翻转,更能深入学生心底,对教师的教学活动也是一种促进。这样一方面形成了有形的教学成果,另一方面实现了教学相长。
在此环节,教师可以把案例做成慕课,案例可取自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如宿舍关系处理问题、就业难问题、做兼职维权问题、环境污染问题、依法治国问题等。老师通过分析案例,给出参考建议,并通过问题设置征求学生解决困难的方法。在师生互动中,既能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又能让学生在不自觉中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让大学生感受到自身的责任,主动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的捍卫者,能够辨别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言行举止,敢于与违背国家人民利益的丑恶行为和不正之风作斗争。
三、结语
慕课来袭,有人说是一场风暴,有人說是狼来了,但不能否认的是它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我们应该理性对待。
面对慕课,更多的是迎接挑战,以之作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工具,才能继续发挥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渠道的作用。慕课,需要老师创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能力,改进教学方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三层次的逐级实现,需要慕课的参与,人才培养的实施还需在混合式教学实践中不断加以应用和完善。
参考文献:
[1]蒋永穆,朱亦一.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2014年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讨会综述[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7).
[2]于涓,佘双好.从文化建设的视角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访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顾问、武汉大学教授陶德麟[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4).
[3]周向军,高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中国第一软实力[J].理论学刊,2012(5).
本文系2014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慕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与设计研究”(项目批准号2014SJD145)、南京审计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项目“书院导师制实施方案创新研究”(项目批准号2014JYYTA01-01)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