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的途径研究

2017-04-20 21:12边晓蕾
魅力中国 2016年34期
关键词:日常生活途径传统文化

边晓蕾

【摘要】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密切相关。优秀传统文化是广大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是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精神保障。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完美的融入日常生活中的途径,使其发挥应有的促进作用,是每一个群众文化人的使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

【关键词】传统文化;日常生活;途径

目前,端午节、中秋节这两个传统节日已成为国家法定假日。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它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经久不衰,其原因在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奋发进取。

一 传统文化的定义

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道互补为内核,还有墨家、名家、释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近代西方文化等文化形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传统文化的表现主要有理论、技艺、传统、民俗。理论主要有《论语》、《孟子》等经典著作及经典哲学思想。技艺主要指琴、棋、书画等。传统主要指传统文学、传统戏剧、传统中医等。民俗主要指民间工艺、服饰民俗等。

二 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推动了我国五千年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1.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了民族精神的形成和不断发展。2002年11月8日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中阐释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宣扬的忠孝仁爱、礼义廉耻等道德规范,几千年来铸就了中国人的精神灵魂,形成了中华民族坚韧顽强的性格。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系统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历史上,优秀传统文化一直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砥砺前进,客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取得了民族独立和解放的胜利。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提倡创新、提倡改革是社会发展的要求,而传统文化经典中《周易》就有:“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论述。可见,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会因时代变迁而失去价值,它反而会促进民族精神的不断发展。

2.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山东曲阜孔子研究院视察时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必须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 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在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下,中华优秀文化蕴涵的價值观念、道德理想、人生智慧、人生追求,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文化资源。我们每个人都应自觉主动地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学习“格物、致知、修身、齐家”,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武装头脑,时刻践行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规范,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把自己的良好言行带到工作和生活当中,对社会施以美的影响,给社会带来和谐之风。

三 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的途径

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是2016年文化部重点工作之一,为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将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的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结合,加强传统文化氛围建设。随着我国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已经深入每个家庭之中。将传统文化融入百姓日常生活,首先要加强文化氛围建设。良好的文化氛围能够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作用,使其根植在百姓的内心,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思想方式与行为方式,引领人们寻找精神家园,追求传统精神文化,实现思想感化、价值认同、情感陶冶、行为养成的效果。网络新媒体上,可以建立微信公众号、微博公众号等,每天发送名人名言、传统文学故事等内容。电视、广播、电台、报纸等传统媒体上,可以播放传统文化故事、经典名著连载、传统工艺介绍等内容。此外,在街道广场、社区宣传栏等地放置宣传画、悬挂宣传标语等,积极进行文化氛围建设,实现传统文化宣传的全覆盖。

2.积极进行文化产业创新,打造民族经典品牌产品。在国人陶醉于美国好莱坞大片的精彩刺激时,中华传统的戏曲、曲艺却缺乏市场。不是传统文化的内容无法吸引国人,而是传统文化产品缺乏创新,立意同质化明显,有些文化产品甚至曲解了历史,脱离了作品的本来面目。因此,文化产品要进行创新,不但在形式上要创新,内容上要结合时代的发展要求进行改革,以此来满足群众的需求。我们要推陈出新,要打造属于中华民族的品牌文化产品,让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让中华文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参考文献

[1]李心峰,让传统文化融入当代生活[J]. 民族文化,2010.01

猜你喜欢
日常生活途径传统文化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浅谈德育在学科教学和日常生活中的渗透
实现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
“诗意地栖居”与“看上去很美”
结合生活实际,学习初中化学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