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姣
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那么,究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才能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呢?下面我谈一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合理编组是基础
“合作学习”采用的是班组授课与小组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这个模式中,每个学生都必须参与,因此划分合作学习小组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二是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三是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可以是组间男女生的互换或流动,也可以是组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即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二、和谐师生关系是前提
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保持单向交往效果较差,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保持双向交往效果较好,而能获得最佳效益教学的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促使教学活动中的所有成员都进行双向交往,而小组合作学习正是这样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是以小组为单位,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崭新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体现了以人为本,学生是学习自身发展的主体的学生观,它提供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和条件。但是在长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影响下,教师总在不自觉地建立其至高无上的地位和尊严,无论是在课上还是课下,师生之间很难打开心锁,畅所欲言。要想改变这种状况,教师首先应正确看待学生,建立起一种以“民主平等、爱生尊师和教学相长”为特征的的新型师生关系。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有赖于教师与学生双方共同努力,但其关键因素在于教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要求:(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应信任学生的能力,更应尊重学生。教师要既做先生,又做学生,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取得学生对你的信赖,此时教育教学才有可能走向自由。如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有困难时,老师此时一定要用心去点拨学生,启发他的思维,切不可简单生硬地要求学生坐下,一定要给学生回答正确创造条件。(2)以身作则,以理服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教师应时刻注意自身形象对学生的表率和示范作用,注意言行一致,为人师表,在思想道德等方面对学生起表率作用;教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平易近人,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与学生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促进和谐的师生关系。(3) 发扬民主,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功能。不以教师的权威压制学生,在真理面前师生平等,在人格面前师生平等,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听取学生对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4)教师应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牢固师生关系。古人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教师不能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带进课堂,以自己的情趣变化对待学生。虽然人的情绪会直接影响行为,但作为教师这崇高的职业,应克服一切因情绪变化而带来的对教育教学和师生交往不利的因素,把握住自己,严谨对待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受到学生的尊敬,才能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和牢固。
三、积极的课堂气氛是关键
小组合作学习要想发挥其合作功能,教师还应营造一种学习氛围。课堂气氛是什么?我认为,课堂气氛是一种感觉,但它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情绪及师生之间,学习者之间的相互交流,制约学习者的学习态度、情趣。
营造一个和谐的、愉快的、友好的、充满激励和希望的课堂环境,会促使学生产生合作的兴趣,这样学生才有可能积极合作,共同学习。也只有这样,在小组学习讨论争辩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才可能呈开放状态,而不同程度的思维相互碰撞,往往会引发创造的火花,从而开阔学生思路。同时,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路也可以进行广泛的交流,正确的、错误的、全面的、片面的、简单的、复杂的各种认识差异也都展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各种认识矛盾的交锋中集中正确意见,选择最佳思路,总结一般规律,这个过程是学生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思维不断发展的過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获得知识,而且发展了思维,并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合作学习是教师落实面向全体的有力手段,它体现了学生合作的集体智慧,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组织学习,促进竞争,提升了学生的好奇心、成功欲,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在开放、民主、自主、愉悦的气氛中驰骋思维、各抒己见,感悟知识,共同探究。
“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让老师和学生携起手来,在合作学习的天地,各展所长,互助互学,徜徉知识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