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解读音乐文本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2017-04-15 17:16陈华福州市屏西小学福建福州350000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7年6期
关键词:乐句旋律文本

陈华(福州市屏西小学,福建福州350000)

规范解读音乐文本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陈华
(福州市屏西小学,福建福州350000)

教材是师生进行沟通交流的主要媒介,是音乐课堂教学的源头。教师对音乐文本的解读质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效。文章总结了规范解读音乐文本的意义,提出了规范解读音乐文本的基本途径,即分析音乐要素、挖掘情感内涵、解读文化特征、了解创作背景。在理解和把握音乐作品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设计与教学,从而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规范解读;音乐文本;个性设计;教学实效

音乐文本即音乐教材中的作品,音乐文本解读是教师根据教学经验对音乐文本进行反复聆听、认真分析后形成的独特理解。教育理念的体现、教学设计的实施、教学方法的应用、教学目标的达成等,一切音乐教学活动都是建立在对音乐文本的合理解读上。只有规范解读音乐文本,教师才能创造性地使用文本,使教学真正走向音乐教育的本质。

规范解读音乐文本,读透课标、读懂教师参考用书、熟读教材是基础。课标是教学行动的纲领,它能帮助教师建立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了解阶段性的教学要求及学生的年龄特点,规范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参考书凝结着教材编写者的教育智慧和教学经验,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的参考,里面有比较清晰的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能够帮助教师快速地确定教学目标,理清教学思路。熟读教材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了解不同学段对学生学习音乐的要求;另一方面要把握教材的总体要求、各单元之间在内容、主题、知识点上的内在联系,再落实到每一课的教学内容上。教师把握课标,依靠教参,深入细致地解读文本,在此基础上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确定教材的重难点,合理设计教学环节,正确选择教法学法,音乐课堂才能引导学生真正走进音乐。

一、分析音乐要素,领会作品魅力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指出:“音乐情感的体验,应从多样化的文化语境出发,根据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增进音乐素养。”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色等要素是表现音乐的材料。音乐作品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表现的形象,都是通过音乐要素的表达来完成的。对音乐要素的解读影响着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发展,因此教师要认真挖掘各个音乐要素在作品中的作用。

如人教版三年级欣赏曲目《土耳其进行曲》,丰富的力度变化传神地表现了士兵们列队前行、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的情景。作品结构简单明了,第一主题开始时力度较弱,仿佛一支军队在明快的音乐中从远处走来,短促而跳跃的旋律轻巧诙谐,生动刻画了士兵生机勃勃的英勇形象。在鼓和钹等打击乐器的伴奏下,力度逐渐变强,情绪更为活跃,仿佛精神抖擞的军队已经走来了。AB两个主题交替出现,力度由弱变强再到弱,最后在一个短小的尾声后结束。设计教学时,可以把力度变化作为欣赏的主要线索,通过聆听、想象、体验、表现来记忆主题、感受情绪,想象力度的变化和由此产生的音乐情景表现。

通过对文本音乐要素的解读,深入领会音乐要素在作品中的作用,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带领学生探寻音乐语言的奥秘,领会作品独特的魅力,能为师生搭起一座感受、表现和创造音乐的桥梁。

二、体验情感表达,传递作品情绪

音乐能够通过听觉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使人产生直接的情感体验。“音乐的情感,一方面表现在随音乐而产生情绪感受及情感的共鸣上,另一方面,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表现在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参加音乐与探索音乐的愿望,以及对音乐社会价值的认识上。”因此,音乐学科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首位,通过对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内涵的体验与感受,给学生带来充分的情感体验。

如歌曲英国歌曲《可爱的家》,歌曲由六个乐句组成,除了第五乐句外,其他五个乐句的弱拍起唱形成了一种绵绵不绝的流动感。一二乐句旋律为变化重复,旋律在中音区环绕,营造了一种柔和的感觉;三四乐句旋律基本相同,音区升高,将歌曲的情绪推向高潮;第五乐句节奏舒展,旋律下行后再上行,情绪更加优美、温暖;第六乐句为第四乐句的变化再现,整首乐曲旋律优美流畅,朴实无华的旋律中洋溢着对亲人的深深怀念、对故乡的无尽思念,倾诉着令人无比眷恋的亲情。这首歌曲的词也极具美感,以“纵然游遍美丽的宫殿,享尽富贵荣华”与“但是无论我在哪里都想念我的家”进行情感对比,凸显“家”在游子心中的地位;以“天上的降临的声音”比喻来自“家”的召唤,第五乐句中一声声对“家”的呼唤更深刻表达了游子对“可爱的家”深深的眷恋之情。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旋律的上行和下行、音区的变化等结合力度、速度的变化来表现,唱出作品内在的情感表达。

音乐中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张弛、力度的强弱、速度的快慢、音色的浓淡和调式的明暗都能够蕴含着情感的意义,教师在解读音乐文本时,应当细致品味音乐传递的细腻情感,把文本中最能够打动人心的情感传递给学生,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感受、表现音乐的情感内涵。

三、解读文化差异,表现作品风格

人文性是音乐课程性质之一,课标指出:“音乐课程中的艺术作品和音乐活动,皆注入了不同文化身份的创作者、表演者、传播者和参与者的思想情感和文化主张。”不同时代、国家、民族、地域的文化各有不同,产生了不同风格、各有特色、多姿多彩的音乐。从更广的角度去解读音乐作品的文化差异,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尊重、理解和接受多元化的音乐。

如人音版《茉莉花》这一单元,安排了江苏、河北、辽宁三地的民歌《茉莉花》的欣赏。江苏《茉莉花》以五声音阶的级进旋法为基础,旋律优美流畅,曲调委婉细腻,抒情秀美的表达充满了江南小调的典型风韵;河北《茉莉花》旋律跳进较多,因歌词的变化而融入较多的叙事、说唱特征,表现出了刚直干脆、爽朗明快的音乐风格;辽宁《茉莉花》旋律进行中的级进大跳明显增多,衬词的处理也借鉴了东北二人转的特点,表现了东北人开朗幽默的性格和音乐风格特点。同样是以茉莉花为题的民歌,所表现的内容、歌词也十分相近,但江南婉约柔美、北方明朗豪放的地域文化特征在三首《茉莉花》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体现了地域文化差异性对音乐作品的影响。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文化传统,音乐风格也十分鲜明。教师要找到音乐中最具民族风格特点、最具民族表现力的元素,用多元化的思维和开放的视角来设计教学内容。

四、了解创作背景,理解作品内涵

“音乐作品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音乐课程内容的实施要以音乐文化为主干,要注重收集、引导、组合教材中人文性内容,帮助学生形成多元文化观,从而达到传承音乐文化、拓宽艺术文化视野、提高音乐审美情趣的目的。”解读文本时教师还要关注作品的作者和创作背景。因为每一个作者的性格、所处的社会环境、人生际遇等都会对其作品创作产生影响。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生平,感知音乐创作的背景、了解音乐家的创作意图,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内涵。

音乐作品是音乐家性格的直接体现,是他们内心思想的真实反映。贝多芬在儿时便显露了音乐上的才华,可是一生却坎坷不平。然而他始终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所以他的作品充满了阳刚与力量,简洁粗犷、质朴热情,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莫扎特出生于宫廷乐师之家,却渴望充分表现个性、追求自由,所以他的音乐风格明朗,作品旋律优美,洋溢着明快、乐观的情绪。从两位音乐家的同名作品《土耳其进行曲》中,人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音乐家性格对音乐风格的影响。音乐的产生还和历史政治、社会环境、人文地理相关联。如歌曲《送别》是李叔同用美国作曲家奥德威所做《梦见家和母亲》的曲调,结合了中国古典送别诗的意境和语言创作了《送别》。歌词中的长亭、古道、芳草、晚风、细柳、笛声、夕阳,如一幅水墨写意画,浓缩了送别好友的离愁别绪。用“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感慨无人理解的苦闷失望,“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充满了孤独感伤的色彩。在当时的反动统治下,留学归来的李叔同满怀热情,却报国无门、郁郁不得志,只能这样通过艺术作品来抒发对社会、政治的不满。当学生通过创作背景了解音乐表达的情感来源时,就能够在学习音乐时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教师要重视对解读音乐文本的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才能厚积薄发,让音乐教学更有效,让课堂生成更精彩。

[1]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曹理.音乐教育文集[M].何瑞碁,整理.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6.

[3]刘均逸,邰方.小学音乐教学方法与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林文瑞)

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规范音乐课堂教学要求促进教学有效性的研究”(项目编号:FJJK15-326)。

猜你喜欢
乐句旋律文本
唐代口哨旋律拟解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该丘斯曲式学之乐句式研究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钢琴演奏中划分乐句的方法及表现乐句的策略
7月,盛夏的旋律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我国传统琴乐句尾叠音手法的运用及其美学意蕴
大地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