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体教育实践的探索与反思

2017-04-15 17:16钟桢株洲市石峰区清水塘学校湖南株洲412005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7年6期
关键词:共同体孩子课堂

钟桢(株洲市石峰区清水塘学校,湖南株洲412005)

共同体教育实践的探索与反思

钟桢
(株洲市石峰区清水塘学校,湖南株洲412005)

创建“学习共同体”的教育实践活动是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得以落实发展的有效方式。本文从厘清概念、全心倾听、让教于学、学会观察、逐步实施五个方面,阐述对“学习共同体”的理解和感悟。

“学习共同体”;协同学习;倾听;观察

笔者参加了由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四小学承办的第二届海峡两岸“学习共同体”高峰论坛。三天头脑风暴式的学习,有示范课、常态课,有专家报告、教授讲座,还有观课议课、集体备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通过学习,既坚定了我们进行“学习共同体”实践研究的决心,也解答了当前实践中面临的一些困惑和问题。

一、拨开迷雾,重新认识厘清概念

目前,笔者所在的学校已申请成为佐藤学教授指导的“学习共同体”研究的基地校,全体教师也研读了佐藤学教授关于“学习共同体”的部分著作。但因之前从未接触过这个理念,教师们对创建“学习共同体”的意义、目的、操作办法等还是不够了解,有抵触情绪。通过三天的学习和反思,笔者对“学习共同体”的相关理论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共同体”是群体中基于协作的有机组织形式。共同体中的人与人关系亲密和谐、休戚与共,有共同的精神意识和特定的认同感与归宿感。“学习共同体”指学习个体在相互认同的基础上,通过相互配合、相互帮助、相互依存而进行共同学习,集体建构达到共同发展。“共同体”已成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韩国就已经提出了第六种核心素养——“共同体”素养。“学习共同体”是指向核心素养的,让学生站在“共同体”的核心位置,以学生学会学习为核心。

“学习共同体”主要采用两两学习和四人小组学习的组织形式,两两是为了形成关照关系,四人才是真正的深入学习。座位的摆放形式不是最重要的,只要能营造两两和四人协同学习的氛围就可以。

“学习共同体”强调的是协同学习,与传统意义上的合作学习有区别。小组合作学习有领导者,学习阶层化,有奖惩系统,重在任务的达成,强调共识。协同学习没有领导者,人人平等;强调学习的乐趣,不需奖惩机制;重视互听、互学和互惠关系,而不是互教;重视差异和主体,要利用差异来创造可能性和机会;重视跳跃学习和真正的学习,主张学生要有新的发现,让学生浸润在思考中。

这些基本概念的界定能帮助教师们走出原有认知的误区,不再把以完成任务为主要目标的“小组合作”等同于主张协同学习的“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除了知识层面的合作,更注重精神层面和心灵的合作。“学习共同体”强调安静倾听,小声交流,但并不是反对大声朗读,它的本质是带领学生深入地学习,让学生安静、安定、安心。

二、放下傲慢,全心倾听关照学生

“学习共同体”特别强调倾听的重要性。作为一名中国人,“聽”是再熟悉不过了的字,但自己却从未真正思考过“聽”字的深层含义。日本“学习共同体”的倡导者秋田喜代美教授,将“聽”字做了全新诠释——用耳朵听、用头脑思考、用眼睛看、用心灵感受、一心一意地倾听,从中国古汉字的构造阐释了全身心倾听的重要性。

反观我们的课堂,虽然一再强调要认真倾听,可收效甚微。问题提出来以后,有的学生没有听清就直接举手;当同学发言时,有的学生还一个劲举手嚷嚷要求发言。学生不会倾听,很多时候是因为教师自己也不善于倾听。当学生的发言符合自己的意图和预设,教师就给予表扬、鼓励,当学生的发言离自己的预设有较大偏差时,教师千方百计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思路去想、去发言,当学生站起来回答不出时,教师直接要孩子坐下再思考。教师没有做到专心专意地听取每个孩子的发言并做出敏感地应对,没有慎重地选用每个孩子都能理解的词语讲话,学生自然也做不到专心专意地听取教师和同学的发言,并给予积极的回应。

教师不会倾听,很多时候是因为内心“微小的傲慢”。日本著名学者大村先生说过,“教师在进行自己从前经验过的课堂开展、已经掌握自如的教材时,自己的心中会滋长微小的傲慢之心,因此谦逊之心逐渐减少。这个程度或许是‘只有我会’的程度,却与‘拼尽全力’的程度不同。学生会感动于新鲜的事物,我们也应该怀抱对于新事物的小小不安与期待、面对学生提供教材。这样的情感会撼动学生。相反的,如果不用初心面对,学生也会相同的缺乏内心的震荡,这是我所不乐见的。”的解如此,很多教师甚至是优秀教师,在教自己非常熟悉的、有可能教过几轮的教材时,多少会有点轻慢,认为自己已经教得非常好了,不愿意深入研究学生,研究教材,不愿意全心倾听学生的发言,自然也无法感动学生。

作为教师,我们要放下傲慢之心,怀有谦逊之心。我们要认真研读文本、研究学生,设置适合学生开展协同学习的核心问题;我们要用眼睛、用耳朵、用心灵倾听孩子的发言,听出孩子言语背后的心情;我们要倾听孩子的语言,倾听孩子的行动、思维和沉默,听出孩子无法说出的信息。对于一贯以来善于教的教师来说,对于一直以来因发言得到教师肯定的学生而言,倾听不亚于一种修炼。我们自己要学会关照孩子,只是站在他们身旁,温柔地应对,不是主动去教,这样,孩子才会关照同伴。

三、让教于学,同心共建话语系统

台湾的林文生校长给我们上了一节关于圆柱体体积的示范课,130多字的长文本题目,学生理解起来有较大的困难。一个小时的课堂教学,教师指导学生一遍遍地读题,找多余讯息、找关键讯息;一次次地小组协同学习、交流讨论,研究这些讯息与解题的关系;一轮轮地确定,是不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已经听懂了。教师不时提醒孩子们上课的三个原则:要倾听记录,不懂时勇敢地说出“我不会”,交流时热情分享。

安静的课堂,没有高举的小手,没有大声的展示,看似平淡无奇甚至无趣,这让看惯了传统课堂的我们暗自担心,教师没教什么,孩子们肯定听不懂。然而,课后的调查结果却让人大吃一惊,全班最弱的一个四人小组,有三位同学都明白了第一种解法,能正确解题。

回想在自己学校,笔者也经常随堂听课。数学课上,出示例题后,教师们大多是带学生读一遍题,就开始自己一步步讲解,大到公式的运用,小到计算的步骤,生怕有一点遗漏。一道题讲完,忙着讲下道题,学生来不及喘息,来不及消化,跟着教师的进度不停地赶。看似教师的效率很高,所讲的题目类型多,解法多,但课后反馈的实际效果却不尽人意,有些学生连最简单的例题都没听懂。教师生怕学生听不懂,就不停地讲,结果讲得越多,效果反而越不好。因为学生只是在被动地听,没有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每个学生的学习困难点不一样,碰到困难点卡壳了,没人帮助解决,后面的自然也无法听懂。

对比林文生校长的课堂,我们不难看出,数学要慢下来,慢才能生快。教师要“闲”下来,学生才能“忙”起来,忙着思考、忙着交流、忙着记录、忙着分享;教师少教,是为了让学生多学;教师少教,才能留出充足的时间做组内的互动,才能让学习发生在每个学生身上,才能让学生之间发生真实的、有效的、深度的学习。

整节课,文生校长的话语不多,但声音轻柔,态度亲切,处处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包容和鼓励。如:“我们今天要营造幸福的数学课堂,享受数学的乐趣,不用急。”“不会的时候,勇敢地请教同学哦。”“为什么这个条件用不到?这个很难哦,我也说不清,谁来说说看?”教师的语言系统让学生知道了怎么说话。于是,在近距离的课堂观察中,我们听到了“你会了吗?请你再把你的思路说给我听听。”“还有其他方法吗?我们再想想。”“我们的想法别的组说过了,我们再看如何深入。”“你这个方法真好,不过这里还可以更简洁一些。”师生共建的“学习共同体”话语系统,让学习没有抱怨、指责、不安,只有理解、鼓励、等待。

四、学会观察,诚心构筑同僚关系

这次学习,我们观摩了三节示范课。课上,每个学习小组都设置了一名教师观察员,近距离观察、倾听、记录孩子们的学习情况,课后做观察分享。几十名观察员以他们的“蚂蚁之眼”对学生四人小组协同学习状态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对学生的名字、发言次数、交流语言、情绪的变化等都做了详细记录和分享。通过观察员的分享,我们能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状况,了解学生学习的困难所在,了解学生的学习转折点,了解学生的互帮互助和思维碰撞是如何展开的。

“学习共同体”观察员的观课议课与我们平时所做的听课评课大不相同。以往的公开课或教研课,观课教师一字排开,坐在后面盯着授课教师,记录的是授课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流程或精彩的教学语言,关注的中心是教师的教,很少注意到学生的学。评课时,观课教师主要是针对授课教师进行相互评论,评价这个课哪里上得好,哪里上得不好,该如何改进。像这样的课后研讨,授课的教师听了当然会不舒服,所以很多教师不愿意上公开课。

“学习共同体”的观课议课没有对授课者的评头论足,而是把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教师的态度作为讨论的中心问题,互相谈论这节课哪里有意思,哪里比较困难,教师是如何应对和串联的。如果出现问题和困难,大家一起研讨面对。正如文生校长所言,“课堂上出现的问题不是教师的问题,是我们共同的问题”。这种观察和交流,让每位教师都能把课堂打开,把心门打开,让教师之间得以构筑真诚的“合作性同僚”关系。

五、放慢脚步,潜心学习逐步实施

来福州之前,笔者所在的学校也开始了“学习共同体”的初体验,逐步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和轻声交流的习惯,逐步建立两两合作与四人合作的关系,还将所有教室的座位排成了U型。可还没实施几天,就遇到了很多问题:教师们不接受不认同,孩子们不习惯不安静,家长们不支持不配合,担心孩子的脖子和视力,担心孩子的学习和成绩……

对于教师来说,由熟悉的课堂教学模式转为陌生的“学习共同体”模式,因要充分倾听和组织合作学习影响了教学进度,因座位调整让学生背对教师,教师无法用目光和动作进行调控,丧失了教师的权威,因学生的不适导致成绩的下降。种种不安、焦虑、困难,让教师们畏惧不前甚至倒退。

当然,学校管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在面对家长不满座位的变换,甚至要告状的问题,校长们支招:可以召开班会,征求学生的意见,让学生自己决定要不要变换,学生愿意,家长自然也同意;面对教师不愿意变革,把U型座位还原成秧田式座位的问题,校长们告诉我们不要着急,可以先成立项目组,让愿意变革的教师先进行研究,其他教师看到成效,就会慢慢地跟进。学校不要一心想着全面推广,先要做深入研究,推广容易推深难。

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要指望一蹴而就。唯有静下心来、潜心学习。先转变观念、改变自己,再放慢脚步、逐步推进。有问题有反复是正常的,只要我们明方向、看长远,细思量、慢推进,有这么多“学习共同体”联盟校的陪伴与同行,我们的改革之路终会越走越宽,越走越顺!

[1]〔日〕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2]〔日〕佐藤学.学习共同体构想与实践[M].黄郁伦,译.台北:亲子天下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徐小敏)

猜你喜欢
共同体孩子课堂
爱的共同体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