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数感培养对策研究

2017-04-15 15:04毛小燕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数感对数素养

毛小燕

(闽清县池园镇中心小学,福建福州350807)

小学数学数感培养对策研究

毛小燕

(闽清县池园镇中心小学,福建福州350807)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关注学生数感的培养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转变学生学习的基本状态,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文章结合对数感的认识探讨如何借助适当的教学方式,帮助小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建立数感。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数感培养;对策

数感是在新课标提出之后被加入到小学数学中的内容。它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概括而言,数感属于人们在认识数学、学习数学过程中需要具备的一种核心素养,是人们对数的一种感觉。也就是说,数感是人们对数的意义的积累,能够借助不同的方式来表示数,并借助数与他人交流,做出比较科学合理的解释。数学教学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以数学的视角观察问题,并思考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数感,并提升学生的能力。

一、综合学生实践活动,增强学生数感

大量的实践证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以动手为基础的。因此,在实践中,要结合实际情况,关注学生发展和思维引导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动手中动脑,继而达到增强数感的效果。动手是学生在观察、分析、实践之后,将外在的东西不断内化的过程,为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提升奠定基础。在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汇总认识数学,感悟数学,增强数感,可以借助以下实践互动开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比如,在认识千克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亲手实践中感知数学知识中千克的概念。首先,教师先让学生用手称量重达一千克的苹果、盐以及豆奶粉的质量。其中盐可以选择两袋半斤的盐,豆奶粉可以选择四袋250g的奶粉。之后让学生通过数数的方式了解苹果、盐以及豆奶粉的数量。然后,教师有必要准备几个不同质量的盒子,其中包含一千克的盒子,让学生在里面用手掂量出一千克的箱子。在这个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认识到了一千克所具有的实际重量,进而增加学生的数感。

又如,在四年级下册“平均数”教学中,当教师要让学生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时,教师先复让学生自己在题卡上尝试练习。然后让学生汇报展示各种方法,互相讨论。接着,让学生到黑板上教具边说边展示。最后让学生合作讨论归纳出“移多补少”的方法就是:把最多的补给最少的。这样,能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把数感培养落到实处,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加深,从而建立起良好的数感。学生不仅获取了知识,发挥了主体意识,他们的创新意识又得到了培养。

二、借助生活化知识引导,提升学生数感

数学源于生活,在教学中,有必要借助生活中的事物开展教学,在生活中帮助小学生建立数感。因此,在实际中,可以借助家校合作的方式,帮助学生培养数感。通过课上的讲解,让学生了解不同家里面的人数,知道自己家住在几号楼等。在教师引导之后,可以与学生的家长联系,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在生活中,家长可以引导学生,出游的时候,引导学生自主观察车上的人数;在买学习用品的时候,问一问学生买了几件学习用品。在家校联合的过程中,学生对数感的认识将会更深刻。在教学长度单位课中,教师可以课前设计一张表格让学生做调查。比如,去学校操场测量一下200米、100米、10米的距离,测完时做好记号,区分出10米、100米、200米距离,并匀速地走一走,跑一跑。在教学长度重量单位课中,教师可以带上磅秤到教室。课始,就先让学生进行分小组测量事先布置学生带来的东西,1包盐巴,1个水果,1瓶矿泉水,一枚硬币等,并做好记录。这样,通过看一看、掂一掂、称一称,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数感,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源于数学,从而对数学学习充满了无穷的乐趣。在教学“认识10以内的数”时,当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1到10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发现班级中的10以内数的存在分析,让学生感受到数的真实存在。如,学生一个人坐了1把椅子;教室有2扇门;学生在3班上课等,在科学的引导中,培养学生数感。

三、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强化学生数感

具备良好的数感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知识的内涵,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需要借助教学的实际,关注不同数学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加深对数感的认识,进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感。因此,学生数感要想更好地培养,必须让学生对现实问题有更多的理解和接触,并有意识地将数量关系与现实问题联系起来。

比如,在教学余数的除法时,教师先用学生最感兴趣话题的创设情境:同学们,春天来了,你们最想做的是什么事情呢?“春游!”在春游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哪些麻烦问题?同学们纷纷提了很多问题,有买票问题、租车问题、租船问题等。孩子们从多角度考虑,设计了许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其实这就需要数感。最后大家选择了借助划船出游。有31名同学和一名教师要划船出行,每一条船最多可以坐6个人,那么需要几条船?有的学生脱口而出,需要5条。那么剩下的两个人怎么办?在学生思考中,决定租6条小船出游。通过学生联系实际分析研究,帮助学生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数学的认识,让学生了解到学好数学的重要性,也强化学生对数感的认识。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细致周到地考虑到了每个方面,他们能运用自己原有生活的经验、知识基础不断地完善对原有知识的理解,对知识基础的认识,从而建构对社会生活及知识本身新的意义,使真实的实践与学习者有效联系,强化数感。由此可见,学生只有将知识运用于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才能真正地理解它,才能使数学知识真正有用武之地。这样,学生才能够让社会生活的认识与了解会强化数感的形成,反之,学生也能用自己对数的理解去认识了解社会生活。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数感是核心素质教育中的关键。由于数感并非一种先天具备的素质,因此需要教师和家长之间相互协调,共同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感。在教学中,教师不要急于一时,因为,数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随着学生知识的增加和认识的增强而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在实施教学的阶段,教师要有针对性地,科学地引导学生,在长期潜移默化的引导和教学中,让学生加深对数感的认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1]吴晓燕.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数感培养策略[J].数学大世界,2016(1).

[2]陈佩.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之数感的培养策略[J].内蒙古教育,2016(12).

[3]梁尚扬.浅谈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如何培养数感[J].数学大世界,2017(1).

[4]王芳.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1).

[5]高伟伦.叫醒学生多种器官孕育数学核心素养——小学生数学推理能力培养的“四动”策略[J].学子(理论版),2016(16).

G623.5

A

1673-9884(2017)05-0067-02

2017-04-13

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2016年度县级课题(2016-02)

毛小燕,女,福州市闽清县池园镇丽山小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数感对数素养
含有对数非线性项Kirchhoff方程多解的存在性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指数与对数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指数与对数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对数简史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