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斌
(福州则徐中学,福建福州350011)
充分利用民间美术资源培养中小学生美术核心素养
许斌
(福州则徐中学,福建福州350011)
开发利用民间美术资源,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良好途径,有利于丰富教学教材内容,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在传承美术文化中,应以合作、交往、创造和批判性思维方式开展教学工作,做好利用民间美术资源的评价和提升工作,促进教学相长和学生的自我发展与完善。
民间美术;文化传承;教育目的;美术核心素养
民间美术资源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凝聚着地方群众深厚的文化情结,代表地方审美倾向,具有很强的地方特色。它贴近学生生活,是广大中小学生艺术生活的有机沃土。在学生从小到大接受的美术教育中,民间美术属于文化基础范畴,以民间美术元素作“红线”,贯穿或连结美术教学,不仅可使学生增进爱土爱乡及对“根”的依恋,达到健康生活、树立人文情怀的目的,还可使其充分感受与理解不同地区和民族文化的内涵,包容不同文化并存现象,达到传承文化、提升素养、健全人格、发展身心的目的,并激发创新灵感和火花,成就自我出彩的人生。
课堂是美术学习的主要阵地。开发民间美术资源进课堂,要架设好民间美术资源通往课堂的“桥梁”,利用乡土素材,与现有教材相融合,设计出更加丰富,更具个性,更能激发学习兴趣的美术课堂教学。
一是要认真对民间美术资源进行研究,提取乡土文化要素,以备为先导,形成“备—教—学—评”的教学新模式,拓展传统“教—学—评”的空间。福州民间美术资源丰富,如素有“福州三宝”之称的油纸伞、寿山石、脱胎漆器,以及花灯、剪纸、软木画、畲乡服饰、闽剧脸谱、坊巷建筑等等,不一而足。教师要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所在年段教材,深入研究和挖掘民间美术资源中的美术元素,运用于美术教材与课堂教学。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引入民间美术元素教学时应以教师讲解和示范为主;中学生基本具备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则应做任务的引领者,通过课前预设方案,让学生根据课题设计出探究、走访的计划和路线,自主探索民间美术资源的奥秘,并在该过程中仔细观察、深入体验,感受民间美术作品的外在美,及其所承载的厚重内涵。通过结合教材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知识点,形成审美能力,进而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作出正确的评价。
二是要选好切入点,精编优选,成为校本美术教材,形成“民间美术—校本—教材”三环相扣、主辅结合、新的教材体系,丰富课程设计与课堂教学的内容。根据笔者参与福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福州民间美术资源在中小学美术教学的开发和利用》研究和参与福州民间美术资源进课堂《校本美术教材》编写的体会,在结合教材《纹样设计》开发的校本《纹样设计——畲族服饰》一课中,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福州晋安区日溪乡的畲族服饰纹样形式、色彩及文化特点,使学生更好地认识教材中的知识点在生活中的表现,理解了现代生活中的纹样设计及其运用原理;在开发校本的另一课《寻找福州城的记忆——油纸伞》中,通过引导学生探究油纸伞在福州人生活中的历史和现状,感受油纸伞工艺、造型、纹样设计的形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设计伞面纹样的热情与愿望。又如,在结合教材《手工书设计》开发的校本《福州风景名片》一课中,通过引导学生分小组考察三坊七巷、仓山小洋楼等建筑的风格与文化背景,收集素材,要求运用所学的铅笔淡彩等技法进行手工书设计,充分调动起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凡此种种,均可展现出主辅教材结合、教学有趣互动的良好效果。
三是要在教学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以传统或现代的手段,生动予以展现,使美术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美术以美育人,是一个直观感受的课程。以往学生多通过课本图片和PPT感受美术作品,无法达成具体认识,满足好奇心,激发深入学习的兴趣。而通过走到生活中,走进博物馆、展览馆,展开民间美术资源发现之旅,与民间美术作品亲密接触之后,多数学生还是非常容易理解美术作品表现形式、艺术造型和文化内容的。此外,现代中小学生受电脑游戏和动漫文化影响和包围,较少关注身边种类多样的美术,对民间美术更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以,学校可以邀请民间艺人到校与学生接触,讲解民间美术制作工艺和史地文化,让学生感受民间艺术之美、人文之美,拉近美术学习与学生生活距离,促进学生对美术的理解,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当学生体验到原来美就在身边,不仅可以增强学习美术的热情,更可培养其关注生活,在生活中寻找美、创造美的能力。
培养核心素养是世界中小学课程的首要目标。[1]作为一个学术词汇,“核心素养”可以理解为“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中,这种“品格”和“能力”不等同于“知识和技能”,而是个体在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某种思维品质和行动能力。[2]目前,世界上多数组织和国家所认同的、具有跨学科核心素养性质的是“4C”,即合作(collaboration)、交往(communication)、创造(creativity)、批判性思维(creatical thinking)。[2]
经专家研讨,我国美术学科现已提出自己的五个核心素养——图像识别、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并绘制出以视觉形象为生发之源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五环结构关系图。[3]
为充分利用民间美术资源培养中小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以上述“4C”方式传承优秀美术文化,促进教学相长和学生发展:
1.在合作方面。需要引导学生分组协作,共同探究民间美术。根据小组分配的任务进行组员分工,预设探究的方向,对民间美术象征性符号进行筛选和应用,并在小组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最后展示成果。在此过程中,学生明确自身责任,与其他同学共融,不断交流对民间美术文化的理解和体会,扩大共识,加强协作,以克服自身狭隘思想,用发展眼光看待民间美术,锻炼和提高自身的合作能力。
2.在交往方面。需要为学生扩大视野、丰富体验打开一扇窗、一户门,为其提供一个发展课外情境探究的广阔平台。开发利用民间美术资源,丰富了美术教学资源,延伸了课堂学习内容,在组织学生协作探究与访谈民间艺人等活动过程中,应重视增强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指导学生从各类作品中感受不同文化的融合与碰撞,理解文化交流也是人与人、民族与民族之间交往的自然结果,从而增强其开放意识,反对保守主义,不断巩固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
3.在创造方面。需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以创新精神让民间美术在现代生活中得以延续和传承。民间美术文化是源头活水,是艺术创新的“灵泉”和“滋养品”。在引导学生创造时,应将民间美术中丰富的人文审美形态和人文精神与现代文明相结合。“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立足感观世界大胆想象,促进学生个性的解放和创造力的发展。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可将传统美术元素(如畲族服饰纹样)植入现代生活用品设计,或以现代元素(如动漫形象)表现于民间美术工艺之中,使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创作出新生代更易于接受的形象,引发人们对民间美术更大的关注和喜爱。
4.在批判性思维方面。需要强调“基于问题式学习”,引导学生告别传统式学习模式,学会独立思考,培养其综合性思维和问题探究能力。在美术学习中,仅有“情境”是不够的。当前,教育进入核心素养培养时代,美术课堂不再是学生获得美术知识的唯一途径,应开发利用民间美术,使学生关注到生活中更广阔的美术空间,让学生在更广大的美术情境中认识美术。因此,美术教学在此情境中应给学生提供具体的“学习任务”或“研究课题”,让他们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中锤炼知识运用能力,增强学习效果,提升核心素养。
“求知不是消极地接受,而是真实主动地进入知识领域,拥抱知识。思维必须行动起来,主动出击,迎接迎面而来的知识,丰富自己的心智,让自己从无到有。”[5]随着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遵从“以人为本”的原则,学校美术课程需要再出发,重新焕发教育的生命活力。
核心素养是世界中小学生美术课程设计和评价的首要依据。目前,许多国家对培养核心素养已制订出相应的评价标准。如美国制订的2014年《国家核心艺术标准》,提出以“基石评估性模式”来衡量学生对艺术过程要素的理解及行为表现的实施情况。该理论由美国课程与教学理论专家杰伊·麦克泰和格兰特·维金斯在合著的《重理解的课程设计》中提出,以课程设计方法——“逆向设计法”为指导,强调“为理解而教”,通过课程设计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从而促进学生的行为发生和改变,真正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持久掌握和迁移。[5]因此,对利用民间美术资源与中小学美术教学结合,也可结合各年段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制订评估标准,嵌入每个学习阶段,使学生明确各阶段目标任务,产生完成任务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并“用量规作为真实性评价工具”[5],提升学习效果。
1.关于做好评价工作。教育主管部门和广大中小学校应根据开发利用民间美术资源任务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评价表,由美术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任务目标和完成任务的基本要求,形成有策略的研究和探索,并进行教学评价。做好该项评价工作,应注重过程性、客观性和发展性,注重学生在任务中的成长而非单纯的技能和结果,让不同天赋、层次的学生从中树立学习自信心,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对美术的认知和情感。同时,教师也要根据相关任务和评价项目明确重点,发现难点,及时对学习民间美术文化作出指导和教学调整。评价工作有师对生,生对生,和学生的自我评价。通过开展评价工作帮助学生培养自我反思能力。
2.关于做好提升工作。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每一件美术作品都承载着地方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发展,是人民智慧的结晶。民间美术植根于民间,融合了当地的地域文化和风土人情的艺术形式,内容丰富、品种多样。但因过去受外来文化渗透和自我保护不足,现代学生对此越来越不了解和重视,亟需进行发掘和保护,让民间美术回归生活,运用于创作活动,使之契合现代生活,展现魅力,设计出更多、更美的衍生产品、用品和作品,美化人们的生活。
作为一名中小学美术教师,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时,也要同步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理论素养,走访名家,交流经验,广泛涉猎社会和自然科学知识,探究美术与其他学科关系,了解美术发展趋势及对生活的作用和影响,利用民间美术资源当好学生学习的领路人。
总而言之,培养核心素养不单是学生的任务,也不单是知识技能的学习,而应当是用包括知识、技能与态度在内的种种心理和社会资源,在特定环境下培养锻炼一种应对复杂课题的能力。开发和利用民间美术资源,正是这样一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良好途径。
[1]胡知凡.核心素养是世界中小学美术课程的首要目标[J].课程·教材·教法,2017(3).
[2]段鹏.国家提倡“核心素养”,今后美术课得这样上[EB/OL].[2016-10-18].http://news.artron.net/201 61018/n876489_1.html.
[3]尹少淳.“头摇尾摆”——学科核心素养本位的美术教学[J].中国中小学美术,2017(1).
[4][美]理查德·保罗,琳达·埃尔德.批判性思维工具[M].侯玉波,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111.
[5]胡泊,冯兰.一张图一个概念读懂美国未来艺术教育走向——艺术教育评估新“范式”:基石性评估模式[J].中国中小学美术,2017(2).
G40-014
A
1673-9884(2017)05-0098-03
2017-04-11
许斌,女,福州则徐中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