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夜市变身为台江新风景线

2017-04-15 14:15:18陈奇
福州党校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台江夜市

陈奇

(中共福州市台江区委党校,福建 福州 350002)

夜市,顾名思义,是夜间做买卖的市场。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宋太祖诏令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至三鼓已未不得禁止”。[1]苏东坡《牛口见月》诗有句云:“龙津观夜市,灯火亦煌煌……不知京国喧,谓是江湖乡”。[2]可见夜市古已有之,并且极为繁荣壮观。进入现代社会,“夜市”更是很多城市的“名片”,如北京东华门大街夜市、杭州胜利河与河坊街夜市、武汉吉庆街夜市、乌鲁木齐“五一”星光夜市、台北士林夜市、台中逢甲夜市、高雄六合夜市等。逛夜市是认识一个城市最好的方式。中国那么大,城市那么多,个性风貌千差万别。夜市成了本地地道风味的最佳呈现地点。与全国其他城市一样,夜市,是福州人夜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到现在为止,福州市还没有一处真正的规范夜市。就台江而言,夜市多属于摊贩自发形成,多以占道摆摊经营为主,按照法律法规,这些摊贩应予以取缔,但由于现实困境,无论如何劝导查处,他们始终存在。那么,可否转变管理思路,专门划出一些地方来建立夜市呢?这是许多市民的期盼。其实,如果能划出专门的地方设立夜市,不仅利于管理,还能降低对其他居民的影响,并且在帮助就业、方便市民生活、活跃市场、打造地区名片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可谓一举多得。笔者通过对台江区“夜市”现状的分析,结合本地区实际,对让夜市变身为台江新风景线进行探索思考,提出三点应对策略。

一、科学规划,描绘好台江新的风景线

台江区位于福州市区中部,闽江北岸,区域面积18平方公里,江岸线全长7800多米,是福建闽江流域水陆交通枢纽,农副产品集散地,拥有滨江自然资源和商贸人文资源,素有“黄金宝地”之美誉。

(一)审视现状,正视问题

台江区自古就是闽都商贾云集商贸繁华之地,是福州商贸文化的发祥地。元朝诗人萨都剌的《福州城南》诗云:“旧说榕乡好,来游鬓已丝。片云山对户,一雨水平墀。绿袖持蕉叶,丹林压荔枝。城郭南有市,灯火夜眠迟。”[3]从“城郭南有市,灯火夜眠迟”可以看出,早在数百年前的元朝,台江就有繁华的夜市生活。确实,滨江依水的台江,它的夜市以琳琅满目的商品种类、色香味俱全的各色小吃、低廉的消费价格与独特的夜市文化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些夜市大都属于摊贩自发形成,且往往存在占道经营现象,夜幕下,车辆、摊点与逛夜市的人群混杂在街道上,人声嘈杂,油烟升腾,既威胁消费者的人身安全,也无法保证食品质量,同时,也给周边群众的正常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周边住户意见多多,投诉不断。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这些夜市摊点必须取缔,但实际情况是,管理部门无论怎么劝导查处,这些摊点始终难以销声匿迹。

(二)转变思路,科学规划

自发式的夜市无疑带来诸如问题,比如安全问题、市容市貌问题、管理问题等等,却又无法予以彻底解决,既如此,我们何妨不转变思路,借鉴其它地方的成功经验,让夜市转身,成为城市新的风景线呢?

夜生活是现代社会人们生活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夜经济是现代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国家商务部的一份调查显示,北京王府井出现超过100万人的高峰客流是在夜市,上海的夜间商业销售额占白天的50%,重庆2/3以上的餐饮营业额是在夜间实现的,广州的服务业产值有55%来源于夜间经济。可见,夜间消费实力不可小觑。规范而成功的夜市,其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一是能够为百姓提供更加丰富多彩、安全便利的夜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二是有利于促进餐饮与其它行业,比如工艺美术、土特产品、服装、小百货等的互动发展;三是有利于为自主创业、下岗人员、外来人员提供更广阔的就业空间;四是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城市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五是有利于通过对现有不规范夜市进行综合整治,进行城市环境的有效治理。总之,建设规范的夜市是一项发展经济、造福百姓、提高城市品位的工程。

那么,要让夜市变身为台江新风景线,首先,要做好科学规划,这是让夜市成为新风景线的先决条件。

台江区新的夜市规划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统一规划、科学选址,追求品味、品质、品牌。坚持以人为本,体现大众性、平民化。台江区有夜市的传统,滨江码头、万宝商圈、上下杭街区、义洲河下等都可成为备选之地。应引导夜市摊点有序经营、注重品质、打造品牌。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三高”方针,夜市既要有高大上产品,更应有适合大众消费的中低端产品,确立品质导向,追求卓越,打造品质夜市风景线。

二是特色型夜市与创业型夜市相结合。坚持特色立“市”,建设台江品牌夜市,必须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理念,立足台江特色,贴近大众生活;设立创业型夜市,为城市低收入群体、进城务工人员、大学生创业者搭建一个创业平台。要体现价廉物美、卫生可口的特色,营造休闲、热情、快意的氛围,有别于餐馆、酒家的消费感觉。要以提高大众生活品质为导向,打造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吃购娱功能齐全、设施健全、环境整洁、服务周到、管理科学的“品质夜市”,使夜市成为本地民众和外来游客的快乐去处,向往之所,成为台江新的风景线。

三是政府主导和市场配置相结合。建设品质夜市,必须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配置相结合,让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形成合力。政府应利用行政优势,在夜市规划、资源整合、配套政策、市场准入、监管考核、环境优化、宣传促销、提供服务等方面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市场资本在政策引导下参与运作,实现优势互补,进而实现效益最大化。

二、对接旅游,点亮台江夜市的新风景

众所周知,旅游业可以有效带动多种行业、产业的发展,又能满足大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在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经济作用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彰显。台江区区域面积狭小,没有更多的用地用于发展工农业等,而台江却有着得天独厚的“滨江”以及拥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特点,因此,充分利用这些特点,打造台江特色旅游品牌成为了台江发展的重要策略。笔者以为,做强做好夜市,对接旅游,可以成为点亮台江的新风景。

(一)与闽江夜游项目对接

福建母亲河——闽江最繁华的12公里岸线就在台江。这是台江打造特色亲水品牌旅游得天独厚的资源。目前台江区正依托区位优势,美化滨江岸线,大力整合台江段码头资源,推进万达游艇码头、苍霞游艇码头建设上档次上规模。结合闽江北港景观改造,对接福州市步行道建设,建设集外滩生活、休闲娱乐、江滨景观廊道、水上游览航道和都市夜景为一体的滨江景观带,打造生态台江旅游,展现台江亲水魅力。同时,进一步丰富“闽江游”内涵,争取引入游艇项目,壮大新兴游艇旅游产业,发展游艇旅游观光带,与现有“游艇派”形成互动,打造特色游船,开发“闽江文化探索之旅”等水上主题旅游,引入互动娱乐综合项目等,打造不夜闽江,全方位塑造“闽江游品牌”。这其中,笔者认为,全方位塑造“闽江游品牌”,应嵌入台江特色夜市一环,这个夜市自然以特色美食为主,兼顾其它。众所周知,台江地方传统小吃众多,海蛎饼、葛粉包、千百糕、依海肉燕、葱油饼,鼎边糊,延平路海防前的光饼,龙岭顶炒米粉,青年会的鱼丸、卤味、饭包以及达道牛肉、耳聋伯元宵、端午节龙舟饭等等美食因原料地道,风味独特,物美价廉,独具特色等等,均名闻遐迩。因此,可在滨江一带,划出合适的地块,建设与闽江夜游相适应的夜市,努力使滨江美景让游客流连忘返,台江美食让游客魂牵梦萦,让台江夜市成为台江旅游品牌一道亮丽的风景。

(二)与上下杭改造对接

上下杭位于台江区中部偏南,现今面积为0.47平方公里。地处“山”(大庙山、彩气山)与“水”(三捷河:星安河、达道河、新仔河)之间,街区内拥有“全闽第一江山”大庙山、钓龙井、去毒社、张真君祖殿、武圣庙、杨鸿斌故居、高氏文昌阁等上百处古迹,自然景观优美、文物保护单位众多。上下杭是福建海洋文化和闽商精神的重要发祥地。以双杭地区为代表的福州商人,曾经从这里启航,顺着海上丝绸之路,到世界各地发展而成为闽商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上下杭的陈文龙尚书庙、张真君祖殿、天后宫等古迹,更承载着海内外无数信众的信仰。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工程2013年启动,目前,已完成省商务总会、陈文龙尚书庙等数十处院落的修复工作。据获省政府批复的《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可知,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以商业、居住、旅游、文化等复合功能为主,将形成具有浓厚的福州中西合璧建筑文化特色和典型的福州闽商文化特色的传统街区。规划还从功能结构的角度划分出了七个功能分区,分别为:上杭路商贸会所区、下杭片商业休闲区、三捷河休闲旅游带、龙岭顶民俗休闲区、文化展示区、商业体验区和创意街区。2018年全部改造完成后,将成为福州市继三坊七巷后又一张城市文化名片。笔者以为,如此一张城市名片,如果仅仅着眼于“日光(白天)”效果是不够的,基于台江的历史传统文化,还应考虑“月光(夜晚)”效益,也就是夜市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因此,在建设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时,应考虑在合适的地方,比如沿着隆平路、龙岭顶一带,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夜市,这个夜市,不能一味追求“高、大、上”的氛围打造,而应该是用真正接地气的美食、工艺、土特产、旅游纪念品、小商品等去吸引大众,让大众不但陶醉于它的美味,更沉醉于它的品味,不仅只是体验一场匆忙的休闲娱乐,更可以带来身心的快乐。这样,独具台江特色的夜市文化,足可以让游客匆忙的脚步从白天流连到夜晚。

三、科学管理,塑造台江夜市文化品牌

“脏、乱、差”往往是人们对福州一些夜市(夜排档)的印象。其实,这些问题并不是夜市的本质属性,而往往是管理者的前期规划和后期管理跟不上造成的。成功的夜市却可以做到人流如织,却有条不紊,真可谓“兴旺而不乱”。这从北京的东华门夜市、开封的鼓楼夜市、新疆“五一”星光夜市、台湾的士林夜市、台北饶河街观光夜市等可见一斑。笔者以为,台江夜市要成为城市新的风景线,就一定要在管理上做足文章,狠下功夫。

(一)加强领导,成立管理机构

应及时成立相应的夜市管理机构,制订夜市经营秩序管理措施,负责协调工商、环保、疾控、城管、经贸、安监、物价、旅游等部门,共同做好夜市布局、规划调整、餐饮类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油烟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夜市常态化督导考核管理、市场异常波动管理、突发事态快速反应等工作。

(二)建章立制,严格经营行为。根据台江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订夜市商户准入标准制度,严格保证设施合规、商品质量达标、食品卫生安全、守法经营、文明经营、诚信经营等。同时,要求每一个商户、摊位,除要注意所售商品、食品卫生安全外,还要搞好环境保洁工作。对违反规章制度的商户和摊贩,及时取消其在夜市商圈经营的资格。

(三)顾客至上,树立服务理念

夜市管理者和经营者要牢固树立服务理念,做好夜市的软硬件建议。一是完善夜市的公共设施建设,如道路、水电供应、公交站点、停车场、公厕、消防应急设施、逛街标示、污水排放等配套设施。二是加强人性化服务,在休憩、取款、逛街标示、夜市动态信息、免费上网、电子支付等方面,为游客提供更人性化和细致入微的服务。

(四)宣传引导,规范商户行为

积极做好宣教工作,引导商户规范经营。可采取上岗培训、上门宣传、发放告知书、宣传材料、开座谈会等方法,经常性与商户之间开展沟通、交流活动。同时,广泛开展台江已经坚持数年的“党员诚信店”活动,组织商户学习交流夜市经营管理经验,让他们不断丰富经营经验,提升服务水平,收获更大效益。

(五)行业协会,商户自我约束

我国近年兴起民间社会组织开展“民间治理”,民间社会组织最大的特点在于贴近社会了解民情,能比较客观、及时地表达群众的意愿,因此,可允许持证经营的夜市商户成立行业协会,通过参与监管,加强与商户沟通,这样,行业协会能够代表会员的利益进行下情上达,也能以桥梁纽带身份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进行上情下达,还能进行横向的不同群体的利益对话协调,化解利益矛盾,防止非理性的“大众行为”,在政府法规引导下,真正担负起行业管理的职能,既能形成有组织、有秩序的利益表达,也能对商户起到自我约束的作用,强化行业的诚信经营、互助合作和遵纪守法理念,有利于维护行业秩序和社会稳定。

(六)重视宣传,打造特色品牌

老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其实,现代社会,酒香也怕巷子深。因此,应重视产品的广告效应,积极做好宣传工作。一是应积极健全服务于台江区旅游的夜市宣传推广体系。强化宣传推广力量,建立健全集聚旅游、新闻、宣传、商务、文化等多部门力量为一体的旅游宣传推广体系。二是用心打造具有鲜明台江特色的夜市品牌,让特色吸引顾客。对夜市整体风貌进行特色化设计,在摊位、移动餐车、桌椅、遮雨设施、器具等方面,做到既体现个性特色又相对规范。突出台江传统文化韵味,展现台江人文精神内涵,让夜市飘散着台江浓厚的历史风韵。以本土老字号商品为夜市主打品牌,同时,精选全国各地名小吃、老字号商品入驻。精心设计台江旅游和夜市有机结合的夜游新产品,让商业、休闲业、娱乐业形成联动,营造立体多元的夜市氛围。鼓励和引导旅行社、景点和夜市街区开展互利合作,推出若干条串联主要夜市街区和景点的精品夜游项目。选用在市场上信誉好、形象好的企业,充分利用夜市区位优势,植入广告效应。从平面媒体到网络世界,全方位进行推介宣传,全力打造台江夜市这一新风景线的靓丽形象。

[1]河南省人民政府网.http://www.henan.gov.cn/zwgk/system/2016/07/15/010656343.shtml.

[2]诗词名句网.http://www.shicimingju.com/chaxun/list/952723.html.

[3]福州市台江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台江古咏[M].(榕)新出(2001)内书第61号.2002(01).

猜你喜欢
台江夜市
大观楼夜市掠影
华人时刊(2023年19期)2023-11-16 12:33:10
玩遍云南还有这些“宝藏”夜市等你来打卡!
云南画报(2022年3期)2022-04-19 11:15:50
贵州台江翁你河国家湿地公园
文化夜市“点亮”福州夜生活
海峡姐妹(2020年9期)2021-01-04 01:35:46
“网红”夜市
商周刊(2019年18期)2019-10-12 08:51:14
老天津卫的璀璨夜市
幸福家庭(2019年14期)2019-01-06 09:15:16
台江县委离退局传达学习十二届县委常委会第17次(扩大)会议精神
晚晴(2017年6期)2017-06-20 19:25:49
中国·台江 苗族姊妹节
公关世界(2017年7期)2017-05-30 10:48:04
浅析魔芋种植技术
夜市
农家书屋(2015年2期)2015-05-30 10:4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