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朗读指导新探

2017-04-15 12:26庄小玉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夜莺古诗文课文

庄小玉

(漳州市通北中心小学,福建 漳州 363000)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朗读指导新探

庄小玉

(漳州市通北中心小学,福建 漳州 363000)

朗读是把文章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在语言学习中有重要的作用。它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对改变性格,形成一定思考力有关键作用。同时开发学生的右脑,也提高了学生的记忆力和学习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文章通过指出在特殊的语言环境和不同的文学体裁下突出朗读的作用,让学生在朗读中学到知识,在朗读中提高水平,在朗读中享受快乐。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阅读教学;朗读指导

朗读是要求把文章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在语言学习中有重要的作用。首先,在学生朗读文章时,能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有助于他们感性把握文章思想感情,提高审美情趣,对改变性格,形成一定思考力有关键作用。其次,在朗读的同时,化抽象的书面语言为形象的声音,开发了学生的右脑,也提高了学生的记忆力和学习效率。第三,学生通过朗读可以积累好词佳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古今中外就有不少因朗读而成才的人,例如发现特洛伊城遗迹的德国人希泊来。这位杰出的语言天才,一生掌握数门外语,他正是用朗读名篇佳作的方法,不到六个月就掌握了一门外语。

笔者国宋代大理学家朱熹也非常主张朗读。他说: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且要“逐句玩味”“反复精详”“诵之宜舒缓不迫,字字分明”。这样方可深刻领会其材料的意义、气韵、节奏,产生一种“立体学习”的感觉。

怎样在短短40分钟的课堂上,有效开展朗读是每一位语文老师必须思考的首要问题。朗读的形式有很多,有个别读、齐读、男女赛读、师生配合读等等,同时朗读的技巧也有很多。怎样在特殊的语言环境和不同的文学体裁下突出朗读的作用,更不是把朗读的形式简单组合,朗读技巧的硬性规定。以下是笔者在不同体裁的课文中使用的一些朗读教学方法。

一、朗读感受如诗如画的写景散文

在小学课文中有很大一部分文章是描写自然风景的文章。这些文章抓住自然风景的特点,描写生动具体,仿佛让读者身临其境,在结合图片,学习课文的同时,朗读是最好的学习手段。它能让学生从字里行间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在咬文嚼字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神奇,积累名篇佳句,提高写作能力和审美情趣。

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考虑到学生对于桂林这个地方有的还是比较陌生的,围绕课文里描写的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和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笔者出示相应的图片,让学生真实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再结合课文中的描写的语句,“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教师先示范朗读,让学生闭眼感受在大脑中勾画出文字所体现画面。同时让学生抓住特点,说说文字突出了哪些画面,自己印象最深的是哪幅画面,哪个相对应的句子。进而让学生对自己印象最深的句子进行朗读。大家各抒己见,有感而发,在自己朗读和听同学朗读的过程中,掌握课文重点词句。

二、朗读理解起伏跌宕的小说文本

除了在写景的课文中我们能很好地运用朗读来学习理解课文。在写人记事的课文中,朗读也是理解课文中心思想的重要手段。课文通过精彩的对话和生动的人物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将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和个性鲜明的人物展示在学生面前,如果我们只是通读全文,或许只能初步感受到文章的精彩,只有深入内容,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朗读,才能更加体会到语言文字的奥妙,以及作者对人物刻画和情节布置的巧妙。

如教学《夜莺的歌声》一课时,由于课文篇幅较长,在学生默读完全文后,大概了解故事内容后。笔者抓住文章中“小夜莺”和敌人的对话,让学生画下来,并自己练习朗读。通过人物对话的朗读,小夜莺的机灵跃然纸上。这时笔者再组织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学生们把自己当成“小夜莺”,身临其境地体会一下,在狡猾凶狠的德国军官面前,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说话,才能深藏不露,又让德国军官觉得“小夜莺”的“愚蠢无知”。例如:当德国军官突然问:“你们这里有游击队吗?”小夜莺回答“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课堂上的尝试朗读和模仿“小夜莺”说话的语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夜莺”是怎样巧妙地和敌人周旋,为游击队传送情报的。突破了课文学习的难点,又丰富了语言的积累。

三、朗读感悟意境优美的古诗文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诗有着极为独特和崇高的地位。它是人类抒情表意最为重要的方法之一,开拓了人类的精神世界。诗和音乐相伴而生,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美感,它蕴藏着丰富细腻而新颖别致的意境。朗读是诗歌学习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要教给学生方法,培养他们的兴趣,在把握作者感情基调,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之后,处理好朗读的停顿、语速、重音及语气,突出诗文朗读的音乐美。

如《送元二使安西》的朗读指导,此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三四句是一个整体,主人的那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根据送别诗所要传递的这份离别之情,再按古诗文诵读节奏来划分“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让学生自由朗读品味,再一起在配乐声中吟诵。古诗文的朗读教学是一门艺术,怎样通过朗读古诗文,培养语感,提高文化修养,继承传统美德,是每位语文教师必须为之努力的目标所在。

四、朗读把握条理清晰的说明文

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是一种运用范围极为广泛的常用文体,它与人们的生产、工作和生活的关系相当密切,而且由于生活的需要,说明文写作正在大量涌现,并更多地融入到生活。它中心鲜明突出,文章在内容上有高度科学性,结构上清晰有条理,语言确切生动。朗读也是学习说明文的一种好方法。通过有声有色的朗读,使被说明的事物栩栩如生,而不是枯燥无味,从中形象化地介绍事物或阐述事理,在朗读中发展思维,从中得到艺术的享受。

如在教学《长城》一课时,笔者抓住文章是按观察长城的序列层层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把握其内在的逻辑结构,在朗读指导时,让学生靠正确的停顿,节奏的变化来感受文章的内在逻辑结构,进而培养逻辑思维。文中介绍长城的特点,那些枯燥的数据说明,我们也要通过朗读,读出那些特点来。例如“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每块就有两三千斤重”把“数不清”和“两三千斤”等词语重读,并语速稍微加快,更让学生能感受到修筑长城的不易,以及感念古代劳动人民为之付出的血汗。

语文教学的真正亮点在哪里?这是语文教师常常思考这个问题。于永正老师给出了这样的回答:语文教学的所谓“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这就要求发挥教师在语文课堂上的引导作用,使朗读不流于形式,真正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让学生在朗读中学到知识,在朗读中提高水平,在朗读中享受快乐。

[1]郭青松,林艳萍.语文核心素养及培养策略[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7(3).

[2]倪健.巧借朗读,提高学生语文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4(6).

[3]郑凤梅.从两道高考试题反思核心素养的落实[J].中学语文,2017(9).

G623.2

A

1673-9884(2017)11-0049-02

2017-09-28

庄小玉,女,漳州市通北中心小学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夜莺古诗文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夜莺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背课文
夜莺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一万种夜莺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