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雅晶 于宗炜
(尤溪县东城中心小学,福建 尤溪 365100)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听”的能力训练
蔡雅晶 于宗炜
(尤溪县东城中心小学,福建 尤溪 365100)
“听”是与人交流中的重要元素之一,是说、读、写的前提基础,“倾听”体现的是口语交流过程中的态度和语言交际中的素养。训练“听”的能力应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应成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任务。文章从培养习惯、倾听训练等方面,通过教师创设不同的情境、联系社会生活、应用丰富的活动,论述语文课堂中学生“听”的能力的训练方法,让学生学会倾听,在倾听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感悟人生的智慧。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倾听能力;训练方法
听、说、读、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语文素养中,“听”是与人交流中的重要元素之一,是说、读、写的前提基础,“倾听”体现的是口语交流过程中的态度和语言交际中的素养。笔者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倾听”训练,并进行实践研究,总结出一套有效、可行的训练方法,以此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与可操作性。
“听”在与人交流中承担着接受信息的作用,是通过大脑进行分析、是非判断的复杂的思维反应,是准确进行说或写的信息生成的基础依据,良好的“倾听”习惯有助于提高说与写的准确性与质量。笔者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倾听习惯的培养。
1.巧设“听”环境,认知“听”要“倾心”
乌申斯基说:“注意是一座门,凡是外界进入心灵的东西都要通过它。”注意是对外来信息做出正确判断与反应的基础,即要养成认真听,才能做出认真的判断,正确的回答。这并非易事,要从低年级做起,持之以恒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充分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同时加大培养有意注意。应创设各种情境和条件,让学生在大自然丰富的声音资源中,陶冶性情,学会倾听。同时,要充分利用丰富的现代信息媒体等学习资源,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演讲赛、故事会、辩论赛等方式,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强化倾听的训练,同时培养专注某事物的能力。
2.联系生活训练学生主动听
努力让学生做到自主自愿地多听,不但在教学活动中认真倾听,在生活中也要多听广播、电影、电视等社会语言。引导学生在课外丰富的听的资源中积累听的经验,提升听的兴趣,让学生明白多听的重要性,形成自觉听的意识,训练学生听的主动性。例如,布置写作文或记日记:《我来“说”广播》《我听到的几则新闻》《校园广播我知道》等,利用每天早会课举行“新闻发布会”等,经常给学生布置听与说、听与写的任务,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养成主动听的习惯。
3.利用活动激发学生积极听
积极倾听就是培养学生在听对方说话的同时,要进行记忆、理解、分析、归纳、判断、推理。学生不但能听出说话的中心内容,而且能用正确的观点去辨析,达到心领神会的意境。并在听的活动中学会去伪存真,学会是非判断,提高信息的筛选能力。因此,可以开展听记游戏、猜谜语、复述故事等练习,促进学生在倾听中积极思考、拓展思维,激发学生积极倾听。
通过“听说结合、听读结合、听写结合”训练倾听的能力,逐步提高“倾听”训练的实效性,提升小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1.“听”与“说”结合
听与说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倾听的质量是通过说的质量反映出来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只有听懂了,才能使语言听觉分析器和言语运动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才能口头表达出来。所以,听话与说话之间自然形成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听”是“说”的基础,听得“专注”,才能说得“准确”。“说”是“听”的质量的具体反映,“倾听”能力提高了,相应的说话能力也就得到提高。
(1)明确要求认真倾听。倾听,即是要在对方说话时,做到集中注意力把话听完整,调动思维把话加以分析评判,得出是非判断结论。小学生有意注意正处于起步发展时期,要做到认真倾听,并非易事,要在倾听训练的强化过程中逐步形成。笔者在反复进行倾听训练的过程中,随着时间的逐渐加长,提问的不断深入,学生听的兴趣不断提高,倾听质量越来越好,认真听的时间越来越长。现在,他们能每天收听半小时的广播或电视,在晨会课上举行“新闻发布会”。
(2)听后论。课堂上注意听同学发言或听同学朗读课文后,让学生进行评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提出优点及建议。
(3)听后答。听几个问题后,学生按每个问题的顺序依次作答。
(4)听后选。教师提出问题或读含义深刻的句子,然后说出几种答案,让学生选择合适的答案,或进行选词填空。
2.“听”与“读”结合
“听”与“读”的训练相结合,可以培养儿童听辨的感受性。听辨的感受性是指学生能注意听人说话,能凭借听教师教学、听同学发言发展自己的听话的感受能力。这种听辨感受性的培养需要从一年级抓起,力求在经常性的听话、朗读训练中形成儿童的语言感知能力。
(1)听辨正音。让学生在听拼音和汉字的发音并正确跟读中,发现并矫正不正确的读音。
(2)听辨感悟。让学生在听录音或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语言环境中,感受语调的高低、速度的快慢、语音的轻重、语气的细微变化、所蕴含的情感等,并在听后尝试朗读中,加入自己的感悟理解,尽情发挥。在这样的训练中,逐步提高听辨的能力和朗读的能力。
(3)听析乐曲或杂音。如听风声、雨声、车声和人的行走、对话等声音,让学生辨析有哪几种声音,听出人物的对话,想象当时的情景,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4)听音辨字。教师展示课前备好的几组读音相近或相同的字词,让学生在听读中找出相应的一组字词。或听教师朗读一首诗或儿歌,找出同韵母的字。另外,唱儿歌、绕口令、诗歌朗诵会、朗读课文比赛等,都可以提高儿童感知语言的能力,培养听辨的技能。
3.“听”与“写”结合
听是写的前提,写能反映听的效果,只有听得准,才能正确地写。听写是提高学生听、写能力的有效训练手段,是要求学生边听边用文字把内容按要求记录下来的训练形式,需要耳、眼、手、脑的密切配合,通过耳听,大脑准确判断,然后用手把听到的语音和所表达的意义,用文字符号迅速记录下来。通过听写训练,可以有效地提升“听”的训练效果,提高倾听能力。
(1)听记笔记。听的训练与速记课堂笔记相结合,可巩固对常用字词的书写记忆。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笔记能力,养成记笔记的习惯,无论对现在的学习还是将来的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听写句子或一段话。在这一训练中,要求学生听教师念三遍后,把一个句子或一段话用文字完整地记录下来。在训练前明确如何听:一听内容,说什么;二听说序,怎么说;三听语感,用标点。教师在由浅入深的反复训练中,使学生的倾听能力得以逐步提高。
(3)先听后写。把听写词语与默写检查结合起来,改变念一个词写一个词的传统模式。教师事先告诉学生有几个词,想想用什么方法听并记住。接着教师用较慢的速度念三遍,然后让学生把词语一一写出来,矫正后,再让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记忆的。
(4)听写速记。即听写一段短文或一篇文章。教师念三遍,然后学生抓住要点写下来,要求语气要连贯,语句要通顺。跟听写句子一样,每念一遍都提出“听”的要求。每念完一遍,都让几个听记能力较好的学生说一说,最后把它较完整地写下来。
(5)连环听写。即把听写训练与其他训练组合在教学过程中。如教写人记事的文章,先给学生听写几个词语,再要求他们用这些词语写一段话,把课文的主要内容串连起来。
加强“听”的训练,途径与方法很多,但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可按不同的训练方向和要求,设计出多种多样的灵活方式。既要重视课内培养,又不能忽视课外训练;既要在语文教学中强化,也要在其他学科中加强。只要坚持不懈地强化训练,学生的倾听能力便会得到提高,同时,可以带动说、读、写的能力的发展。
学生学会倾听,在训练中提高倾听的能力,这样的过程既养成良好的习惯,也锻炼了意志。通过教师创设不同的情境、联系社会生活、应用丰富的活动,同时结合不同的训练,学生的倾听意识一定会逐步增强,良好的倾听习惯也会内化成学生的语文素养。著名社会学家、语言学家卡耐基说:“一双灵巧的耳朵,胜过十张能说会道的嘴巴。”让学生学会倾听,在倾听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感悟人生的智慧。
[1]祁春耘.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刍议[J].学周刊,2013(26):83-83.
[2]马丽.在语文教学中教会学生倾听[J]成功(教育),2013(16):54-54.
[3]陈钟梁.比信息更重要的是习惯[J]语文教学通讯,2001(20):9-10.
左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