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丽萍
(沙县实验小学,福建 三明 365050)
紧扣片段:中年级读写结合训练探究
姜丽萍
(沙县实验小学,福建 三明 365050)
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紧扣片段,根据每堂课的目标,适时进行读写训练。从欣赏片段的遣词造句、欣赏片段的构段方式、欣赏片段的写作方法、欣赏片段的修辞手法四方面入手,训练学生把习作写具体、写生动。在课堂教学中,既抓阅读,又抓写作,让阅读和写作这两种能力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真正落实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语文教学;紧扣片段;读写结合
和低年级学生相比,中年级学生具有比较强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然而写作文时,很多中年级学生仍然不会表达,无法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尤其是“如何写具体”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学生。笔者认为在中年级的课堂上应紧扣片段,根据每堂课的目标,适时进行读写训练,因为片段的读写训练是从低年级词句训练过渡到高年级篇章训练的基础。通过训练,不但能激发中年级学生的写作兴趣,还能让他们的习作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在阅读教学中,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师往往会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精心品读。通过品读,学生不仅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而且在读的基础上,加以教师适时的指导,悟出写法,进行积累,学会运用。
如《猫》一课第2自然段中,学生初步感受到猫性格古怪后,让学生品读老舍用的语气词“吧、呀、呢”,随后让学生去掉这三个语气词,请他们比较着读一读。学生有的说没加语气词,句子很平淡,有的说不加语气词的句子就没有强调的效果,笔者追问;“加了语气词,我们可以感受到老舍先生是带着什么样的感情来说的呢?”学生马上说是带着更喜爱的情感。随后,让学生进行片段训练,也试着用上一些语气词,突出对一种动物的喜爱之情。学生兴趣盎然,也学着老舍的写法,用上了不同的语气词,体现出对所写动物的喜爱之情。
又如《花钟》是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教学课文第一自然段时,学生通过不同方式的朗读感悟一天之中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随后,笔者出示句子:“凌晨四点,牵牛花开花了;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开花了;七点,睡莲开花了……”引导学生对比阅读,课文中的句子为什么写得好?学生交流得出:每一种花开放,都是采用拟人的手法,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接着采取了图文印证的方法,让学生真真切切地看一看、读一读,体会到作者造句的精妙。最后,设计了迁移练习:出示投影,让学生观看三种花开放的时间、形态,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句式写一写。学生不仅在实践中内化了语言,又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小学语文教材中,学生接触较多的段式结构主要有:总分结构、总分总结构、并列结构等,教师应根据片段的特点,适时引导学生发现、领悟,并掌握运用。
如《秦兵马俑》一文中描写兵马俑的片段特别精彩,在构段上采用总分的结构,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对每个兵马俑进行生动描写。赏析了兵马俑的描写后,学生明确了文章的句式和修辞手法,教师提供图片并配乐欣赏精美的兵马俑,引导学生想象除了书上描写的兵马俑,可能还有什么样的兵马俑?运用总分的构段方式,仿照文中的句式让学生写一写。许多学生抓住兵马俑的神态、动作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把每个兵马俑描写得活灵活现。最后,又将此方法运用于课外景物描写。如:播放录像《淘金山的铁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铁树的特点,再运用本段的写法展开想象,描绘一个片段:《淘金山的铁树》。学生不但深入领会了作者的写法,还实践了精彩的语言练习,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
又如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中的第三自然段是采用并列方式构段。教学时,笔者引导学生说出该段写了哪些景物?学生通过交流得出,分别写了夏天小兴安岭的树木、晨雾、阳光和野花。每种景物写一句话,都是为了表现小兴安岭夏季的美丽景色。然后布置学生用上学过的观察事物的方法,观察秋天校园里的大樟树、教学楼前的银杏树、花坛中的月季、东北角的铁树等。最后仿照该段的结构,以《秋天的校园》为题写一段话,大部分学生能通过并列的构段把秋天的校园写具体、写生动。
许多精彩的片段在描写时会运用一定的写作方法,如:联想、想象、点面结合、动静结合、正面侧面等,让读者回味无穷。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细细品读,发现并运用这些写作方法。
如三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我们的民族小学》,文中第三自然段中有这样几句话:“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教学这一片段时,笔者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后,问:“这几句话主要写了什么?”他们很快说出是写了“同学们读书声音好听”。笔者再次引导学生细细读,问:“写同学们读书真好听,为什么要写树枝、鸟儿、蝴蝶、猴子呢?”引导学生通过交流发现,写树枝、鸟儿、蝴蝶、猴子的安静,其实是为了突出学生们读书的声音真好听,教师再适时小结,这种写法叫以静写静。接着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这几句话是怎样把窗外的安静写具体的,并出示练笔:“我们的午读真安静。把刚才列举的具体事物加进去,就构成了一段话:‘我们的午读真安静。窗外的树枝不摇了,爱打闹的学生不动了,爱说话的同学此时也不吵闹了,同学们都在静静地看课外书。’”随后又说了一个总起句:“医院里,病房十分安静。请同学们动笔写一写?如果能加上自己的想象会更精彩。”汇报时很多学生跃跃欲试,他们已领会了这种写法。学生都能仿照课文的以静写静的方法写作,于是笔者又在此基础上训练学生学习以动写静,至此,学生基本掌握了两种写静的方法。
又如《鸟的天堂》一文中,巴金写众鸟活动情景的片段。学生通过品读,发现作者是抓住鸟的数量、颜色、形状、活动来描写众鸟高飞的热闹情景。不仅如此,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发现并学习作者写众鸟高飞时做到了整体描写和个别描写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反复的悟读后,引导学生仿照课文片段的写法,以这样的方式开头:“校园起初是安静的,丁零零的铃声响了……”写一个片段,大部分学生描写时做到了先写整体学生的表现,再写个别学生的活动。
小学语文中年级课文中,很多文章文质兼美,情文并茂,在引导学生细细品读后,片段中的修辞手法值得赏析、仿写。
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桂林山水》,文中第二自然段通过对比、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而准确地描写了水的特点:静、清、绿。教学本段时,学生通过读了解水的三个特点后,笔者出示了一个句子:“漓江的水真静、真清、真绿”,引导学生和文中的句子比较,同样能写出水的特点,为什么不这样写呢?通过全班交流,学生明白:作者采用排比的写法,同时每个特点描写时做到了概括描写和具体描写,把水的特点鲜明地渲染出来,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随后,让学生仿照本段写法,从天空、操场、花坛选一处写一个片段,加深认识的同时,又进行语言的实践,切实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又如《牧场之国》也是四年级下册的课文,文中第二自然段写花色多样的牛。作者在描写牛的活动时,通过拟人的手法把牛群吃草时的专注,草原的安静、祥和体现出来了,通过比喻的手法把牛犊、老牛的形象清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教学时,通过品读,让学生体会语言的生动、形象传神。随后,让学生用上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仿照片段,以“动物园中的猴子”为题写一个片段。几乎所有的学生能把片段写具体、写生动。
综上所述,在中年级的阅读教学中,笔者尝试从“紧扣片段的遣词造句、紧扣片段的构段方式、紧扣片段的写作方法、紧扣片段的修辞手法”四方面入手,做到读写结合。当然,教无定法,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且行且探究,且行且实践。
[1]徐玉梅.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落实读写结合[J].课程教育研究,2012(21).
[2]赵雪敏.捕捉阅读课堂中“读写结合”训练的生长点[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5(11).
左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