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卫红
(福州市鼓楼区教师进修学校,福建 福州 350001)
探寻科学识字策略 提高教学效率
江卫红
(福州市鼓楼区教师进修学校,福建 福州 350001)
长期以来学生错别字多,识字教学低效困扰着一线教师。本文从造字和学生识认生字的规律,针对学生的错别字和学段特点,运用字理比较识字、根据记忆特点巩固生字、多形式地复现生字和不同的学段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能力、习惯感受词句在不同语境中表情达意作用,探寻科学识字的方法及策略以提高学生识字认字的效率。
科学识字;运用字理;认知规律;针对性强;方法策略
当前,课堂识字教学存在一些误区:一是教师在教学生字时,过分追本溯源的字理分析,越教越复杂,跟学生随意解释汉字;二是在日常的识字教学时中段高段的识字教学与低段的教学没有明显区别,识字教学显得低效。因此,识字教学急需找寻科学、有效的识字方法和策略。
(一)识字方法探寻规律性科学性
北京师范大学文字学教授王宁先生在《汉字的教与学》一书的序言中指出:“科学化”就是按规律办事。科学的汉字教学就是两种规律的综合体现:一种是汉字本体构造和使用规律,另一种是学习者接受汉字教育的心理认知规律。[1]东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详细阐述“六书”的造字原理,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转注、假借”是用字法。教师在教学生字的过程中,能适当通过追本溯源,分清“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以帮助学生有规律有方法的识记生字。按照字理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学时先教独体字,后教合体字,即先教象形、指事字,后教会意、形声字。对于学生易写错的象形字,可以追溯汉字的形体演变,甚至恢复汉字最初的形态,如许慎所言“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出”,初学者很容易根据最初的字形理解造字者的意图,从而建立字形和字意之间的关联,减少出错的概率。例如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矛与盾的集合》,课题中“矛”与“盾”都是象形字,是源于图画的文字。执教者先请学生在头脑中想象“矛”与“盾”这两物,再出示它们的古文字。“矛”的金文字体“”像头带尖锋的长柄武器;柄上有扣环,利于手握;“盾”的小篆体让同学们形象地感知到古代将士手()持盾牌()遮“”掩体的形态。[2]这样学生对“矛”“盾”的字形印象深刻,对于“矛”“盾”这两字的分别的意思也了然。当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常用“矛盾”就是由此延伸出的意思:比喻言行自相抵触。这样寻找汉字的规律,科学地识认生字,自然让学生印象深刻。
(二)识字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皮亚杰儿童认知理论把认识的发生和发展归结为两个主要方面,即认识形成的心理结构和认识结构与知识发展过程中新知识形成的机制。他认为每一个智慧活动都含有一定的认知结构,即图式。图式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模式。同化是主体把客体纳入自己的图式中,引起图式的量的变化。顺应是主体改造已有的图式以适应新的情境,引起图式的质的变化。平衡,指由同化和顺应过程均衡所导致的主体结构同客体结构之间的某种相对稳定的适应状态。[3]它充分阐述了学生知识和思维形成的过程,让我们认识到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体,是活动的主体,在识字教学中只有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发展性,识字教学才是科学的,有效的。例如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菜园里》,这一课是集中识字,在有趣的韵文中认识14个生字蔬菜的名称。执教者就充分利用一年级孩子的好奇心,调动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在课堂里布置了一个“菜园”,让学生寻找“菜园”中的蔬菜图和自己手中的词卡,看一看蔬菜,认一认词卡,把图和字卡一一对应起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唤醒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在愉悦的气氛中自然识认了本课的生字;接着让学生自由读一读韵文,在韵文中自主发现成熟的蔬菜颜色,发现菜园中的美好风光,不断巩固和识记韵文中的生字;然后让识字量较大的孩子来当小老师,小老师上台认真负责地要求“请大家跟我读”“我要提醒大家”,最后再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检查自学生字的情况,这样顺应了学生学习的心理,识字的效率自然也大大提高了。
(一)针对学生错别字,科学有效识字
学生写错别字是语文老师和家长最为头疼的事之一,探寻科学的识字方法首先就是要针对学生常出现错别字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本课题研究伊始,随机调查茶园山小学五、六年级120个学生,其中有106人认为自己“有错别字能及时订正”,占了总数的88%以上。在调查问卷上让学生列出的常重复写错的字,学生所列的字正是老师教学时反复强调的,如复、夏、鼎、逐、琴、初、慌、似(拟)人、在(再)……分析错别字出现的原因:一是有62人认为自己的错别字主要出现在“作文日记”中,占总数的51.7%。二是学生认为是“自己粗心大意”,共有86人占59.3%,而选择“汉字太难”的只有3人,仅占2%,选择“笔误”的却多达41人,占到了总数的28.2%。三是教师生字新词的教学不到位。四是学生对新学生字的回生率较高。
1.科学运用字理,在比较中识字
字理教学的目的是使学习者对汉字表意性质有所体会,进而关注到字与字的联系,从而增强想象力,提高汉字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桥》一课时,执教者在检查学生预习生字的情况时,发现“祭奠”的“祭”错误率较高,于是执教者引入字理教学:“祭”是会意字,甲骨文字形左边是牲肉;旁边小点像血滴;从西周金文“祭”增加表义构件“示”,左边是“又”(手);中间像祭桌表示以手持肉祭祀神灵。古人杀牲,一是为自己吃,再就是常把牲肉放在祭台上,“祭”字就是有酒肉的祭祀,即牲祭。本义:祭祀。还有把“祭”的右上部分写成“夕”占全班总人数的14%,执教者还发现一些学生把“祭”的上面部分与“登”的上面部分混淆,所以,只讲清楚“祭”字的造字原理,还不够解决所有的书写问题,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引进“癶、夕”的古形进行对比:“登”的甲骨文是最上端是一双脚,中间是表示祭祀器皿的“豆”,最下边是一双手,表示双手捧着祭祀器皿登祭台,因此被赋予“登高”的含义。这样执教者针对本班学生实际的情况,适时适当引入字理,把“祭”讲深讲透,把“祭”与“登”区别讲明白,杜绝学生再出现此类错别字。
2.根据学生记忆的特点巩固生字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实验告诉我们人们在学习中遗忘是有规律的,学的知识一天后如果不抓紧复习仅剩下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数量减少,所以教学生字后及时带领学生复习检测,一段时间后再带领学生复习检测,在检测中发现哪些生字出现错误,错在哪里并马上校正。同时有趣的识字游戏可以调动学生识记生字的积极性,比如人教版一年级第一册《操场上》执教者通过多种途径复现生字,让学生认识本课的14个生字。请看教学片段:
①(出示操场上这幅图的课件)看图,说图
师:小朋友们,你们仔细观察这幅图,看看他们在做什么?(学生说)
师:学生边说,教师边出示贴图在黑板上,(图与词的合成图)。
②识字
师:请看看黑板上的这些合成图,给它们分分类。
(老师再按照学生的这种分类,重新摆列合成图。)
师:你们为什么这么分呢?
生:“打球、拔河、拍皮球”是以“手”为主的运动,“跳高、跑步、踢足球”是以“足”为主的运动。
③复习提手旁,学习足字旁。
师:你们想一想,还有哪些字是提手旁?(报、提、扫、找、拉、抬、指……)
师:用动作来加深足字旁的印象,请学生做一做动作:跳、跑、踢。
生:男女生分别读这六个词语,加深印象。
④学习儿歌中的生字。
师:刚才,小朋友们看到北京实验小学的同学们课间活动可有趣啦!老师把它们编成儿歌,你们想不想听?
师:在这首儿歌中,有14个生字宝宝老师不知道怎样记住它们,老师请你们想想办法,哪位小朋友愿意当“小老师”教大家认生字?
师:做游戏:(出示课件)操场上有八个篮球和八个篮筐,每个篮球上有个生字,分别是“响”“高”“课”“真”“身”“体”“步”“拔”。八个篮筐上的字分别是:“亮”“山”“堂”“ 好”“边”“育”“行 ”“牙”。请同 学们争当“投篮高手”,投对了,再带读这个词语,例如:“步行”“真好”……
在这一段教学中,执教者先将每种运动制作成图与词结合的卡片,一图配一词,让学生在具体形象的图中认识词语;在认识完这些生字后,执教者就和学生做“找朋友”的游戏,将事先拆成两部分“打、拔、拍、跳、跑、踢”这些生字部件发给几个学生,大家齐唱《找朋友》的歌曲,拿着生字部件的学生在歌曲结束时必须找到自己的另一半,最后找到“朋友”的学生都得到了奖品,此时学生识字兴趣高涨。
3.引导学生自主多形式改正错别字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理论和儿童记忆的特点都告诉我们,引导学生自主主动及时复习生字新词是克服错别字的主要途径。
(1)课外阅读和读写结合复现生字
识字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尽快的阅读,然而大量的阅读又能帮助学生识记生字新词。学生在课外阅读时会遇到课内学过的字,学过的字得到了巩固;同样学生在课外阅读时也会遇到不认识的字,学生可以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或者自己动手查字典,学生就认识了更多的字。当学生掌握一定的生字量以后,读写结合又是复现生字和巩固生字有效的办法。比如低年级的学生学习了生字“间”,组词(时间)(房间),造句:我在房间里写作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中高年级的学生在写日记、写片段、写周记、写作文等等的读写活动中巩固复习了生字。
(2)学生自主寻找复习生字的方法
何捷老师在他的“博文”《生字复习——转换》中就给广大老师们出了很好的点子。由学生自己想出复习生字新词和克服错别字的方法“编生字词故事,探寻生字词文化,解析生字词解构,把自己当做生字词介绍给大家……”还有“一种适合于大众课堂教学的方法。”也是学生们想出来的“先让每个同学自己找寻易错字词,之后向组长汇报,由组长整合后筛选出最容易出错的字词,最后在班级中分享。”[4]第二天由学生主持听写大会,由学生提醒、讲解,一切的活动交付给学生,顺利完成同化、顺应、平衡的学习、复习、巩固生字新词的过程。
(二)不同的学段讲求不同的识字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一学段提出“识字与写字”中对于识字的要求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在第二学段“识字与写字”中对于识字的要求是:“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在第三学段“识字与写字”中对于识字的要求是:“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5]课标对于识字的要求是一以贯之的,低年级重在培养主动识字的兴趣,逐步养成识字的习惯;中年段重在培养识字的习惯和独立识字的能力;高年级重在培养独立的识字能力。因此在识字教学时,不同学段的学生,教师采取的方法和策略是不同的。
1.第一学段
(1)明确目标培养识字兴趣
“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这是课标对第一学段学生识字量的要求。这1600个“认识”的汉字,只要求认识,也就是学生看见这些字能顺利读出来,不必要求学生会写、会用;而对于800个要求“会写”的字,就要求学生“四会”会读、会懂、会写、会用。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分清教材对这两类字的不同要求,否则不但学生掌握不好会写的800字,而且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也是造成学生错别字的原因。对于低年段的学生来说,要认识1600个生字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教师需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指导学生趣味识字,趣味性是指导低段学生识字的重要手段,我们说的趣味识字法并非一般的玩“文字游戏”,也不是随意地编歌谣,拆分汉字,那样又会变成望文生义,破坏汉字构形理据了。趣味识字活动,是跟字形、字意相关联的,旨在帮助学生认识、观察字形,利于学生理解汉字形音义之间的联系的一种识字活动。例如教师常用的“增减换分法”,所谓增减换分法,就是在已经认识的汉字基础上,通过增加、减少、更换、拆分笔画或构件变成另外一个字。增减笔画的方法用在指事字上比较合适;增减、更换或拆分构件的方法用于会意、形声字。象形字一般不这么教,以免破坏汉字的构形理据。例如:某字加一笔变成另外一个字,例如“刀上加一点变成刃,木下加一横变成本。”某字减一笔或一个构件,变成其他字。例如“元字减一笔变成兀,暮字去掉日变成莫。”某字的构件更换成另一个构件,变成另外一个字。例如“拍”字,“扌”换成“忄”是怕,换成“氵”是泊,换成“木”是柏,换成“巾”是帕,换成“舟”是舶……某字字形比较复杂,需要拆分进行理解。例如“颖可分为禾与顷,疆可分为土和彊(强),裹可分为衣和果”。这种“增、减、换、分”的方法,保留了汉字的造字理据,不论笔画还是构件,都是完整地参与造字的。而不顾汉字理据,随意加减笔画的文字游戏,我们并不提倡。例如,“日”字加一笔,变成“旧、旦、白、田、申、电、目、甲、由”。虽然从“日”字带出了一串的新字,但除了“旦、白”以外,其他字和“日”字并没有意义甚至声音上的关联。
(2)教给方法培养识字能力
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重点,除了激发一年级学生识字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逐步培养低段学生识字的能力。低年级的课本图文并茂,色泽鲜艳,学生要认的许多字都是象形字,教师就要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插图让图的形象和字形对照着识字,如:日、月、火、目、禾、足等,让学生知道看图识字是个好办法;抓住汉字的直观性的特点联想着识认生字,如“休”可以想象是一个人靠着树休息;汉字中常用的象形字有两百多个,古人又用象形字组合成成千上万的汉字。由两个以上的象形字,或者由象形字加上其他汉字符号组合而成的汉字就叫做形意字或者意音字。如:由“日”字组合而成的形意字有:旦、昌、旭、时、间、晶等,像这样把有关联的字放在一起识认也是一种好方法;许多汉字在音、形、意方面都有一定的规律,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利用这些规律识记汉字也是不可或缺的本领,比如形声字的教学就要引导学生认识形声字的规律形旁表义,声旁表音,学一字带一串。例如一年级下册《识字四》教学片段如下,执教者就教给学生联想、比较、发现形声字规律等识字的好方法:
师:(发现字形规律)今天这些会认字在字形上有个共同点,你们发现了吗?
带有“虫字旁”的字都跟什么有关?
师:小结:带有虫字旁的字,大部分表示跟昆虫有关,比如(生:蜻蜓,蝴蝶,蚂蚁)还有一些与昆虫无关,是表示小动物有关比如(生:蚯蚓,蝌蚪,蜘蛛)。讲到动物,你们有没有联想到什么偏旁?而“反犬旁”的字跟体型比较大的动物有关,例如:猫、狗,猪
师小结:孩子们,我们读书就要像刚才那样,会联想,会比较,这才会把书读活了!联想,比较就是很好的学习方法,你们一定要学会哦。
师:(识记生字,发现形声字规律)这个字(蜻)你是怎么记的?
生:(青加上虫就是蜻)
师:很好,你能不能再琢磨琢磨,青与蜻在读音上有没有联系?
师:了不起,经过你的细心观察,你发现了一类很有趣的汉字。像这样:一部分表示字义,一部分表示读音的汉字就叫形声字。表示字义的叫形旁,表示读音的叫声旁。不过陈老师要提醒你,声旁有时和形声字读音完全一样,有时会有一些小变化。
师:找一找,今天的生字中,哪些生字的声旁和形声字完全一样?
师:借助这些声旁,我们可以快速识字,当然,形旁也很有用,他可以帮助我们区分好多形近字呢!
师:(出示 蜻、晴、睛、请、情)这几个字认识吗?读一读
师:你能根据这些形旁的含义,把汉字宝宝送回家吗?
小结:爱动脑筋的孩子最美丽!了解了形声字的特点,我相信,你们的汉字记得更牢了!
2.第二学段
(1)突出识字难点培养独立识字能力
当学生进入中年级的时候,已经掌握相当多的识认生字的方法了,同时他们也已经学习用部首和音序查字典的方法,因此中年段的生字新词的教学不能再平均使用力气,课堂上要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识字,教师要把力气花在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例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触摸春天》时,文中词语“悄然”的“悄”这个多音字该念什么呢?让学生自己查字典,他们就会发现“悄”在叠词“悄悄”时或单独念的时候读第一声,跟其它字组成词语时候如“悄然、悄寂、悄声”都念第三声。同样在文中作者赞叹道“这真是一个奇迹!”那么从哪些地方看出安静创造了奇迹?这是学习这篇课文的主问题,“奇迹”是关键的词语,课堂上执教者也是让学生自己先查字典了解“奇迹”在字典中有几个解释条,在本文中又应该选哪个意思,而后再读书找出体现安静创造奇迹的语句。在这一课教学本课生字新词时,学生觉得“瞬”难写,于是执教者就重点讲解“瞬”字。
(2)在具体语境中体会字词表情达意作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二学段“阅读”的第三条指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5]字词的教学到了中年级,不仅仅指导学生识认生字,更重要的要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品味作者在用词造句方面的独到之处,让学生不但会认会写生字还要懂得意思并且会用,既得意又得言。例如笔者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燕子专列》教学片段:
师:(出示课件:)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生汇报自己的阅读体会。
生一:我从“纷纷”这个词中体会到,出来寻找燕子的人很多;除了人多你还体会到什么?
(生:着急的、急切的、迫不及待的、心急如焚的……心情)
师:是啊,居民们纷纷走出了家门,你仿佛看到哪些人走出家门?
(年龄上、身份上、性别上)
师:这么多人,带着着急的心情,不约而同地走出家门的情景,就叫——课文中有一个词:“纷纷”。
生二:我从“冒着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懂得坚硬的山路”体会到天气的寒冷。
师:是啊,天气十分寒冷,有多冷?你结合你所知道的,在头脑中想象一下这寒冷的画面。(生:气温降到零下几十度、北风呼呼地吹、风吹到脸上像刀割一样地疼;到处白雪皑皑、地上结着冰,一走就会滑倒,手脚冻得没有知觉,一步一个脚印,不小心就会摔倒……)
师:如果你在这样寒冷的天气中,你最想做什么?
(生:在被窝里,在空调房里,躲在家里——)
师:可是,瑞士的居民们却冒着严寒四处寻找燕子,你又体会到什么?(生:他们关心、爱护、心系燕子,他们热爱动物——)
师:这几个词语中,我们除了看到天气的寒冷,瑞士居民的爱心,你从人们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四处寻找燕子的画面中,你还看到什么?
生三:我从“四处”体会到,找燕子找了很多地方,人们一定很疲劳。
师:是的,人们可能到哪里寻找?
(草丛、山间岩缝、小溪边、山洞里……)
师小结:看来抓关键词是读懂课文的好方法,现在请大家默读课文,也用抓关键词的方法来读第四自然段,边读边在课文中作记号,然后想想你从这些关键词中体会到什么?(生默读)
在这一片段教学中,笔者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想象画面、朗读、体会情感、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准,读出文字的意蕴,文字背后的韵味。
3.第三学段:咬文嚼字教出高段的特色
到了五六年级就不用识字的教学了吗?答案是否定的,虽然高年段的学生已经有了较强的独立识字的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三学段“阅读”的第三条指出:“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5]因此在这些关键之处还是需要教师的点拨。请看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七律长征》一课生字词的教学片段:
师:板书“崖”字,问:这是什么字?(生齐读)师边板画边说:“这样的山就叫‘云崖’”。
师:这也是山(板书:岭),岭是怎样的,谁来画一画?(请一生上台板画)这岭的气势真逶迤。(板书:逶迤)
师:这还是山(板书:岷山)。指名介绍岷山。(师板画岷山)
师:(清唱歌曲片段)这首歌唱的就是大雪山。
师:还有两个字,不是山字旁,却和山有关。(板书:磅礴)
师:都是高山峻岭,一路艰难险阻,都是红军长征(板书:长征)要经过的路,为什么要挑这样的路走?(师简介长征时代背景)
师:再读读这些词(生看黑板依次读:崖、岭、逶迤、岷山、磅礴,生读完一词师擦去一词。)
这一段教学中特别凸显语文学科的本色,已经是高年级了,教师不但没有忘记字词教学,而且教得颇具高年级学生学习字词的特色,充分体现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同时还能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毛泽东主席遣词的高明之处和独特的写作技巧,体会到这首七律诗词中想象超绝,用语新奇,境界广阔,气象万千,为下面的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6]再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文中有一句话“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从表面上看学生立刻就能感受到“花团锦簇和姹紫嫣红”这两个词语都是写花很多,颜色很多很鲜艳很美,学生不免疑惑作者的用词是否有重复之嫌呢?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咬文嚼字,“花团锦簇”中“团”与“簇”都有许多花簇拥在一起的意思,“锦”是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十分华丽,“花团锦簇”写出花的华丽之美;而“姹紫嫣红”“姹和嫣”都有女子旁,“姹”的娇美、艳丽与“嫣”美好的样子都似美丽的女子般娇艳、美好,看来“姹紫嫣红”更写出花姿的娇艳美丽,这样咬文嚼字从字“形”到文“意”到语“境”,生字新词在学生的交流中逐渐鲜活灵动,培养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领悟能力,把识字,学词,理解课文巧妙地融为一体。
[1]王宁.汉字构形学讲座[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东汉)许慎原著.吴苏仪编著.画说汉字[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陈瑞芳、郑丽君.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J].2007(5).
[4]何捷.[EB/OL].ht t p://bl og.sina.com.cn/u/1261762495.
[5]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6]江卫红.观福州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比赛的思考[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1(12).
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一般课题“小学生科学识字与阅读有效相融的实践与研究”(项目编号:FJJK15-225)。
左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