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小学阶段儿童职业生涯教育路径的探讨

2017-04-15 08:38陈琛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生涯职业生涯阶段

陈琛

创新小学阶段儿童职业生涯教育路径的探讨

陈琛

(洛阳师范学院,河南洛阳471934)

从教育观念、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实施效果四个角度对儿童职业生涯教育的现状进行考量,发现我国小学儿童职业生涯教育存在意识淡薄、目标不清晰、内容单一和实施效果较差的问题。依据职业生涯教育理论,从借鉴先进经验,确定合理目标;整合课程资源,丰富教育内容;获取多方支持,创新实践模式等层面探讨创新儿童职业生涯教育实践的路径。

小学阶段;儿童职业生涯;教育现状;创新实践路径

幼年的身心成长是人一生发展的基石,职业生涯教育也应从小抓起。纵观我国的职业生涯教育,小学阶段基本为空白期,在大学阶段才被列为重点教育内容,未成年儿童阶段尤其是小学阶段的职业生涯教育被忽视了。了解小学阶段儿童职业生涯的教育现状,提出教育改革的新路径,引起广大教育实践者和教育研究者的充分关注,对提升儿童职业生涯教育的质量有重要意义。

一、职业生涯教育的基本内涵

“生涯”一词源于英文“career”。“career”最早在希腊语中意思是“驾驭马车,竞技赛马”,后来又有“道路”之意,最后引申为人生的发展道路与轨迹、个人一生中所扮演的角色与职业。在学术研究领域,国内外专家对“生涯”一词的定义尚不统一,其中被学术领域广为认可的是舒伯(Donald E.Super)的观点:生涯包含生命历程中的所有事件,包括各种各样的生活角色和一个人的事业角色,是个性化的自我发展历程。[1]

在厘定“生涯”内涵的过程中可以看出,“职业”是生涯过程中的关键部分,所以,后来学者们将“职业生涯”作为一个整体开展研究。目前关于“职业生涯”的定义大致有三类:(1)广义解读——人的一生也是职业生涯的历程,个体出生便开始发展职业能力,个体生命结束之时职业能力丧失。(2)狭义解读——职业生涯仅指个体正式承担职业角色,参与社会职业劳动的过程。(3)职业生涯不单指专业性、技术型的社会工作过程,还应包括与专业工作相关的活动。总之,“职业生涯”是个体职业生活经验的综合,强调个人生活经验过程中的工作状态。[2]

职业生涯教育的发展起源于上个世纪中期欧洲和美国。60年代末,美国开始运用职业生涯理论推动教育改革,是为职业生涯教育诞生的标志性举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教育署对职业生涯教育的概念进行讨论,并发布官方解读:职业生涯教育是全面的教育计划,关乎从幼儿到成人阶段职业生涯的整体发展,应从职业生涯认知入手,逐步完成职业准备和职业技能完善等任务,旨在建立良好的个体生活形态,让儿童成为具有谋生技能的社会人。[3]90年代末,国际职业生涯教育研讨会再次对职业生涯教育的概念进行阐述:职业生涯教育要回应个人的要求,对个体职业品质的培养比知识和技能的积累更加重要;职业生涯教育要顺应社会和时代的发展需求,注重发展个体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最终形成个体主动建构职业共同体的目的。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应成为职业生涯教育的主体。[4]

二、国内儿童职业生涯教育的现状

儿童在进入小学阶段之后,对世界和自我的认知开始从感性走向理性,从物我不分的混沌期过渡到物我分离时期。这一阶段的儿童对现实世界充满了好奇心,渴望了解新事物,对未来职业充满向往,此时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时机已经成熟,对儿童的终身职业发展尤为重要。经过长期的跟踪观察、实地调查,笔者发现当前国内小学阶段的儿童职业生涯教育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实施职业生涯教育意识淡薄

研究采用实地访谈、电话沟通、网络交流等方式,对上海、北京、河南、重庆等23所小学的118名教师和学校管理者进行调查,涉及我国东中西部三个地区,跨越经济发达、较发达和欠发达三类地区。调查显示,学校管理者对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师的教育意识淡薄,71.25%的教师和管理者对职业生涯教育不太了解,15.71%教师有所了解,但是认为儿童职业生涯教育可有可无,仅有13.04%的教师认为实施儿童职业生涯教育非常重要。基于这种状况,学校每年开设的职业生涯教育次数也非常有限,调查显示,每学年开设1至3次的学校占17.39%,开展3次以上的占4.34%,剩余的80%左右的学校很少甚至不实施职业生涯教育。可见小学对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视程度低,实施儿童职业生涯教育的意识淡薄。

(二)职业生涯教育缺乏目标引领

小学儿童职业生涯的实践历史短,成果积累少,发展缓慢。最近十年,儿童职业生涯教育发展有了质性飞跃,出现了水平较高的实施案例,最具标志性的便是田光华制定的《幸福村学区小学生涯教育指导纲要》。对照这一指导纲要,我们可以发现当前儿童职业生涯教育目标设定违背了儿童认知发展规律。田光华的指导手册把教育目标分解为七大方面,包括生涯认知、自我认知、热爱生活、学习生存、社会认知、生涯探索、生涯准备。[5]按照国际认可的SOE Model,幼儿园到小学阶段属于职业生涯认知阶段,学生需要了解世界上职业的多样性,了解个人与工作世界的关系,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打下基础。田光华制定的指导手册里生涯探索、生涯准备目标显然超出了小学生的生涯认知范畴,与儿童自身的发展规律不一致。

(三)职业生涯教育活动内容单一

在教育过程中,教什么至关重要,它决定了教育目标达成情况,影响教育方式选择,关系到儿童的身心发展。从理论层面上看,课程实施的自由度较高的情况下,教学内容选择更为自由,课程内容也会呈现多元化样态。在儿童职业生涯教育的开发设计过程中,学校和教师享有绝对的自主权,其实施内容也应包罗万象,但事实却与理想状态相去甚远。由于学校对儿童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师的认知有限,职业生涯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容比较单一。大多数课程以阅读理解、心理测试和认知启发为主要活动形式,能够走出教室体验的活动一般为实地参观,相对比较单一,不能激发小学生认识职业生涯的兴趣,反而会让学生形成认知上的偏差。学生无法切身体会职业本身的过程和意义,从简单的知识性了解和走马观花式的参观中不能获得真实的职业体验和职业向往,所谓的“职业生涯认知”也就成为一纸空谈了。

(四)职业生涯教育效果令人担忧

除了学校之外,社会也在儿童职业生涯发展中担任重要角色,那么我国社会职业生涯辅导效果如何呢?目前,社会的儿童职业生涯辅导主要以儿童职业体验馆为载体,开展儿童职业体验活动。2008年上海、北京、杭州等地引进了国外的儿童职业体验理念,建设“模拟城市”,大力打造儿童职业体验环境,儿童职业体验馆迅速发展。在整个体验流程中,儿童扮演社会职业角色,体验工作环境、工作责任、工作流程、工作报酬等。这种方式有助于儿童对职业角色的理解,理应能够较好地促进儿童生涯认知的发展。但是,大多数儿童职业体验中心难以解决自身亏损问题,导致经营者过分追求商业利益,活动仅限于游戏式的热闹场面,不能对不同年龄、不同特点的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忽视了职业生涯教育本身。

三、创新小学阶段儿童职业生涯教育路径的探讨

(一)借鉴先进经验,确定合理目标

1.确定教育总体目标。儿童的职业生涯教育目标必须与其认知发展规律相一致。舒伯认为,人的生涯发展可以明确成五个大的阶段,小学阶段属于第一个阶段——生涯发展的成长阶段,这个阶段的任务是要形成对个人职业兴趣的认知和对职业特征的了解,而非制定生涯计划,做出职业选择或决策。依据SOE发展模型,可以把个体从幼儿到大学的生涯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生涯认识、生涯探索和生涯准备,小学阶段的儿童尚处在第一阶段,即生涯认知时期。生涯认知期的主要任务是为个体未来职业生涯发展做准备,儿童需要了解职业的基本分类,职业劳动者的基本状态,理解个人与社会、个体与职业之间的关系,是感性认知阶段,不需要对个人的未来职业做理性的定位和分析。美国和我国台湾小学设定的职业生涯教育总目标都遵循以上规律,以台湾为例,小学阶段儿童职业生涯教育总目标分为三个方面——认识自己、了解工作世界、理解工作和社会的关系,与舒伯和SOE发展模型的理论相一致。

依据生涯发展阶段理论,借鉴美国和我国台湾的教育实践经验,可以将儿童阶段的职业生涯教育总目标设定为:了解自己,了解工作世界,形成积极的工作态度,发展自我决策和生涯觉察,即完成生涯认知。

2.确定具体教育目标。小学低段、中段和高段的儿童身心特点不同,职业生涯教育目标也不相同,但职业生涯发展的阶段性与国内的学段划分不完全吻合。根据舒伯的生涯阶段理论,小学阶段可以分为职业幻想期和和职业兴趣期。4岁到10岁的儿童处于幻想期,主要通过角色扮演了解个人的需求,11岁到12岁的儿童处于兴趣期,主要以兴趣为中心认识职业、评价职业。与此相一致,美国和台湾等地也都将小学划分为两个阶段制定小学职业生涯教育的具体目标。美国大多数州一般把6-9岁年级和10-12岁区分开来,台湾教育部将6-7岁划分为一个发展时期,8-12岁划分为另一个发展期。

结合个人生涯发展的特殊性,可以将小学6-8岁划分为第一个阶段,9-12岁划分为第二个阶段。具体目标设计如下:6-8岁:认识不同的职业类别,认识不同的职业角色,认识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形成基本的社会成员意识。9-12岁:认识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优势,了解职业对个体的要求,理解不同职业角色的意义,发展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对工作的认同感。

(二)整合课程资源,丰富教育内容

1.整合校内教学资源。儿童职业生涯教育没有成型的教材,所以教师往往不知道教什么。首先,可以从现有学校课程中梳理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譬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分为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及信息技术教育四大板块,其中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中都包含了职业兴趣激发、职业倾向引导、职业技能认识等方面的内容。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社区服务者的工作,还涉及到参观工厂等活动;劳动技术教育活动让学生体验建筑者、手工制作者、厨师、设计师等等职业所需要的技能。另外,一些学校的选修课程里有戏剧表演、烹饪课程、陶艺课程等,也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和工作世界。

现有的一些课程资源是呈点状分散在学生日常学习中的。如果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园特色课程、选修课程等进行梳理整合,可以较好地丰富职业生涯教育内容,同时可以避免增加教师的教学负担和学生的学习负担,可谓一举两得。

2.整合校外课程资源。目前,校外儿童职业体验馆引进了国外前沿的职业发展理念,吸引了不少家长和儿童,但由于其商业性质,往往忽视了职业生涯教育本身,效果并不乐观。学校的小学职业生涯教育可以利用自身优势,通过多种方式将这一社会资源引入校园,丰富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一是可以与校外儿童职业体验馆合作,借用其活动场所,开展职业生涯教育;二是可以将职业情景体验内容引入校园,并加以完善和创新;三是可以学习国外的儿童职业体验理念,在校园内开展适合学校和儿童发展的职业体验活动等。校外儿童职业体验的优势在于形式的趣味性,劣势在于其商业的营利性,但学校可以保留其形式的趣味性,规避商业性,将儿童职业情境体验纳入小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中。

(三)获取多方支持,创新实践模式

1.争取家长支持。学校与工作世界接触的直接桥梁就是家长团队。通过调查显示,目前家长群体的职业呈现出日益多元化的趋势,除了传统领域的医生、律师、工程师、公务员、企业管理者等之外,还有时尚领域的化妆师、设计师、漫画家,甚至有些家长从事旅游体验师、宠物美容师、创业导师等新兴职业,多数家长要求参与到学校职业生涯教育中,带领学生实地体验职业流程、接受学生采访、举办讲座等都是家长们乐于接受的参与形式。由此可见,家长所从事的职业便于让孩子们了解工作世界的丰富性,对于参与学校职业教育实践有极高的热情。学校可以将家长纳入儿童职业生涯教育师资队伍中,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的职业生涯教育中来,充分搜集家长意见进行课程设计,让家长参与职业教育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接受家长个性化的活动方式,有助于打破原有的定势思维,开创更加有新意的教育实践活动形式。

2.争取社会支持。儿童职业生涯教育就是通过帮助孩子认识社会职业,让孩子探索社会与“自我”的关系,培养儿童的“社会人”意识,让儿童理解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只有让儿童走进社会工作世界,切身体验工作世界,获得直观的感受,才能更好地帮助其形成对工作世界的认知。学校可以拓展多方社会资源,和企业、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社区等结成联盟,为学生进行职业体验提供职业体验的环境支持,拓展职业生涯教育的范围,切实帮助小学生形成职业生涯认知。

3.争取社区支持。社区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社区工作的体验活动,如社区环境工作者、医务工作者、宣传工作者等,让学生了解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职业。学校还可以获取一些社会公共事业部门的支持,如消防部门、公安部门、交通管理部门等,可以邀请专业人员为学生开办讲堂、进行现场演习、开展角色体验等活动。此外,学校还可以设法争取报社、电视台、工厂等社会单位的支持,让学生体验采访、录制、制作等形式的实践活动。

总之,在寻求儿童职业生涯教育实践路径的过程中,首先要了解国内外相关理论与实践发展状况,直面国内学校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深度探究问题背后的原因,从教育的内容、形式、观念等维度形成系统认知,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结合学校优势,利用学校和学校周边的教育资源,寻求合适的儿童职业教育路径,为儿童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Gysbers and Henderson,Developing and Managing Your School Guidance Program,2000.Alexandria,VA:American Counseling Association.

[2]孙一峰.生涯教育——来自第六届国际生涯教育研讨会的报告[J].甘肃教育,1997(1).

[3]韩晓玥.日本普通高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9.

[4]周羽全.我国台湾地区中小学生涯教育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1.

[5]孙淑敏.小学生生涯发展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的新进展[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G626

A

1673-9884(2017)04-0118-04

2016-11-30

洛阳师范学院校级教学改革项目(2014-xjjg-26)

陈琛,女,洛阳师范学院讲师,硕士。

猜你喜欢
生涯职业生涯阶段
论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吐槽退役生涯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我的地下工作生涯
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及实施
生涯教育:未来已至,未来可期
一颗负责的心——我的班主任生涯
大学生职业生涯团体辅导对促进就业的研究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