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爱萍
例谈现代学徒制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陈爱萍
(福州机电工程职业技术学校,福建福州350011)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对中职教育在校企深度融合下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和质量评价等进行了革新,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运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开发适合企业需求的校本教材,建设实训场所,推进教师师傅一体化建设,完善学生评价模式改革,提高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兴趣,促进该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现代学徒制;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也成为人们工作中的一项基本技能。“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这门课程是中职计算机专业不可或缺的课程,实践性强,技术更新快。传统的教学,往往通过视频或学校设备更新后弃置的计算机来实现该门课程的实训操作,学生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得不到提升。学生只在校内进行学习,缺乏实战经验,沟通与交往能力、团结协作和吃苦耐劳品质得不到有效培养,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不利于将来就业。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等途径,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成为该门课程教学的新模式。
在我国,学徒制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学徒制是师傅与徒弟共同劳动,徒弟观察师傅的工作,自我感知并学习师傅技艺,然后在师傅指导下进行劳作,逐渐积累工作经验,学会师傅技能。[1]师傅所掌握的技艺往往采取保密,而不是以对公众技能传授为目标,因此历史上很多学徒的学习是子承父业的家族形式。我国现代学徒制是一种继承和吸收传统学徒制的特点和优势,并结合时代特点和现代职业教育的特色及市场经济要求,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人才教育培养模式。它通常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基础,以教师(师傅)与学生(徒弟)面对面教育为特色的教育模式,教学方式更加专业与规范,教学内容更贴近市场发展的需要和学生职业素质、职业生涯规划需求。[2]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由于其较强的实践操作性,适合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学生在校内努力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企业中以学徒的身份,向企业的师傅学习,通过师傅与徒弟之间面对面的传授学习,达到知识和技能的提升。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需要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计算机配件选购、组装知识、了解计算机硬件更新的信息、硬件最新价格等,实践操作性强。而对于中职学生而言,学习和技能实践能力存在较大差异性,虽然组装原理都相同,但是学生的技术是否娴熟,知识的掌握是否牢固,都存在差别,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的这种差异性问题较难得到解决,而采用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通过教师(师傅)与学生(徒弟)面对面的学习方式,彼此之间的了解更加充分,师傅在工作中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个性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和培养,因材施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此外,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学习的内容不仅有理论知识,还提供给学生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企业与市场的紧密联系,学生更容易接触到计算机硬件的新产品和新技术,通过师傅的教导,技能掌握更加牢固,能够切实做到学以致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参与企业生产过程,能够真正地体验企业的工作氛围、企业文化,寻找自身的不足,在师傅指导下,有针对性地接受职业技能的培训,在实际工作中提高自己的生产技能,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为今后走上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就业的前景更加明朗。
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主要集中在计算机软硬件维护、计算机销售等方面。如何使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这门课程更加符合市场需求,使学生学以致用,让毕业生更具有竞争力。以下是笔者在多年教学中,运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一)开发适合企业需求的校本教材
学生毕业后若要从事与计算机相关的工作,不仅需要掌握计算机组装和维护的一般知识和方法,而且对于计算机的外围设备、网络的维护也会有一定的要求,更要时时了解主流的硬件知识和软件知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要开发适合企业需求的校本教材,与企业“高度接轨”,就需要与企业合作,依托企业共同开发校本教材,与企业深度合作,完善“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由于企业对人才市场的需求及市场定位,准确明了,他们往往掌握了许多前沿技术,在课程编写上,可按照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要求,由企业技术骨干和学校教师共同开发校本课程,在教材的编写上,可以将教材分为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模块、选购计算机及配件模块、组装计算机技能模块、设置BIOS模块、安装操作系统与驱动程序模块、计算机性能测试与维护模块、计算机故障诊断与排除模块、网络设置与调试模块等八个模块,对课程中涉及的主流产品的选购等知识,要能及时更新。[3]
(二)借鉴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实训场所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积极开辟学校实践场所,在实训场所的布置上以实际工作场景为依托,以工作过程教学模式为向导,让学生真切感受工作现场,硬件组装与维护实验室应是一个集计算机的拆装作业、故障演示、板卡检修、软件系统调试与安装为一体的实训室,对于实训操作内容,可以以仿真软件和实物为基础,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软、硬件系统故障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故障的实际解决能力,此外还能减少对实训配件的损耗。此外还要积极开辟校外企业课堂,把学生直接送到企业,把课堂搬到实际工作场所,同时请企业委派的优秀技术骨干担任学生的师傅,为学生讲授知识和技术,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的培养和实践工作经验的传授,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使学习情境与企业实现无缝接轨,企业作为学生的实训场所,学生在工学交替的过程中,能够得到技术的全面提高。
(三)推进教师师傅一体化建设
“计算机组装和维护”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很多教师社会实践经验不丰富,在教授这门课程时,所掌握的技术与市场需求有一定程度的脱节,只是通过上网查看计算机硬件的相关技术,进行备课教学,临场应变能力差。教师应该经常去企业参观或者直接参与企业的工作,经常性地与学生将来服务的企业接触,进一步推进“教师”“师傅”一体化进程,学校可以组织专业教师完成每年不少于2个月的企业顶岗实习,为教师提供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机会。此外,开展教师技能考试和技能竞赛等活动,引进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开讲座、兼职授课,这些活动是对促进专业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为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推进教师师傅一体化建设过程中,还可以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实现教师与企业技术员联合教学,作为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走入市场,走入企业,亲自去感受企业的文化氛围、去明确企业的需求,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四)完善学生评价模式改革
有效的评价模式是促进学生自我提升的一个重要途径,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育教学中应贯穿“车间是教室,教师是师傅,学生是学徒,作品是产品”的理念,对学生的课程评价可以围绕计算机行业用人标准,针对不同岗位与专业课程建立不同的评价标准,实行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师傅评价、消费者评价相结合,形成学生、教师、学校、企业共同评价的模式,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4]对于《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在传统的评价模式中,学生只在学校进行学习,评价机制主要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三部分构成,评价模式较为简单,已不能适应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的学生评价。在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可以取消传统的期中考试、期末考试,采用过程性评价方式,结合传统的评价模式,把师傅指导学生的质量评价和工作质量考核,纳入学生的评价标准。如下表:
在评价表中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选购计算机及配件、组装计算机技能、安装操作系统与驱动程序、计算机性能测试与维护、计算机故障诊断与排除、网络设置与调试、网络设置与调试七个模块,主要为学生在校学习内容,期间由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采用传统的评价模式,评价学生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后续进入企业学习打下基础。而实习评价,可以通过学生、教师和企业三方共同评价。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进行评价,“德”主要评价学生的职业道德,从学生在工作中的责任心、诚实守信、吃苦耐劳、客户满意度等表现进行评定;“能”主要评价学生的专业技术、团队合作及沟通能力,学习能力方面;“勤”主要评价学生的出勤情况、工作的态度;“绩”主要评定学生的工作业绩。在这种评价模式下,学生在职业素养、职业技能等方面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为学生毕业实习与企业零接轨打下良好的基础。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实践操作性强,采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适合本学科的特点,促进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使中职毕业生能更快适应市场需求,胜任计算机销售、组装与维护工作。
[1]胡秀锦.“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
[2]梁幸平.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的若干思考[EB/OL].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2014-03-10,http:// www.tech.net.cn/web/articleview.aspx?id=201403101316 36936&cata_id=n007.
[3]何新洲.符合职业化教育特点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改革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6).
[4]逢小斐,谭穗枫.现代学徒制多元学生评价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1).
G633.67
A
1673-9884(2017)04-0104-03
2017-01-09
陈爱萍,女,福州机电工程职业技术学校中专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