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017-04-15 08:38陈莉徐镇辉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考核院校改革

陈莉 徐镇辉

高职院校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陈莉1徐镇辉2

(1.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南平353000;2.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建漳州363000)

高职院校教学模式改革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体系改革的落脚点,加强教学模式改革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重要的作用。文章调查了解福建省多所高职院校教学模式改革情况,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教学目标定位、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实施等问题,从教师、课程、实践条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并倡导“工作室制”、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

高职院校;教学模式;问题;思路;措施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一定环境下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主要内容包括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传统教学模式主要依据的是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主体地位,学生通常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利于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则是把学习当作一个积极的建构过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主动去发现;去建构,教师在这个构建过程是个协助者和促进者,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的组织形式,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在当前高职院校教学模式改革中被广泛应用。近年来,福建省很多高职院校在积极开展教学模式改革,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不少课程开展了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仿真教学等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方式方法。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不断推进,需要进一步推进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才能更好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

为了能更多了解福建省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情况,笔者利用2016年暑期参加福建省师资闽台联合培养项目教学管理干部培训机会,与省内多所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人员进行深入的探讨,调研了兄弟院校在教学模式改革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共同探索当前高职院校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路和主要措施。

一、高职院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不少学校专业设置多、涵盖门类广,教师人数多、年龄差异大导致教师教学理念、教学能力参差不齐,以及各专业实训条件配备不均衡等,因此,学校在推行“教、学、做一体化”“项目化”等方面的教学改革中,不少专业课程教学还存在以下问题:

1.在教学目标定位上,有些教师教学中过多地注重知识传授,过分强调知识学习的系统性,认为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就基本达到教学目标要求,而忽视知识的运用和转化能力,特别是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2.在教学设计上,有些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虽然按照“项目化”“情境化”方式重新进行选取和设计,但是内容的选取和设计还比较形式化,缺乏实用性,有些教学项目设计仅在原有课程习题上进行改编,教学内容与企业工作内容联系不紧密;有的教学项目实施环节设计过于复杂,可操作性不强;有的项目难度过高,现有师资及实训条件根本无法完成。

3.在教学组织实施上,部分专业课程按照传统方式,同一门课程理论部分在教室上,实践部分在实训室上,理论与实践教学截然分开,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少数教师还习惯于理论教学“满堂灌输”,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没有及时跟进,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充分体现。

4.在课程考核评价上,很多课程考核还沿用传统试卷的考核方式,考核方式单一,过于重视结果,而忽视教学过程评价和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考核,对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工作态度等职业核心能力考核较少涉及,考核方式缺乏形成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此外,在教学保障条件及信息技术应用上,还存在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没有得到及时的优化和提升,教师对真实项目的开发和管理能力不强;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水平不高,微课、慕课等新的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还没落到实处等问题。

二、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路

教学模式改革要以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为重点,将企业生产经营或服务流程融入教学过程,按照真实环境、真学真做和掌握真本领的要求实施教学,以融“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为重心,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案例教学等有利于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方式方法,同时充分利用网络课程资源,构建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新模式,促进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通过改革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完善实践教学标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三、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措施

1.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教师应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不同的教学理念决定了不同的教学设计路线,制约教学活动的不同价值取向。教师教学理念上要由传统的“以教为主体”向“以学为主体”转变,强调学生在教学进程中的主体地位,要重点关注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把教学重心放在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上,确实摒弃以教为主体,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有什么教什么”的思想。理论课程要尽量减少教师讲授,避免按照讲义或PPT“照本宣科”,要增加丰富多样的实践和研讨环节,加强师生课堂互动。实践课程要推进项目化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形成“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理论知识建构和技能训练。学校人事及教学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开展教师职业能力测评等活动,让每位教师从“上好一堂课、设计好一个教学单元、开发好一门课程”的行动中,真正把教学观念的转变落到实处。

2.培养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建设专兼结合师资队伍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基础。人事和教学管理部门应不断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专任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等相关制度,围绕提升教师专业教学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在工作量减免、课时安排、成果考核等方面鼓励教师进行实践锻炼,保证专业教师每五年企业实践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五年完成一周期的教师轮训。系部应争取在企业设立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岗位,建立学生定点实习实训、教师定点实践锻炼制度,以专业教研室为单位规划安排好每位教师到企业训练时间,做到每学年至少有一位教师到企业锻炼。同时应积极聘请企业能工巧匠、专业技术人才到学校开展阶段性讲课、讲座或实训指导,鼓励专兼职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共同负责课程教学,解决校内教师实践经验不足、技术知识更新不及时问题。

3.优化课程教学设计,体现生产工作过程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是实施行动导向教学的关键,教学单元内容的选择和设计不是简单原有教材习题或综合项目的改造,其任务内容应来源于工作实际。教师可以利用学校建立的校企合作平台,调研真实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把企业生产经营或服务流程融入教学过程。在教学单元设计中应重视教学过程的可实施性,不能过于片面追求教学环节要素的完整性,或者过于形式化套用行动导向的“七步”教学法,而应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复杂性、综合性、学时数等实际情况,在满足任务引入、分析、实施、总结评价等基本教学过程的情况下,坚持实用性、可操作性,不断灵活调整、优化教学环节设计,避免教学设计形式化及教学资源的浪费,真正把教学设计应用到课堂教学中。

4.推行形成性课程考核,引导课程教学实施

课程考核评价是对课程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和反馈的重要手段,对课程教学实施有一定导向作用,是课程教学成果的直接体现。非试卷考核方式是以作品、成果、报告等为主要内容体现学习成果,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训练学生相关的专业能力,才能满足学生完成课程考核任务要求。系部、教研室应不断推进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改革,以多元化、开放性、职业性、实践性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促进教学过程的职业性、开放性、实践性改革,以专业核心课程为基础,逐步扩大非试卷考核课程比例,使每个专业都有一定数量的非试卷考核课程,相关课程应制定详细、规范的考核评价方案及考核评价标准,明确非试卷考核的考核依据、考核内容及其载体、考核时间安排、考核评价指标、权重分配等。

5.改进实践教学条件,实行实训室开放管理

实验实训条件是开展项目教学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必备条件,校内实训室的改造除了按照企业真实环境进行布置,训练学生专业技能外,还应考虑满足基本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施要求,实训场所可配备白板、投影仪等便于教师演示和讲授基本理论知识的设备,将相关课程的理论教学引入实践环境中。同时,系部可利用实训室信息化管理手段,将部分通用性强、学生需求多、安全系数高的实训室开放管理,使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自由进入实训室,完成自己设想的项目或需要巩固的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为开放式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保障。

6.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随着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IPad等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以及4G网络、校园WiFi的逐步覆盖,为各学校开展微课、慕课教学,构建在线学习的微课学习和管理平台提供有利条件。利用微课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试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把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成新型的“学教”模式,课下完成知识传授,课上进行答疑训练,能够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辅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各专业可以以文化素质课、专业核心课程、精品课程等为试点,选择部分门课程,规划、开发系列微课,建成适合网络传播和教学活动的在线开放课程。同时,应制订在线课程的教学效果考核评价办法,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课程资源自主学习,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在线课程自主学习获得的学分与同类课程学分同样有效。

7.试行“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是以工作室为载体,将课程、教室与生产实践融为一体,将传统的学校封闭式教学变为面向生产实际的开放式教学,以承接技术项目为主要任务,将生产与教学紧密结合,由教师带领学生在承接和完成生产技术项目的过程中进行综合能力训练。学校可以通过改造实训室、办公楼、图书馆等场所,规划建立导师工作室或项目工作室,鼓励专业教师以企业应用课题开发、技能竞赛项目训练、课程综合项目训练等方式尝试开展“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借鉴“学徒训练制”的言传身教方法,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落实到教学过程中。

教学模式改革是一项目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改革内容涉及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考核方式等,教学模式改革的推进需要教师业务能力、教学环境及学校管理制度等各种软硬件支撑条件。在不同时期,不同专业、不同课程所推行的教学模式也将有所不同,在改革过程中,各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以某一具体课程或某一类课程为切入点,逐步完善。

[1]张国政,杨磊.慕课理念下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与思考[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5(1).

[2]宋鑫.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索——以北京大学为例[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6(5).

[3]赖月云.高职管理类课程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新探[J].职业教育研究,2012(8).

[4]温振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论工作室制教学模式[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

[5]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Z].2015-09-02.

[6]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Z].2015-10-19.

[7]丁金昌.高职院校基于“做中学”的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J].中国高教研究,2014(1).

G712

A

1673-9884(2017)04-0082-04

2016-12-23

2015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人文社科重点项目计划课题(JAS15014)

陈莉,女,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

猜你喜欢
考核院校改革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内部考核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改革之路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改革备忘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改革创新(二)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